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山下有华泉,故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华泉,华不注山下泉水也。” 阅读到《水经注》中的这段文字时,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而这幅图画便是元代画家赵孟頫的名作——《鹊华秋色图》。 ![]() 见到《鹊华秋色图》的复制品(原件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我在读本科的时候,第一眼便感觉它不愧为一幅名画。在这幅画中,突出的是两座山,右方是孤峰峭拔的华不注山,左方是似踞似卧的鹊山。华不注山平地突起,除山脚下排列成行的一丛树木外,整个山周围都是水泽,从近景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这部分画面比较空阔,给人以苍茫之感。整个山呈深青墨色,庄严肃穆,气势逼人。鹊山山形平而圆,与华不注山形成鲜明对照,更反衬了华不注山的突兀峭秀。为了使画面的反差得以和谐一致,鹊山周围的景物就比较繁多,在树木掩映之中有错落的三所茅舍,草地间有五头羊,还有一排渔网,茅舍门前有一人瞭望水边的渔具。华不注山周围空旷的水面上,有两只小船相向而行,右边一只正向远方划行。整幅画中杂树繁多,松柏高大繁茂,多在远景,两山之间的近景是一组较为密集的丛树,杂树相间错落有致、高低不同,有的枝叶茂盛,有的红叶满枝,有的叶落枝秃;近景中的四棵老柳干体盘曲、柳枝婆娑。水边堤岸横斜,芦草丛生……整个画面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壮观,一草一木,秋色渐浓,渔叟的安静与林木、茅舍、羊群、湖水的平静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在画正中央的上面,赵孟頫题了这样一段文字:“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归来,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传》。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为《鹊华秋色图》。”!! 看过了这幅画作之后,我还没有意识到,以后我有一天会真正到这两座山的脚下进行一番考察。知道我读到了篇首引用的《水经注》里的这一段文字,看来济水是曾经流过这两座名山的脚下的。于是我便把济南考察第二日的目的地定在了这里。 参观完大明湖之后,我与初中时的同窗好友、现在的山东省中医药界代表人士步凡见面了。上次我们见面还是我结婚时他来当我的伴郎,如今在六个月以后,我们又见面了。这时已经是晚上六时,我们在离大明湖不远的济南特色餐厅王府池子四号院享用到了用济南的泉水煮的鲤鱼,显得很是鲜美可口。我们步行了有一天的时间,都感觉颇为劳累与饥饿了,吃饭时感觉什么都很香。王府池子四号院的周围是一片济南的古城区,目前被辟为历史文化街区。这一代都是些低矮的平房建筑,建筑之间是狭窄的小巷,这些巷道狭窄到只有行人和自行车可以进入,汽车是无法驶入的。在这些狭窄的小巷子里面,也能够见得到一些不知名的小泉池,小巷子里面有挑着铁桶的济南市民来来回回,挑满一桶桶泉水满载而归。 “你们明天打算考察什么地方呢?”步凡问我道。 “打算去济南东北方向的华不注山和小清河,”我说,“那明天我们在哪里见比较合适?” “在洪家楼天主教堂吧,”步凡说,“我们先在那里参观一下教堂,然后去华不注山。” 洪家楼天主教堂离步凡住的地方不远,去那里也算多参观了一个景点,于是我们便欣然答应了。 2018年9月2日是一个星期日,这一天早上我们6:30起了床,吃过早饭之后便乘车往洪家楼天主教堂赶去。今天车上的人不是很多,早上天气有些阴暗,看上去很快就有一场秋雨要来临了。我们乘公交车行了半个小时多一点,便到达了洪家楼天主教堂。 ![]() 刚刚下车,我们便看见了这所非常雄伟的建筑,它坐落在一片花园中,尖塔显得很是高大。下车之后不久,步凡也找到了我们,我们便一起去参观这座教堂。这座教堂是由奥匈帝国的天主教教士庞会襄设计,1901年动工,1906年扩建为哥特式建筑,建成后的教堂面积达1625平方米,可容纳千人举行宗教礼仪,非常壮观。洪家楼教堂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体量高大,气势宏伟,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立面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坐东朝西,两侧立着两座石砌方形钟楼,塔顶高高耸起。两座钟楼夹着中部教堂大厅的山墙。塔楼上布满了细长的尖塔和狭长的窗户,更增加了塔楼的高大。大厅山墙上挤满密集的窗户,底层门扇上刻满生动的雕像,一切都充满了向上的动势。教堂的大厅十分高大,进深很长,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洪家楼天主教堂虽然是比较纯粹的西方建筑,但是依然可以在一些细部看出中国传统的影响。教堂主厅的屋顶盖着中国传统小黑瓦。此外,教堂中门两侧上部石墙雕有两个石龙头,龙嘴大张,怒目圆睁,雕刻生动夸张,显然借鉴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我们进入教堂时,里面进行着主日的弥撒,信徒们一个个排着队领取圣体。教堂的二楼有一座规模庞大的管风琴,在演奏着赞美天主的颂歌。天花板上吊着的枝型吊灯把柔和的灯光照射到神父与信徒的身上,显出一种庄严而又神圣的氛围。在祭台上端坐着的是山东省天主教区的主教,看上去年龄已经很大了,头上戴着一顶白帽。走廊两侧的墙上悬挂着十四处苦路图,描绘了耶稣基督被出卖、接受审判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全部过程。教堂里的唱经班成员都穿着统一的白袍,歌声在教堂里回荡着。我们在里面看了一下,又围绕着教堂走了一圈,随后便乘车前往此行的下一站——华不注山。 