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丰骨匕︱青眼有加

 好了明理 2019-01-30

宰丰骨匕︱青眼有加



文/燕山骑 图/网络

宰丰骨匕︱青眼有加



沉默的契文之:戍篇 宰丰骨七


百余年来,安阳殷墟相继出土了无法统计的龟甲兽骨,这些散落在黄壤沟壑之间“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中古文物,被一度视为中药“龙骨”,伴随着其他药材熬成了治病的药汤。后来人们发现了它的文物价值,便争相收藏。

据统计,中外收藏传世的龟甲兽骨大约有15万片,这些龟甲兽骨因受长达三千多年的黄土掩埋、自然的侵蚀和甲骨本身的自相叠压,存世的甲骨大都朽残破损,支离破碎。

然而,仍然有一些保存完好、灿若星辰的甲骨精品惊现于世,成为了凤毛麟角的人间鸿宝和国宝档案,其中就有一支甲骨名篇“宰丰骨匕”。

“宰丰骨匕”是用动物的肋骨而制作成的甲骨文献,该骨匕长27.3厘米,宽3.8厘米,正面刻字两行共28字纪事文,反面雕刻兽面、蝉纹和虺龙纹,期间镶嵌14颗绿松石,因其记载了商王赏赐宰丰等人的事迹,又呈匕首状,因此后人称其为“宰丰骨匕”。

宰丰骨匕外表华美又完整无缺,纹饰古朴、刻画精妙,刻辞书法俊朗,疏密得当,曲环照应,遒美丰腴,内容丰富,罕见至极,是存世的甲骨珍品,是晚商国家档案和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该骨匕最初为顾鳌旧藏,后上交国家,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视为国宝级文物。


宰丰骨匕的刻辞因其文字过于古朴,文义过于古奥,使人们对刻辞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偏差,对文中个别文字的试读、对辞文的断句,至今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就骨版上文字的解读,普遍让人接受的辞文为:壬午,王田于麦麓,获商戠兕。王赐宰丰、寑小、(矢旨)兄,在五月,唯王六祀肜日。

宰丰匕骨刻辞,虽然保存完整,又被断定为晚商文献(属黄组卜辞,即按董作宾先生的五期分类法的第五期,即被锁定在商王帝乙,帝辛(纣王)时期),但其中出现了几个难以隶定的关键性甲骨文字,便一下子让人们的理解变成了猜测。

其实,单就刻辞的句式而言,很容易让人理解,因为在同期出土的其他卜辞中,人们已有成功的解读。当时官方对此类纪事文案已有贯用的行文格式。

这个格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日期+人物(王)+地点+事件+年月+祭祀方式。

套用这个格式,我们可以对宰丰骨匕辞文可做如下简单解释:壬午那天,商王在麦这个地方,猎获了一头兕,赏赐了臣下,这件事发生在商王六年五月,并进行了肜祭和供奉。

但这样的解释似乎过于粗糙,要想完整地解读辞文的原意,必须逐字逐句地加以解剖和分析。


下面,我们就挑拣一些重点字词加以释读。

辞文中“壬午”,是指日期,即壬午日。据甲骨文反映,商朝之时,人们已成熟地使用天干、地支的搭配来表示日期,叫做“纪日干支”。

传说的周文王羑里演八卦,只是对殷商八卦的重新编排和定义,周后来也用天干地支表示年份,叫“纪年干支”。无论纪日干支、纪年干支,都是六十一循环。

目前确知的纪日干支,是鲁隐公三年二月已巳日,即公元前720年,至目前已逾2700多年,且从未错乱过。

辞文中的“麦麓”,“麦”是地名,是殷商晚期的著名围场,据考证在山东西北部,“麦麓”就是在麦的山脚下。

辞文中的“商”(我们权且读作“商”),因为,这个字是不是读作“商”深值得商榷。

我们知道,“商”是殷人的国号,有其明确的含义和来历。甲骨文“商”,上半部是“辛”字,“辛”字的意思为刑具,即手铐、脚镣、枷锁之类的东西;“商”的下半部是“地窖”,即牢房。有的甲骨文“商”字下框里面有“口”字,突出了“论罪量刑”的过程。

殷商的先祖契和上甲微,都做过当时王朝的司徒,对罪犯“论罪量刑”是其主要职权。所以契的氏族都称“商”,也把“商”做为他们的国号。

所以,殷商王朝的文职人员应该十分重视这个字的书写,从出土的甲骨文字中,用于表达商朝、商民、商族的“商”字,以及西周时期金文中的“商”字,从未出现过如该辞文中的“商”的字样或类似的字样。

宰丰骨匕中的“商”字在中间部分显然多出来一对“大眼睛”,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因为,商王朝怎么可能接受在自己国号的文字上添加其它笔画?变为其它意指的文字?即便添加了笔画只能是更高大上的指代,不可能其意指泛泛或更差。

本辞文中的“商”,用“商民、商族、商王朝、刑具”的意思都显得牵强和别扭,而在卜辞文化业已成熟的晚商时期,已不大可能出现不和时宜的蹩脚用词,只是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其意罢了。


宰丰骨匕︱青眼有加



辞文中的“戠”字(音只),对它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争议,与前文所说的“商”不同,

