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十五,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 从“办年货”开始,到“闹元宵”结束,整年的热闹和盼望全在这一个多月里。现在就随着小编一起来看下潮汕人是如何过年的吧! 潮汕人有鲜明的地域性格 过年也很有“潮味”~ 譬如说,春节快要到时 潮汕人第一件大事就是—— 1 潮汕年俗,从农历腊月就开始了。腊月二十四是“老爷上天”的日子。所谓的“老爷”,是一位长驻在家庭、保佑合家平安的神明,必须在腊月廿四到正月初四,上天“述职”。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拜老爷”,求老爷“上天言好事”。 老爷上天之后,家家户户大扫除,务求将往年的不如意全都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包括洗头、冲凉及理发等,可消灾去病。 送神仙们放假后 接下来才是忙到飞起的时候 主力自然是各家的主妇们 那么妈妈们都在忙些什么呢? 2 粿品是很多潮汕人的最爱 除夕前的一两天 家家户户就会开始做粿 用粘米粉、糯米粉、绿豆粉、面粉 拌上各种佐料 蒸制成各式各样的粿品 到过年的前一两天,各家各户就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其中最首要的就是做粿,如红桃粿、鼠壳粿、甜粿、菜头粿等,还要准备鸡、鸭、鹅、鱼、猪肉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市场上买粿品。 还有杀鸡、刣鹅、蒸鱼之类…… 这些展开说那可要馋死人了 所以啊,年前的妈妈真的很忙 “年到节到,唔闲到哭”…… 妈妈们辛苦了! 3 “有钱无钱,剃头过年” 潮汕人爱清爽整洁 在年前,男必剃头,女必“挽面” “挽面”是潮汕女性理发美容的一种特别手艺 即用线将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 修出弯弯的月牙眉 以容光焕发迎新年 4 到了除夕,自然就要吃团年饭了!团年饭之前,必须“拜公祖”(祭祖宗),请祖宗先用餐。过后,一家人团团围坐,吃年夜饭,迎来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潮汕人吃团圆饭有不少规矩 譬如说,如果不小心打破碗和筷子 要马上讲出“吉祥话”: “碗扣(打)碎,大富贵” “箸落席,有好食” 此外,米缸要填满,灶火不熄灭 象征“岁岁有余米,年年不断炊” 将家内水缸装满,水井口密封 象征“不让祥水瑞气流失” 潮汕人还喜欢用洗澡来图吉利 “洗涤污秽,消灾免祸” 年三十这天潮汕人都得“洗白白” 在潮汕民俗里 这天忘了洗澡的人将来要变成—— 牛 对了,年三十晚千万不能晾衣服 潮汕民谚说 “三十夜晾衫—— 今年唔炯(音‘刀’)明年也要炯” 就是“迟早都完蛋”的意思 这是大忌特忌的事情…… 5 除夕夜或初一,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要派发压岁钱,俗称“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有收入的晚辈也要给长辈送钱。有些家庭小孩临睡前,父母会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小时候,一年到头小孩子最高兴的就是收压腰钱,但是最后往往都会交给妈妈“保管”。 问题是,保管那么多年,压腰钱都到哪里去了呢?小编我至今想不明白…… 6 在潮汕,初一至初四都是拜年日子 但潮汕人最喜欢初一初二 而且要拜完年才回家吃早餐 潮汕民谚云 “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拜年还是要趁早啊~
拜年的人一般会带上两个大桔(即柑,谐音大吉)送给主人,主人也回赠两个大桔,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有这样的玩笑,大年初一拜年,出门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在各家各户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有人戏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7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潮汕话叫“家后”)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女婿必须带上礼品。 8 正月初四“神落天”,家家户户要在家中祀拜,迎接诸神降临人间。祭品有红桃粿,取“开门红”的好兆头。另外,还要到乡中的宗祠庙宇烧香祝福,有些人还把全家的生辰年庚八字,写在红贴上,缚于神轿上,向神许愿,感谢神“上天呾好事,落地保平安”。 各个宗祠都要挂灯笼,写明姓氏,显示其先人的官职或贤哲家风。如姓李的为“陇西旧家”,表示他与唐朝的李世民同宗支;姓黄的则写“江夏世家”,表示他们是孝子黄香的一脉等等。 9 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是女娲创造人的日子。在这天,潮汕人要用七种蔬菜做成“七样羹”。选择的蔬菜各有寓意,如厚合菜(合家平安)、芹菜(勤劳致富)、葱蒜(聪敏精算)等。 如今潮汕人吃七样羹,并不限于某七种蔬菜,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甚至可以做十多种蔬菜来吃。 潮汕人说,“七样羹,愈食愈后生”。春节大吃大喝之后,吃上这样一道素菜,对于中和肠胃,消积化食十分有效! 10 很多地方过完正月初七 年就过完一大半了 而在潮汕地区 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因为有—— 营老爷 潮汕人称神仙为老爷 当地各村都有自己的神 营老爷就是将神明从庙里面请出来 端坐神轿由村民抬着游村走巷 达到祈求平安顺境的目的 营老爷是一种文化传承 营老爷中的儿孙旗、灯阵、灯河 代表的是族群枝叶的繁衍 潮汕人也通过这项古老活动 来增强族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via:潮了个汕 探究文化与历史追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