此时的华不注山的四周正在大兴土木,济南市政部门用围栏在周围围了整整一圈,有很多的挖掘机在里面挖着土石,挖的土石由一辆辆大卡车运走。步凡告诉我们,华不注山周围这是要挖一个人工湖,以恢复成《鹊华秋色图》中的模样。可惜我们此次来的并不是时候,要是等这项工程完工之后再来拜访华不注山的话,那么所见的景致就将会与赵孟頫在图中描绘的非常相似了。我们乘坐的网约车经过其中一条两边用蓝色的板遮挡住的道,到达了华不注山的脚下。 到了山脚下,仰望这座山,给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山实在是太过突兀了。周围都是平地的情况下忽然有这么一座石山,实在让人感觉像是鹤立鸡群。而第二感觉便是——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中对此山的描画确实是极为准确。华不注山给人的感觉,像一颗尖尖的狼牙,牙尖直刺着天空。赵孟頫在图中的描画,真正做到了“得其意”。山在九月初的时候,上面的草木正是繁盛之时,整座山也正如《鹊华秋色图》一样,呈现出翠青色。虽说山算不上是多高,可是它的峻峭挺拔使其在济南市的东部可算是一景。 ![]() 华不注山上修了石阶道,我们三人便登着山互相议论着。 “这一次你来济南,是想考察什么内容呢?”步凡问我说,他知道我经常外出各地进行考察,每次考察后都会写游记或者论文。 “今年一直在进行对于济水的专题研究,”我回答说,“今年春天去了济源,考察了济水的源头,夏天在济宁周边考察了几个济水别支水道的经行地点。如今我算是到了第三个以济水命名的城市了。” 步凡听到以后感到很好奇:“那么济南市周围还能找得到济水的遗迹吗?是不是完全已经被黄河所占据了?” “这个嘛……”我先给他卖了个关子,“我现在先不回答,等我们登上山顶,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了。” 山坡的石阶道还是很陡峭的,走到一些地方我们不得不手脚并用,才算通了过去。 “这座山还是很特别的,”步凡说,“在平地上忽然地耸立起来,也没有和其他的山相连在一起,离济南南部的山相距也很远。” 我看了一下这座山的四周,确实是比较低平,但远处可以看得到有一些山脉,那便是矗立在山东省中部的泰沂山系。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关于地质学的书,如今看到这样的地形,顿时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说:“如果从地质史的角度来看,这座山在远古时应该是与济南南部的泰沂山系连在一起的。后来是由于侵蚀作用导致了中间较为低矮的连接部分逐渐成为了平地,因此它便显得孤立了。” 我们有互相问了一些这几年来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自从我2011年赴俄罗斯留学之后,与步凡有几年没有好好地见面与聊天了。这些年他一直在济南,从事着和他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我们聊着聊着,便登上了华不注山的山顶。 这一天的天气很是晴好,在山顶之上可见整个济南市。为了保证济南周边的风景,济南市不允许在华不注山周围兴建比华不注山更高的楼房。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山下施工的挖掘机与推土机看得很清楚,围绕人工湖种植的一圈树木已经基本完工,现在就主要是再造先前的水面了。更远一些的地方是一座火力发电厂,它发出的电供应济南市的大部分城区,双曲线形的冷却塔正在排放着白烟。而如果把眼光看得更远一些的话,便可以见得着两条河流了。 “看见那两条河流了吗?”我用手指给步凡说。 “看见了,”步凡说,“北边的那条是黄河,南边的那条是小清河。” ![]() “这就是最为形象的‘济清河浊’,”我向步凡解释道,“北边的这条黄河河道是1855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之后北流形成的,它正好流经华不注山与鹊山的两山之间,河北边的那座山就是《鹊华秋色图》里的另外一座山。南边的那条清澈的河流现在的名字为小清河,它在历史上的名字是济水。” “小清河就是济水的故道?我还以为现在的黄河把济水故道完全夺占了。” “济水清黄河浊,从这里可以看得最为清楚。正因为济水清澈,所以人们至今仍然将由它故道所形成的河流称小清河。” “现在济南正在大力开发小清河,打算把它开发成为可以通莱州湾的水路通道。”后来我从新闻报道上了步凡说的这一消息。如果这一计划可以顺利实现的话,那么以后在这座华不注山上就可以看到“门泊齐鲁万里船”了。 黄河北岸的鹊山所呈现的,是与华不注山完全不同的特征。华不注山如果说像一只高耸的尖牙的话,那么鹊山则就是像半个圆球了,形状浑圆敦厚。《鹊华秋色图》上对鹊山的描绘也是极为准确而且形象的。只不过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这两座山被黄河分割开来了,不像当年两山之间是一片湖沼与树林。黄河的改道也造成了济南北部的低洼地带为泥沙所淤,地表高出数米甚至几十米。鹊山与华不注山之间原来面积广阔的湖沼也为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所淤平,再也不复《鹊华秋色图》中的景色了。希望我们来时所见的济南市开挖华不注山下人工湖的工程,可以多少再复当年的胜景。 赵孟頫在济南时不仅留下了这一幅名画,还留下了一首很受济南人喜爱的七律诗: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澜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性孤。 短短的56个字,却描绘了济南城的所有胜景。站在华不注山峰顶上的我们对照着图与诗来观赏济南,感觉确实描绘得很是贴切。 在欣赏完实地的《鹊华秋色图》后,接下来我们便下了华不注山,去参观华不注山脚下的华阳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