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中医的出现 应该是丰富的感觉在先 强烈的意志在后 黄元御就是因为目疾被误而立志学医 终成大医 立志太早 势必封杀感觉 而眼下人人都在创新求异 结果却是趋同 今天学习的病例与眼科有关 不禁让我想到了 一代神医 牛气十足 的 黄元御大叔 黄元御 清朝人 绰号玉楸子 山东昌邑人 据说他还是 明朝太子少保黄福忠宣公十代玄孙 名旺贵族 书香门第 生卒时间1705-1758 康熙-乾隆皇帝时代
为什么说黄元御是一代神医呢? 《雪堂医话》记载了两则医话, 特别传神, 我们来看看:
一个是讲黄元御的外孙, 原文: 黄氏乡居,以医负盛名。 其女远嫁,生一子, 出痘,势甚危, 抱归求治。 黄氏一见, 即怒詈曰: “此证险恶,不过日晡,其速行。” 其女长跪乞怜, 黄氏不顾, 呼人急驾骡车送之返。 时赤日中天, 舆人故迟迟其行, 中途遇大雨, 周身尽湿, 舆人乃驾车回黄家, 盖黄氏预嘱之也。 时已日暮矣, 黄氏率家人正伫立门外, 笼灯相候,语之曰: “汝子生矣, 此证内热已极, 非用此法不能挽救。 吾默察天时, 知今日午后必有大雨, 故弄此狡狯, 不然汝子岂能生哉!” 遂处方与服,痘果透发而愈。 说的是黄元御从北京回家乡, 名噪一时。 其女远嫁, 生一子, 出痘, 势甚危, 抱归求治, 黄一见即怒责道: “此症险恶,不过日晡,速行。” 其女长跪乞怜, 黄意已决, 呼人急驾骡车送她们回去。 真绝情! 这时烈日炎炎, 驾车的人又因故而迟迟未能上路, 在中途又遇到倾盆大雨, 周身淋得透湿。 驾车人仍驾车回黄家。 这时天色已晚, 黄元御率领全家人站立门外, 打着灯笼等候女儿归来, 并对女儿说: “你的儿子有救了, 这种病,内热已达极点, 非用此法不能挽救性命。 我夜查天象, 知道今日午后必有大雨, 故想此办法, 不然你的儿子岂能得以活命。” 接着便处以方药, 痘疹果然透发而愈。
这淋雨透疹还不算啥, 还有一例更神的。 接着看: 黄氏尝夏月出行, 有数人见其至, 相与谋曰: “黄氏号为名医,吾侪盖试之。” 一人故仆地, 急招黄氏诊。 黄氏曰: “此人仅能延数刻耳,哀哉!” 群嗤之以鼻。 黄氏曰: “毋! 其听预言, 汝等初意, 乃与余为戏也, 不知今当夏月, 湿热交蒸, 此人仆地之时, 热毒之气已从口鼻吸入, 内又有肠胃之病, 感之而发, 其来也暴, 非药石所能瘳矣。” 众不信,黄乃行。 未几,其人果腹中绞痛, 不数时即毙。 人皆嗟叹, 共称黄术之神。 说的是有一年的暑夏, 天气又潮又热, 黄元御外出, 遇到几个无聊之徒想试一试他的医术, 于是 有一个家伙就躺在路中间装病, 然后叫黄元御看。 黄元御说: 这人快要死了。 那些家伙嗤之以鼻。 黄元御说: 你们本来是想戏弄我的, 这我知道的。 可是这么热的天, 又潮湿得很, 你趴在地板上, 吸入了热毒之气, 原本体内又有肠胃之病, 内外合邪, 已经不是药物能够治疗的了。 这帮家伙仍然不相信, 黄元御就离开了。 不多久, 那个家伙果然急腹痛发作, 没几小时就死了。 所有人都赞叹不已, 称黄元御是黄术之神。
那么 为什么又说黄元御大叔牛气十足呢 我们都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 却不知道 乾隆皇帝请黄元御看病 也请了三次才到 牛不牛 事情是这样的
黄元御一开始也不是想当医生的。 一开始是想参加科举, 想当官! 可是在二十九岁那一年, 得了目疾, 最终失明, 原因就是遇到了庸医。 可见当时的大多数医生水平一般, 要不然怎么会有后来的 曾国藩写给其子曾纪泽的一段话, 他说: “药能活人,亦能害人。 良医则活人者十之七,害人者十之三; 庸医则害人者十之七,活人者十之三。 余在乡在外, 反目所见者,皆庸医也。 余深恐其害人, 故近三年来, 决计不服医生所开之药方, 亦不令尔服乡医所开之药方。 见理极明, 故言之极切, 尔其敬听而遵行之。” 呵呵!没病不要乱吃药!
