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才叔:每位中医都是全科医生

 米乐001 2019-01-31


今天学习的第一个医案其实是三个病例,一家三口先后患病,都找王堉大叔瞧病,也都好了,王堉大叔真牛,万金油大夫也。难怪人家都说中医不分科。

 

中医认为,人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借助于经络系统,连接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就为整体治疗提供了生理依据。所以可以这么讲,每一位中医都是全科医生,只是在临床的时间长了,总会出现擅长于治疗某些方面的疾病罢了。

 

王堉的老婆有一个妹妹嫁给一个武举人张某的大儿子,小姨子自从产后就患了心窝部疼痛,书上写“心胃痛”。疼痛发作时饮食俱绝,不能吃东西,并且口干口渴,气息急促。

 

这个小姨子的老公公武举人张某请了几个大夫诊治,这些大夫都说是虚证,古人说过“产妇没有实证”嘛,大家也都信了。医生们认为要培补气血,待气血流通了,疼痛自然就好了。

 

因为大家都相信是虚证嘛,所以理所当然要补,先吃八珍汤,然后接着吃十全大补汤,这样补了一个多月,病情不见缓解。

 

这时候家属想到娘家那边有一个名医嘛,请他看看。于是就请了王堉过去瞧病。王堉大叔第一招:摸脉!诊其右寸关脉,脉象坚凝而涩,与寸关相应的是上中焦,王堉断为“瘀血停于胸膈”。

 

王堉说:这是胸膈痛,不是心胃痛。发作的时候好像针扎一样疼痛,伴有口渴气喘,治疗应该散瘀定痛,不可以补气添瘀。前面吃了那么多的补药,怎么会有效呢?

 

于是乎,王堉开了失笑散二剂,吃过药之后,疼痛尽消,病好了。到这儿是第一个病例结束,说的是王堉大叔的小姨子患的产后胸痛,一开始用补,前面那些医生脑袋瓜里只有“产妇无实证”,先入为主,不管脉象如何,直接上补药。这谈不上辨证论治,而是在买彩票!结果呢?当然没有结果。后来还是王堉给擦的屁股。

 

接下来是儿科的病例,小姨子的小孩。

 

话说王堉大叔看过小姨子的病三天之后,再到小姨子家看望,这时小姨子病已经全好了,她的孩子刚刚一岁多,也患病了。什么病?手足发热,神情呆傻,气粗,不吃奶,任何食物拒绝,喉中痰声如锯,众人都认为是惊风病。请了邻居一位老太太给针灸治疗。

 

王堉在场,马上说道:这是痰证,如果针灸治疗只会加重病情。这个病的出现,一定是患儿平时都处在昏暗温暖的地方,母亲经常是躺着喂奶的缘故。

 

于是乎,王堉交代给患儿吃白玉饼数粒。这张白玉饼方记载在《山西省中药成方选辑》,药用滑石、半夏、巴霜、朱砂、苦矾各一钱,神曲糊为丸,滑石为衣。

 

到了晚上患儿就拉了一些绿色的大便,这时候能够吃奶和其他食物了,热也退了,神识也安稳了。这是第二例,讲的是小儿痰证。

 

做母亲的也病了,孩子也病了,接下来该做父亲的出场了。

 

王堉大叔看过患儿后回家不到一个月,小姨子的丈夫找上门来了。一下车就进入王堉家,王堉发现这个武举人的儿子、自己的同门(小姨子的老公)小张面目黑暗又油腻,气喘吁吁,上气接不了下气。问过之后才知道小张患了吐血的疾病,自己讲心中时时作呕,两侧胸胁刺痛,咳嗽。因为这个病,所以过来找王堉治疗。

 

按流程,王堉大叔还是先诊脉,患者的脉像弦而滑。王堉说道:这是气秘证,因为遇到了大事情解决不了,暴怒伤肝,所以犯病。小张答道:对对对。

 

