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篇目串讲

 昵称32901809 2019-01-31

二、统编教材新增古文篇目

串讲二 虽有嘉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有嘉肴 嘉: 好,美

(2)不知其旨也 旨: 味美

(3)虽有至道 至道: 最好的道理

(4)是故学然后 是故: 所以

(5)教然后知困 困: 困惑

(6)能自反也 自反: 自我反思

(7)能自强也 自强: 自我勉励

(8)学学半 学: 同“敩”,教导

(9)学学半 学: 学习

(10)其此之谓乎 其: 表示推测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本文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5)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

虽有嘉肴(15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味美

(2)教然后知困 困: 困惑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强: 勉励

(4)学学半 学: 同“敩”教导

(5)其此之谓乎 其: 表示推测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3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然后/能自强也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3分)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