清朝的科举制度有规定: 五官不正的人不可参加高考! 黄元御是一位很有抱负 而致力于学问研究的人, 怎能放弃做学问。 他是那么有才华, 又聪明过人, 而且勤奋好学, “诸子百家书籍,过目冰消,入耳瓦解”。 加之受其家庭熏陶, 幼时 “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 现在眼睛坏了, 无力进取功名, 无奈之下, 只好 “委弃试帖”,告别高考。 悲天怜人, 而致力于“岐黄之术”。 并发愤曰: “不能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
从此, 黄元御博览群书, 您看他都读了哪些书 “上溯岐黄,伏读《灵》《素》, 识其梗概,乃悟医源”; 还有 “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 自称 “涤虑玄览,游思扩垠, 空明研悟,自负古今无双”。 从来就是这样 对有志于中医学的工作者来说 那些经过时间筛汰的 经典是构成其全部学问的根柢 所谓 入门正 立意高 全基于对这种根柢的掌握 对大多数中医学者而言 经典是 一种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中医思维的培养 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 渗透到我们的临床生活 并从我们立身行医的 根本处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从他开始学医到死, 总的有二十一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 他写了十四本书。 这是他牛气之一。 黄元御学医没几年, 名声大躁。 有“南臧北黄”之说 (南臧指臧枚吉,北黄当然就是黄元御了)。 后来乾隆下诏求天下人才, 准备修《四库全书》, 黄元御第一批入选。 到北京不久, 碰到乾隆生病, 太医院的太医治不好, 有人推荐黄元御。
黄元御第一次接到诏书, 却说: “我乃一介草民, 不懂得君臣大礼, 恐怕皇帝老子见怪, 而有欺君之罪”。 乾隆知道后, 再次下诏说: “一概恕罪。 到宫廷时对着正面只行四叩首就行了, 不必要行君臣大礼”。 并嘱带银子和续罗缎匹为礼, 再请黄元御进宫。 黄元御大叔又说: “无功不受禄。 我只是一个小老百姓, 岂敢接受!” 第三次乾隆很生气, 皇帝生气了, 事情很严重。 即赐以五品顶戴进冠带捧禄按品级赐银, 再差人去请。 黄元御大叔见再难推诿, 遂入宫去。 这又是黄元御大叔牛气之处。
黄元御奉命进宫 给乾隆看病时却看不见皇帝, 只见面前一只手 露出在一道纱帐外, 因为乾隆想试一试黄元御的水平, 就叫一个宫女在龙床上, 伸手待诊, 黄元御并不知道, 只好遵从命令对账外的手进行把脉, 诊断完毕后便退出。 侍官问黄元御: “皇帝得什么病,该用什么方?” 黄元御大叔说: “龙体凤脉, 无药可医, 恐怕不久于人世。” 侍官如实禀奏乾隆, 乾隆很满意, 知道黄元御的确是高明的医生。 当即打开幔帐, 命令黄元御为自己诊断。 这更是黄元御牛逼的地方。
黄元御诊完后, 乾隆问: “我得的是什么病?” 黄元御答: “小毛病,七分药毒,三分病, 先用两副药解毒,再用一副药治病, 就好了。” 黄元御这话一出, 把太医院全得罪了! 乾隆同意并接受了治疗, 病也按预期好了。
病好了之后, 乾隆亲笔提了 “妙悟岐黄” 四个字的匾额赐给黄元御, 并且招为御医。 从此之后, 黄元御备受乾隆宠爱, 却让太医院的其它御医恨得牙痒痒的。 有一年, 也就是1751年, 乾隆出门去玩, 黄元御做为随行御医。 回北京后, 黄元御深恐担心, 就以省亲为理由回家。 没过几个月, 乾隆又下诏诏黄元御回京, 黄元御却装死, 跑到江南躲了起来, 开始教学生。