王堉问小张曾经治疗过没有?小张回答:曾经有村医认为是阴虚,让他吃地黄丸,吃过地黄丸之后,出现肚子胀,于是就过来求王堉大姐夫诊治了。

 

王堉先开了苏子降气汤,又开了逍遥散方。交给小张并说道:路途遥远,又是生病又是劳倦奔波,回家后先服苏子降气汤,气机就条畅,然后再服逍遥散,出血就会止住,十几天后病就会好了,不需要再过来了。

 

小张领过药方感谢而去,按照王堉的医嘱吃药。一月之后,小张派人过来告诉王堉,说病全好了,因为担心王堉大姐夫挂念,所以先派人告知。待小张有时间的时候必然登门拜谢,王堉客气滴回答说免了。

 

这是第三个病例,暴怒伤肝,肝火犯肺引起的咳血,王堉同学为什么就没有用黛蛤散合泻白散了,要是在今天,王堉这答案必然不得分,不按教材去治疗,很不乖的。

 


原文


30.产后胸痛乳儿痰疾暴怒伤肝三案

 

内人之妹适武举张某之长子,产后患心胃痛。发则饮食俱绝,气促口干。其翁延人视之,皆曰虚,况产妇尤无实症,当培其气血,气血流通,则痛止。始服八珍汤,继服十全大补汤,月余不止。乃来外家求余治。诊其左寸关脉,坚凝而涩,知为瘀血停于胸膈。乃曰,胸膈痛,非心胃痛也。发则内如针刺,口渴气喘,宜散瘀以定痛,不宜补气以益瘀也。前服多补药,何能有效。乃命服失笑散二剂,而痛若失。

 

三日后视之,则其儿始岁余,手足发热,神痴气粗,乳食不进,喉中时时如锯声,众以为惊风,延一邻媪针灸之。余曰:此痰也,针灸则益甚,必平日多置暧处,其母卧而乳之所致也。瞩服白玉饼(方:滑石半夏巴霜朱砂苦矾各一钱神曲糊为丸,滑石为衣)数粒,至晚则下绿色粪如许,乳食进热退而安。

 

后返其家未逾月,乃婿忽来,下车入门,面目黑腻,胸高气喘。问系吐血疾,自言心中时时作呕,两胁刺痛发咳。来求治之。诊其脉弦而滑,乃曰:此气秘也,必有大遂事,暴怒伤肝,乃致是疾。张曰:然。余曰:曾施治否?张曰:有村医以余为阴亏,命服地黄汤,转增腹张,乃辞,而求阁下。余为开苏子降气汤,又开逍遥散方,付之曰:路远病劳,归先服降气汤,气当舒,再服逍遥散,血当止,十数日保无恙,无烦再来也。张谢而去,如言服之,月余,遣人来言,主人病痊愈,恐在念,令小人先告知,有暇必衣冠来谢也,余固止之。


接下来再看第二个医案,《醉花窗医案》31 肝郁气逆 脉不应病


宗族中有王丹文王茂才的父亲,是王堉的叔伯辈,年青时就混迹江湖,做着高利贷的勾当,工于心计,精打细算,钱财从没有短缺过。


晚年,在永宁州放高利贷,专门赚利息,结果被典当铺的老板欠下一千两的黄金,上诉于州郡,但是钱还是没能全部讨回来,从此忧郁成病,这段时间家中又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就酱紫得了气逆证。


这个三伯老王犯病了,是气逆证,表现为:腹满身痛,转侧不安。其它医生用了补药,越补病情越重。看出来了没有,这又是买彩票似的辨证论治,根本是无辨无论!