这个“戠”字在出土的甲骨辞中却是频繁出现,以致有专家对这个“戠”字进行了专业考证,传统认为“戠”字有如下几个意思:通“痣”字;通“食”字;通“识”字;指一种红色;掏空动物内脏做成腊肉;有规律排列的木桩等。

那么本辞文中的“戠”字是什么意思呢?“商戠”联在一起又是什么意思呢?真的让人一头雾水。我们不如拿宰丰骨匕的姊妹骨刻“雕花虎膊骨刻”来对照一下,也许对我们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现存在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晚商时代的刻辞兽骨,它就是雕花虎膊骨刻,是一具虎的前腿骨刻,该骨刻无论正反面形制、文风、字体、雕刻手法、行文格式都与宰丰骨匕十分相似。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宰丰骨匕的材质也应当时那头被猎获的“兕”的骨骼。

雕花虎膊骨刻辞为:辛酉,王田于鸡麓,获大霸虎。在十月,唯王三祀协日。

这版虎骨刻辞反映获的是什么?是“大霸虎”(“霸”字尚未隶定,姑且称之为“霸”),就是一只凶猛的大老虎,那么宰丰骨匕上获的是什么?是“商戠兕”。“大、霸”是形容词,那么“商、戠”也应当是形容词,而“商戠”形容了什么?

我们真的不得而知,但“商戠兕”是一头很特别的抑或是很罕见的犀类动物应当是没有异议的。


辞文中的“(矢旨)”字,有甲骨文常识的人基本都能看得明白,这个字就是左为“矢”字偏旁,右为“旨”的偏旁组成的字,但研究这是什么字,字典里没有,我们姑且称它为“(矢旨)”吧。

但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得知,“宰丰”是一个叫丰的家臣(商王的内务总管);“寑小”,是一个叫小的侍从官(服务商王起居);那么“ (矢旨)兄”呢?按上面类推,应该是一个叫兄的“(矢旨)”吧?但什么是“(矢旨)”呢?不如我们再来做一番探讨。

先来谈谈“旨”字。甲骨文“旨”,上面的“匕”字,是食匙,下面的“口”字是嘴巴,中间的一横指品尝的食物,所以“旨”的本意是用匙子品尝美味。

再来谈“矢”字,“矢”字本意就是指箭只,后引申为不变的、定向的、坚定不移的,如矢志不渝。那么两个字结合在一起,也许表达了一直跟随某人身边的能做出美味饭菜的厨师。

两个不同的字捏合在一起写成一个字的结构,在甲骨文里或金文里司空见惯。比如“祖丁”经常写做“咀”,“武王”二字合为一个字,如《利簋》铭文第一字。

我们再来解读一下“兄”字,甲骨文“兄”是“祝”的本字,因为“兄”的本意是主祭祀的长辈,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长辈”的身份,才能主持祭祀而进行“祝”和“祈祷”。后来引申为对年长的人的尊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叔、大伯”的称谓。

那么,“(矢旨)兄”就可以解释为“御厨大叔”,他是一名长期跟随商王专门为其做饭的厨师。这样的解读似乎顺理成章,因为,商王远离国都打猎,不止一天两天,身边跟随“秘书”,跟随侍从,跟随私人厨师理所当然,他们都是商王的近臣、心腹。

辞文中的“六祀”,就是“商王六年”的意思。《尔雅.释天》中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意思是对太阳运行一周年的时间,在夏朝时叫做“岁”,在商朝时叫做“祀”,在周朝时叫做“年”。


最后,我们来说说“肜”字,“肜”字是殷商祭祀的一种名称。

殷商是一个十分崇尚鬼神的国度,“国之大事在祀于戎”,祭祀先祖、鬼神是商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工作,而殷商的祭祀还有一套独特的祭祀方法,叫周祭,即周而复始的祭祀。

周祭是殷商晚期的一种固定化的祭祀方式,就是在一年内,对商的先王(自上甲微以后诸商王)轮番祭祀,周祭开始于祖甲(第24代商王),终结于纣王(第30代商王),期间经历了约130年的光景。

周祭使用肜、翌、食、协、祭五种祭祀方法,按旬按已逝商王的庙号(如祭祀武丁每逢丁子、丁丑、丁寅、丁卯、丁辰、丁巳、丁午、丁未、丁申、丁酉、丁戍、丁亥日举行)顺次祭祀。五种祭祀方法时间长短、供奉祭品、祭祀对象都不相同,但一年的36旬,每旬都在行祭,无非供奉厚薄、仪式内容不同罢了。

疏通了上述关键字词,我们便不难理解,“宰丰骨匕”的刻辞可以翻译为:在壬午那天,商王在皇家田猎区的一个叫“麦”的地方,在山脚下猎获了一头罕见的兕兽,商王很高兴,对跟随他的内务总管丰、侍从官小和御厨师傅进行了赏赐,这件事发生在商王六年五月。

当时正逢肜祀之期,商王用兕举行了肜祭之礼。(后来,史官就用这头猎获的兕的肋骨进行了刻辞和镂画,以纪念这个伟大而喜庆的时刻)。

*作者︱燕山骑:河南省.南阳市某单位干部,「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宰丰骨匕︱青眼有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