分享

【予东专栏】语文课要做这些事情

 漫步小镇 2016-03-07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语文课要做这些事情



文/程予东


当有的老师煞费苦心去备课,反复排练来上课,结果在评课的时候被认定要么是思品课,要么是班会课,或曰社会课,甚至是美术课的时候,他们心中真是满腹委屈,接受不了自己苦心孤诣熬制出来的成果被这样命名。其情可以理解,但是委屈完呢,不去思考语文课的真容到底是什么吗?如果不去思考,任由自己的恋旧情结恣肆,以后开课故我,那么他能有什么提升呢?方向错了,再使力,只能越来越背离本质啊。

什么是真语文呢?黄厚江老师在一篇题为《我心中的真语文》的文章里说:感受语言,品味语言,解读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是语文课的五件大事。这五件大事告诉我们语文老师,要以“语言”为核心。

语文课以语开头,语即为语言,在文学作品里带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又多是言语形式。这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典型特征。没有抓住这个特征去备课上课,就等于摒弃了语文课的本质,也难怪被评课者赋予别的定义。

这五个方面由“触语”开始,经由品析,解读,积累的途径,最后达到致用的目的,是一个渐次推进的过程。或许有人会问,具体教学中何为感受语言、品味语言、解读语言?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有没有边界?我个人以为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我们可以先看看感受的定义。感受是个体认识客观事物时,在感觉的基础上加上了主观判断而产生的心理现象,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不同个体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看到有人穿红色衣服,有的人觉得漂亮,有人觉得低俗,有人觉得无所谓。即使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候对同一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干旱时候的雨,那是甘霖啊,自是让人欢喜,但是梅雨天的雨就让人无比惆怅,心里有发霉的感受。换成感受语言,我们又该怎样理解呢?感受语言由“触语”生起,触就是和文本语言接触(眼睛看到),还包括心与记忆的接触。不同学生看到同样的词语、句子,但是却很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不同的感受完全是个体的主观判断。一般来说,我们不能对学生感受语言评点是非,但是你可以通过他们对语言感受的表述中觉知他们的态度、观念、情感等。比如学习张之洞先生的《羚羊木雕》时,对于是否要回羚羊木雕这件事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学生赞成妈妈的坚决要回羚羊木雕的做法,有的学生就说送出去的东西怎么可以要回,还有的学生说即使想要回,也不能态度坚决,语气咄咄等等。学生的感受携带着鲜明的个性特点,透过这些感受老师可以看清他们思想的差异,价值观的碰撞。最好不要急于厚此薄彼,而是充分听取他们的感受,然后换位思考,寻求适当的交流沟通渠道,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矛盾时我们应该具有一种适宜的态度。

语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哪些语言能够引起学生主观注意,能够唤起学生心与记忆的联动,老师自己要对文本中的语言有觉察力。一般来说,文中带着鲜明情感色彩的形容词、动词,非常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等,都是我们要驻足的地方。比如:史铁生散文《秋天的怀念》中母亲说的话:“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这句话的结尾标点能否改成句号,为什么?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中前后句子顺序能否颠倒?“坏孩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鲁迅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说的话:“哥儿,你要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话改为一个长句:哥儿,我给你买来了你要的《三哼经》。比较两者效果怎么样。

语文老师在这样的语言面前驻足,引领学生参与评价,在倾听他们感受语言的表述里,捕捉他们的主观判断,感受他们的心灵觉知,品咂他们的思想况味,这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如果说感受语言透露了学生的主观臆想,唤起的是他们的心灵记忆体验,那么品味语言就是抓住文章中那么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仔细体会玩味,感受语言为何要这样写,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段达到如此形象传神的表达效果。

个人觉得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居多,形容词次之。因为动词是语言的骨头(作家张炜语),动作的词语能够引起印象,如果你留心一下,凡是要表示事物、人物的时候,一定是在事物、人物动作的时候。这就提醒我们语文老师要注意文本中表现对象的动作描写,圈画有表现力的动词,具体赏析的时候可以保留一些提示语,比如,先判断描写方法,然后再提及通过哪些词语可知,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怎样,体现人物怎么的情感。一般连用动词的描写多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熔铸对象关注的神力,非有热爱不可细化,换句话说就是喜爱的对象我们才会关注很多,才会了解深入,才会费力着墨。

朱自清对朱父“攀爬月台买橘场景”的细细摹刻,通过“探”“攀”“缩”“倾”“努力”等,着意“渲染”了老父的吃力与艰难,让读者感受到吃力与艰难中灼热的父爱。这些细描,越细微,越精密,读者就越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感同身受,就愈加震撼!

