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才叔: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发生。

 米乐001 2019-01-31

执一方以治一病

大家谈



▼▼▼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孙子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里,孙子明确地强调用兵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高明的将帅应依据敌情的变化机动灵活、随机应变,这样才称得上用兵如神。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疾病无定式,辨证无定式,处方无定式,一切皆在于依病势而为。

▼▼▼


下面是《醉花窗医案》里头记载的两篇文献,一例是给自己的老婆开方,惯性思维,病了就该补,结果没有好。一例是自己给自己看病,一生只执一方以治一病,最后自己命丧在自己手下,不亦悲乎!足令人反思。



▶▶▶67.气郁成痰

医士郭梦槐的老婆,因为郭梦槐家道中落,他的老婆抑郁成疾,出现胸隔满闷,胃脘满闷时痛,吃不下,睡不安。郭梦槐以秀才的身份在家乡开了幼儿园,我们想想啊,俺都没有读过幼儿园哦,清朝的百姓有多少人读得起,对不对。可见郭梦槐老师赚不了几个钱的。

 

事实上,郭梦槐的家庭收入连喝粥都成问题,但是看见自己老婆生病了,很心疼嘛,还是按照虚证给补了一补,好歹自己也算是个医士嘛,对不对。可是,没补还好,一补更坏了,病更加的重了。

 

病重了,当然就想到王堉先生了,王堉诊脉:六脉坚实,人迎脉尤弹指。很显然是个实证,怎么可以补呢。王堉先生告诉他们说,这是气郁成痰引起的毛病,会有头晕,呕逆的表现,时间久了,累及脾气,恐怕会成蛊病。郭梦槐急忙向王堉先生求方,王堉开了香砂平陈汤加大黄、枳实。平陈汤就是平胃散加二陈汤,治脾胃不和,湿痰停留,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加木香砂仁行气,大黄枳实通腑疏导。吃过两副药之后,病就大好了。

 

▶▶▶68. 误用失笑散致死


文章一开始,王堉告诉我们,心胃痛这种病证,内经讲得非常详细了,到了孙思邈,把心胃痛分出了九种,极为详尽,医宗金鉴把它编为歌诀便于背诵,但是不管怎么分,不外虚实两端,临床辨证只要抓住虚实,大概是不会有遗漏的了。

 

王堉先生回忆说,隔壁村有个医士,叫王维藩的。跟王堉先生还有面线亲。王维藩从医又卖药。有一次,王维藩的邻居有一个妇人患胃痛请他治,王维藩用失笑散把她的病治好了。

 

王维藩心里乐开了花,自己觉得已经抓住了治疗胃痛的灵丹妙药了。凡是有胃痛的病人找他看病,一律是失笑散,当然是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王维藩平时自己好吸烟,有一天,自己得了胃痛病,也就吃了失笑散。读到这里,我们发现,王维藩同志是真的不懂中医,不经过辨证,只知道失笑散。吃过失笑散,疼痛更加剧烈,天没亮就痛死了!悲乎哉,大悲也!

 

王堉先生分析说,失笑散是逐瘀的药物,王维藩邻居那个妇女吃失笑散好了,势必因为瘀血凝滞所致胃痛,王维藩瞎猫抓到死老鼠,让他治好了。除了瘀血凝滞所致胃痛外,还有风寒暑热、饮食气郁,都是胃痛的病因。如果一概用失笑散去治疗,又不辨虚实,怎么不误人性命呢。

 

王堉继续说,王维藩用失笑散不知道害死多少人了,结果自己也死在失笑散方下,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报应啊。学医的人,怎么可以不通过博览群书,来寻求医中大道呢!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有她鲜明的规律性;也有她独特的灵活性,在同一个疾病的治疗措施上,往往因人而异,个体化突出;在同一病人的处理上,又往往可以因为疾病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症候而有不一样的治疗。这是中医学几千年来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它符合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中医临证必须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经典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是理法方药的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通过脉舌色症、八纲六经来分析归纳和认识疾病病因与证型,定出正确的治疗原则,选择最合适的有效方子,以达到彻底完成治愈疾病的最终目的。反过来,如果不懂得辨证论治,或者忽视辨证论治,而执一方以治一病,守一法以临一证,那么,没有不为临床错粽复杂的病变所困惑的,所以中医誉以“执竿入城”、“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为戒。 `

 

 



原文

67.气郁成痰
医士郭梦槐之妻,以家道式微,抱郁而病,发则胸隔满闷,胃气增痛,转侧不食。郭以茂才设童蒙馆,而赀不给馔粥,见其妻病,以为虚而补之。病益甚。乃来求余,诊其六脉坚实,人迎脉尤弹指,因告之曰,此气郁而成痰也,则发头晕,且增呕逆,久而胃连脾病,恐成蛊。郭求一方,乃以香砂平陈汤加大黄、枳实以疏之,二服而大解,病若失矣。

68.误用失笑散致死
心胃痛一证,内经条目甚多,先辈名公,分为九等,极为详尽,金鉴遵之,编为歌诀而莫不有虚实之分,可谓无遗蕴矣。

曾忆邻村有医士姓王名维藩者,余同谱弟丹文茂才之族叔也,故业医,货药饵,邻有妇人病胃痛者请王治之,王用海上方中失笑散,服之立效。后凡有患心胃痛者,王辄以失笑散治之,效否各参半。王素食洋烟,一日自觉胃痛,亦自取失笑散服之,痛转甚,至夜半痛欲裂,捣枕椎床,天未明寂然逝矣。

因思失笑散为逐瘀之药,王之邻妇必因瘀血凝滞,故用之立效。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若概以失笑散施治,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

王用失笑散不知曾杀几人,故己亦以失笑死,殆冥冥中之报也。业医者,可不多读群书,以求其是乎。



▼▼▼


中医内科学精读



第15讲 肺胀(二) 来自经方才叔 10:52



▼▼▼



█李彤作品




█高源明作品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

因为有你的关注

而变得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