王丹文请了王堉去瞧瞧,王堉大叔的看家本领就是诊脉,脉一按病情全了然于胸,病家的六部脉全都沉伏不起,仅仅肝部脉,肝部脉指的是左关脉,沉坚而涩,并且脉搏跳动三两下就得呼吸一下,呼吸较为急促。


根据脉象,王堉知道这是肝郁所致,因此开了苏子降气汤合左金丸,吃过三剂之后气机稍稍顺畅。此时王堉就再去瞧瞧,发现肝部脉有点点长了,从脉象看,气郁加重,可是症状却是缓解,我想王堉大叔开始担心了,所以他老人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颠倒木金散,吃过十剂之后,腹满减轻了,气机舒畅了,饭也吃的下了,精神振作起来了。


有一天老王挽留王堉一起吃晚饭,吃饭过程中老王又请王堉诊脉,结果一诊:脉息如故!症状是明显好转了,就是脉象如故。王堉很担心,但是又不能明确告诉患者。


回家后王堉告诉自己的家人说:三伯肝脏已绝,肝脏的气化功能已经消失殆尽,病情恐怕是好不了的。家人说,人不是已经都好好的了,怎么会又不测呢?


王堉回答道:此脉不关此病,脉不应病,这种表现,症状容易改善,可是脉转不过来,无法回天。况且是肝脏气化出现严重的问题,立春前后必死无疑。


家人都认为王堉故弄玄虚,都不相信王堉的话,王堉也就去北京了。到了冬天,王堉的三伯真的疾病加重,竟真的任何医药治疗无效,于腊月二十四日在家中去世。王堉从北京回家,家人把三伯去世的消息告诉王堉,家人都对王堉的预见性感到惊讶。


这个病例我再一次觉得王堉没有尽力,既然人家在吃饭的时候请您再次诊治,说明人家有就诊的意念,您王堉也发现问题了,您不说不要紧,也不处理,任其最后死亡,而且对家人炫耀自己的预见性。这种行医态度我辈不可有!甭管疾病多么危重疑难,我辈当尽全力,死而后已!


学了这病例,我想起了清代周学海的《读医随笔》里面的一篇文章《脉不应病及脉平而死》,我想王堉大叔当时可能也读过这本书的。我摘录如下,朋友们一起学习学习。


《难经》曰:脉不应病,是为死病也。仲景曰:邪不空见,中必有奸,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二者其义不同。知变所缘者,以其必有所挟之宿疾、所伏之隐疾也。其脉虽不应显见之证,而仍与隐伏之病相应也,故曰中必有奸。若《难经》直言死病者,是其并无所挟、无所伏而真不应者也。何也?凡病之应见于脉者,为其邪在于经,搏于正气,正气失其常度,脉遂失其常形也。若脏气溃败,阴阳失维,升降出入之顺逆迟速;一随邪气之所为,而正气之力不能与之相搏而相激,其脉往往通畅如常,起伏如常,不见邪气格拒之象,仅微觉指下呆长,乏于神力而已。此真气已漓,其人必困乏无力,饮食少思,有时又饥,迫欲得食,行动气喘,面色苍黄,或耳暴聋,或目暴无所见。又有老痰伏结,以及痞块僻在偏隅,不当气血冲道,气血与之相避,不致相格,而脉自长滑流行者,此迁延不已之痼疾也。故每见阴阳离脱之人,肾水虚寒,脾阳枯燥,肝风内煽,两尺长缓起伏条畅,此所谓缓临水宫也。指下颇似充足有余,而圆而无晕,呆而不灵;且或左或右,或寸或关,必有一部稍见沉弱不及,此虚损久病,及老年气尽,未死前数月必见之。大率多起于冬至,死于春分者,以水枯不能涵木,其始肝风内灼,其继肝气外脱也。前人谓缓临水宫,弦居土位,同为败脉。据生平所诊,弦居土位,犹有可以挽回;缓入水宫,未有能济者。岂非以缓为真阴真阳之涣散乎?阴散,故脉不能紧;阳散,故脉不能洪。不紧、不洪,故似缓也。《难经》又谓:人病脉不病,虽困无害。此措词轩轾失当。脉不病者,脉不败也;若病久且困,不能饮食,不能转侧,虽神识清明,言语不乱,脉来匀滑长缓,亦终于败而已。何者?五脏清枯,故神明不乱;大气孤行,故脉不变;血络已竭,故身不能动也。故《难经》又谓: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至于老痰痼疾,不见于脉者,以其不当气血冲道也,故有患积而情急欲死者,正当冲道也;有发之频数者,迫近冲道也;有宽缓无事者,远于冲道也。前人以此为气血与之相习,非也。夫果气血相习,是阴阳失维,正气无权矣。