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的时候,除了从写作手法上去体会外,还可以通过调换词语来比较优劣。比如教学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是有这样的句子: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这个句子里有两个动词:迎和敲。能否将它们换成挡和抽呢?在比较中可以感知:迎写出了我们的机灵,动作轻快,感觉老师不是真心要打我们,这是对老师的理解,敲就是老师假装生气,并不是真心要惩罚我们,这一个动词写出老师的温柔可亲。换成挡和抽根本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比较甄别中,学生自会生发对语言的感受力,能触动他们对语言的选择。

当然除此之外,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去品味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像语言描写生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通感、移用等(前两者居多,后两者也不少见,只是有的老师不储备相关知识点,也难以引领学生细细品味),特定语境中情感色彩发生变化的修辞还有反语。一定语境中,我们常会发现有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你如果依照常规情感色彩来理解就很费劲,自己也解释不通。活跃在文本里的句子有“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中的“狡猾”;“那时我真是聪明得很”中的“聪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中的“坏”等等。细细体会,这里面有的是褒词贬用,如“标致”“聪明”;有的是贬词褒用,如“狡猾”“坏”。此外,句子结构整齐,节奏感强,语言有气势,表达具体丰富的修辞有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每一种修辞的运用都是为了追求语言表达效果而用的艺术技巧,上语文课的时候这一点不可忽视。讲一种修辞就要结合句子分析到位,让学生得其神韵,不要仅仅浮于知识的面上。常用的要分析,不常用的见到了一定不要轻易放过,像老舍《济南的冬天》中响亮的天气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的浅紫色的芳香,何其芳的《秋天》中“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等句子。

在品味基础上诵读、体验、想象,一样都不能缺少。语感即是从这里来的。不感受不品味不诵读语感从何处得呢?

此外再说说解读语言,个人认为,解读语言包含阅读语言和解释语言、体会理解语言和分析研究语言。首先需要感性接触语言,也就是阅读语言,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语言表达凝练,含蕴深刻的语言,平静的字面下潜着语言的漩涡,情感的激流,思想的高峻,有些晦涩难懂,像那些言此而意彼的句子,有象征意味的句子,行文的主旨句子等等都是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慢品细酌的。遇到这样的句子,先择取关键词,然后用朴素明白的语言解释这些关键词的意思(换句话说),然后对句子表意核心进行因果探询,追问为什么,有的时候还可以加上不这样会如何。在因果逻辑的阵营里把句子隐含的意思表达清楚明了。



《心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那么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

这个句子“此”指代“心泉”,把这个句子具体为“人生之美,美在心泉。”然后我们思考时,在此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人生之美,美在心泉?”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由此,答案可以表达为:人生之美,美在心泉。通过对心泉的观照、倾听、创造,人们的思想、精神更加深刻纯净,生命更加鲜活丰盈,人生更加充实美丽。

总而言之,语文课上,感受语言是基础,包含情感态度立场;品味语言涉及知识、思维、审美等;解读语言蕴含思维品质。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交叉。结合生活体验想象补充人物心理活动的多是第一种,结合相关语文知识来鉴赏词语、句子的是第二种,结合全文内容或者上下文说说对词语句子理解的(说说词语句子含义)属于第三种。

语文课是积累语言的起锚点,需要备足力量,不然,撇开语言,热热闹闹走了很远的路,却很有可能是颗粒歉收也可能绝收。谁在语文课上不注重语言,谁就失去了核心,失去核心难免扑跌。这一点值得我们所以语文老师谨记。只有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推进这几个方面,学生才会在老师的引领下投注主观能动性,他们的感受才能够被唤醒,记忆中的章节才能够再次参与体验。面对文本语言既能知其丰饶,又能知其丰饶的原因,日积月累,形成一种语言自觉,下笔为文的时候,怎么能不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呢!



作者介绍:程予东,浙江象山荔港学校语文老师,语文湿地栖居者。任性翻书,随性写文,章法不严,思考欠深。喜爱王君这道闪电,这涓清流。

编辑:翁梅 制作:石忠冕


郑重声明: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