![]() ![]() ![]() ![]() ![]() 才叔读 醉花窗医案 54. 忧郁致疾腿目渐废 这个病例,王堉更像是在叙述一件事,里头少见专业的东西,我就不详细解释了,它的大意是:王堉有一个同学,叫李莲芳,是个苦命的秀才,又克妻,结婚三次,连一只麻雀都没生出来,最后还是单身。李莲芳又贫穷又忧郁,从此,眼睛逐渐昏花,双腿逐渐失灵。王堉人很好,介绍他工作,后来因为东家家业转败,李莲芳也只能回家。因为一直孤单,缺少照料,目疾腿病渐重,王堉看了也没有办法,只能宽慰几句而已。后来王堉请眼科专家为李莲芳诊治,专家发现瞳仁已经明显受累,神仙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最后眼睛还是瞎了。因为这事,王堉感叹不已。
55. 阴火大炽清下无功 接下来这个病,王堉说很奇怪,不能理解,只认为辨证无误,理法方药准确,就是无效。说的是王堉的一个堂弟的母亲,有一年的二月份,出现发热,口渴,神昏,出汗,头晕,像火炭一般的高热,以前没有体温计,没办法定量测量,到了发狂的地步了。
患者的亲弟弟是个秀才,也是学医的,看了知道是阳明有热。就说:这是阳明正病。用白虎汤治疗,石膏用了一两,可是高热如故。又有一个姓李的秀才,也是医生,用承气汤攻下,拉了一点点,高热也是如故。
这时候,王丹文请王堉过去看,王堉诊脉:脉象很沉又很快,便知道阴火炽盛,并且胃肠干燥。王堉告诉王丹文说,胃肠里头没有积聚,火热熏心,用泻下药没有东西可下,应该清降。
王堉开了地黄汤加山栀,三黄。吃过药之后患者心里倒是清爽了一些,可是高热如故。当天夜晚忽然下了大雪,天刚刚亮,患者知道下雪了,要吃雪。家属不肯。
不多久,王丹文外出,患者爬了出去,躺在台阶上取雪来吃,大约吃了三碗雪,便觉得全身舒爽清凉;又吃了一些,就回屋卧床。到了晚上便热退身凉,第二天就能够起床活动了。第三天病便好了。
王堉感叹,哎!药物无效而雪却能愈病。大概是雪性阴寒,又没有经过火煮,较药物的清降之性要强万倍。没人教,所以不敢用。
读过这个病例,令我想起十多年前读郝万山教授伤寒讲稿时讲的一个刘渡舟教授的病例,是一个高热的产妇,包得严严实实的,刘老看到了叫她拿掉被子,开窗通风,而且还同意产妇喝凉水,很快也就热退神清了。我想这个凉水和王堉医案的雪水都有天然白虎汤的功效。可为什么第一个医生用了白虎汤无效呢?也许是剂量不够,血药浓度不足的原因。
这真是不药而愈的典型病例,正如兵家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一般! 原文 54. 忧郁致疾腿目渐废 李莲芳茂才,少与余共笔砚,后以童军屡蹶,商于楚。后失业归,复矢志功名,遂入县痒。莲芳少失怗恃,三娶而仍鳏,茕无子嗣。丙辰余自京归,已败累矣。以忧郁故,腿渐废,目渐瞀。然步履出入,尚可作字,悯其贫,携之入秦,经理馆事。继,余以内艰旋里,念莲芳无依,因荐于朝邑主薄冯子安作幕,冯亦同乡,又杂职,莲芳虽非素优,然小心持算,无不井井有条,宾东相得。而莲芳私念年逾五旬,妻子全无,顾影增凄,倍形忧郁,明年秋,单车而归。余以为宾东不合,急视之,则莲芳两目起外翳,腿迟重不可曲伸,且冯以缺瘠告病,不得不归矣。因求余治其目与腿。余诊之,心肝弦急,两尺似有似无。仓卒难显言,因劝旷怀自慰,病非旦夕可疗,静心凋摄数月,再作计议。莲芳听之,而家计寥寥,益不自释,目益盲,腿益滞。 55.阴火大炽清下无功 中医内科学精讲 参考《中医内科学》第九版 漳州中医| 经方才叔公众号 ![]() 我的故乡 林语堂 《宋史·岳飞传》:起初命令何铸审问岳飞,岳飞撕裂衣裳,露出背部给何铸看,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皮肤的纹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