原文


31 肝郁气逆 脉不应病


同谱王丹文茂才之父,余执子侄礼,少游江湖,权子母,工于心计,故握算持筹资无少缺。


晚年出资在永宁州生息,忽为典商负千金,州郡控诉,未获归赵,忧郁而病,兼家务多舛,遂得气逆症。腹满身痛,转侧不安。他医投补剂,转增剧。丹文邀余诊视,其脉多伏,惟肝部沉坚而涩,且三二至辄一息。知为肝郁,因以苏子降气汤合左金丸进,三服而气稍舒。又视之,肝部有长象,又益颠倒木金散进之,十剂后,腹减而气舒,饮食进,精神作矣。


一日留晚餐,座中仍令诊之,脉息如故,余未便明言,归语家人云:三伯肝脏已绝,病恐不起。家人曰,已愈矣,何害?余曰,此脉不关此病,此病易愈,此脉不可转也。况见肝脏,必死于立春前后。家人以余故神其说,置不信,余遂北上。至冬病作,竟医药无效,于腊月廿四日终于家。余由京归,家人语其事,咸诧异焉。


文献复习:

 

☞失笑散:

 

失笑散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是灵脂和蒲黄二味,具有活血行瘀、散结止痛的作用。本方是治疗血瘀作痛的常用方,一切瘀血积滞作痛,包括心腹刺痛、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行均可应用,特别是肝经血瘀者为佳。

 

失笑散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能耐极大,效果突出。服药之后不知不觉之间疼痛消失了,哈哈,失笑!临证通常和四物汤合并使用。但是有一点要明白,五灵脂很臭,闻了都想吐,胃虚的人要担心。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也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苏叶、苏子、半夏、前胡、厚朴、肉桂、当归、甘草、生姜、大枣、陈皮组成。其主要功效为降气平喘,温化寒痰。主治上实下虚之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等症。《医方集解》记载,一方内有沉香而无肉桂,治虚阳上浮之气不降,痰涎壅盛,咳嗽呕血等症。苏子降气汤是临床治疗上实下虚的基础方。

 

同样是治疗寒饮内停所致的咳喘,苏子降气汤需要和小青龙汤鉴别。小青龙汤证是内有寒饮,外有风寒,表里同病,治疗上表里兼顾的。而苏子降气汤是上实下虚,上下同治,体现标本兼顾,以治上、指标为主,苏子降气汤证表证很轻,所以它只用一点点苏叶生姜解表。

 

☞颠倒木金散

 

颠倒木金散又叫做木金散,记载于清朝·吴谦所著《医宗金鉴》里头的杂病心法要诀,是治疗胸痛之方,方中用木香、郁金各等份,如属气郁者以倍木香为君,属血瘀者倍郁金为君,二药为末,每服二钱,老酒调下,虚者加人参更效。

 

木香辛苦而温,为三焦气分之要药,能治一切气痛,九种心痛。郁金辛苦气寒,其性轻扬上行,入心肺经,散肝郁下气破血,为血中气药。木香、郁金一入气分、一入血分,二药相配气血并调,加老酒助药力,相得益彰,用治疼痛之证确有疗效。临床予以加减,偏于气滞者木香加倍,偏于血瘀者郁金加倍,气虚者加人参以助气行血。

 

中医的某些理论只是富于辩驳和争论,

却很少产生为人类健康谋福利的实践效果。

中医需要剔除一切以浮夸的争辩、

相互的批驳和言之无物的空话。

中医需决心要对一切脱离实践、

脱离临床的知识加以改革。

不变则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