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才叔:病从口入,漫聊饮食健康

 米乐001 2019-01-31

谚云:

十个医,十个法。

此言不然。

病者只有一个病,

自当只有一个法。

------陆九芝



民以食为天,人活着不可以不吃饭,吃饭是每个人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光荣的生理任务。孟子讲:“人生莫过于食色二欲。”食和色是人生的两种欲望,色欲是发作性的需求、是很短暂的,但是,食欲却是每天都伴随着我们。美食当前,一般人是很难控制好自己的。

 

漳州有一句老话这么讲:“吃给伊死也不能死无吃”。我觉得这一句话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漳州农耕文明很发达,漳州人很重视吃;第二,健康状态之下要知道享受,学会吃,别等到患病之后欲求不满,很多人受到疾病的折磨,连基本的营养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享受美食。

 

爱吃贪吃终究是人类的共性,经历了有没有吃的烦扰,经历了怎么吃的探索,现在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才叫吃得好,吃得健康!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保巩、洛。楚人闻淮阴侯破赵,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淮阴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郦生因曰:“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上曰:“善”。(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意思是:帝王把老百姓当做天大的事,而老百姓把吃饭当做天大的亊。刘邦称汉王的第三年,楚汉之间进行着焦灼的拉锯战,一方面项羽带领的楚军,攻取了汉地的荥阳;而汉军的韩信部和彭越部,则分别击破了楚属的赵、梁二地。失去荥阳的汉军,撤退到了巩、洛之地。刘邦觉得,自己的部队几度被困在荥阻、成皋一带,好不晦气,就想索性扔掉成皋以东,屯兵巩、洛,对抗楚军。

 

发现问题关键的高人是陈留县高阳乡人郦食其!郦食其对刘邦的谏言是,以“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亊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亊不可成”为开头。所谓“天之天”,就是比天更高的意思。接下来就是“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这句千古名言。郦食其给刘邦献策两条:1,守住敖仓(秦时的全国粮仓),让百姓看到汉军的希望;2,出使齐地,说服齐王归降。可以看出,这两计对于刘邦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后来韩信靠自己的军事才能打下齐地,也因为这样,原本已经被郦食其劝降了的齐王愤怒的把郦食其煮了,这是后话。

      

郦食其之所以特别关注“食”,也就是吃饭问题,是因为他注意到,距荥阳不远,有一个自秦代以来就是国家粮仓的地方------敖仓。他说,敖仓里头有足够的粮食,楚军占领荥阳后,却不坚守敖仓,这是老天在帮汉军的大忙啊。天下以后的确归了刘邦,敖仓的确成了汉代的大粮仓;“民以食为天”的话,也就此广为流传。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天,我们可以看成是自然规律,农耕时代看天吃饭,遇到自然灾害时收成锐减,粮食就不能保证了。所以可以这么认为食物是老天给的。老天不给食物,人就会饿死。那么,既然食物是老天给的,人就应该尊重老天,老天就是自然规律,应该是人需要多少就吃多少,不要暴殄天物。如果您不尊重老天也就是自然规律,误以为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乱吃,任着自己的性子胡吃海喝,您自然会受到老天爷的惩罚。这就是顺应自然了,也是中医讲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整理观的一个体现。

 

因为饮食原因导致的疾病,中医叫作“伤食”。古医书有关伤食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张仲景说的比较详细了,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除了内经与伤寒论外,《诸病源候论》这么讲: “夫食过于饱,则脾不能磨消,令气急烦闷,睡卧不安。寸口脉盛而紧者,伤于食。脉缓大而实者,伤于食也”、“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诊其三部脉沉者,乳不消也”、“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面黄腹大是也。”还有《医学心悟》说: “有胃不和卧不安者,胃中胀闷疼痛,此食积也”。可见,因为饮食原因引起的疾病很早就受到医生的重视了。

 

伤食的病因文献记载很多,《黄帝内经》讲: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是吃得太多。《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强调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告诉我们要吃得恰到好处。《世医得效方》讲: “(食积)皆因饮食无度,多餐过饱,饱后即睡得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吃得太多,吃了就睡,这是养猪的节奏,不适合养人。李东垣非常详细列举饮食不当造成疾病的诸多原因有“喜食而食之......乘饥困而食之......或为人所勉劝强食之......更有或先饮酒,而后伤寒冷之食,及伤热食,冷水与冰,如此不等。”

 

对于饮食不当所造成的病状,古人早有描述,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早期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比如腹胀便溏;第二阶段是饮食积滞郁久化热出现的比如口苦口臭、烦躁失眠、烧心以及痰湿的表现;最后阶段脾胃更伤,由实而虚的表现。正如《古今医鉴》所说: “脾胃既伤,则不能消化水谷;水谷不化,则停滞而发热;发热既久,则损伤元气。”

 

伤食早期表现,饮食物进入胃腑不得消化而滞于中焦胃脘转而为邪,治疗需要消导,以助脾升胃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化。一般对于积滞常用药物神曲山楂鸡内金等;伤于寒食加半夏干姜;伤于热食加枳实白术麦芽陈皮黄连大黄等;寒热食共伤当问热食寒食孰多孰少斟酌用药。

 

对于食积的精确选药,古书《慎斋遗书·伤食》讲得很好: “食积停痰,气实之人二陈汤。随所伤之物加以消导,如伤肉食加山楂、神曲、草果;伤米食加山楂、麦芽;伤面食加神曲、莱菔子;大便坚硬加大黄,性热者少加黄连。”张仲景习惯用吐、下驱邪,方有瓜蒂散、大承气汤。食积后期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治疗必须重视脾胃,健脾化积。

 

对于伤食的治疗,俺经常使用的方子不多,按使用频率主要有三张方子:枳术汤、平胃散和保和丸。

 

枳术汤,《金匮要略》方。以白术二两、枳实7枚。能耐健脾消痞。主治脾胃虚弱,食滞内停,院腹胀满,苔白脉弱之虚中夹实证。白术为主补益脾胃、祛湿止泄;枳实为辅宽中下气、化滞除满,有着推墙倒壁之力。治疗胃府实满,您看大小承气汤多含有枳实。脾虚当补食滞当消,是故二药相合既助脾胃功能之不足、又消中焦积滞之有余,主次有序,补中有消,标本兼治。的确是伤食不二的选择。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以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临床常改为汤剂使用。能耐燥湿运脾、行气导滞。主治脾胃湿滞、腹胀便塘、呕恶少食等证。苍术苦辛性温其气香烈,为燥湿之要药。其治虽在脾,但对阳明经湿邪,亦能祛除。厚朴苦温通降疏泄院腹之滞,药性相助增强疗效。陈皮味苦性温,理气和中健脾燥湿。本药还有协调诸药,助其不足,补偏救弊之能。甘草、姜枣不过调和脾胃,助其运化。由于平胃散燥散有余,故药不对证或过剂使用,以致克伐无过,伤正损阴,如此徒为无益而反害也。治疗应中病即止。

 

保和丸,《丹溪心法》方。以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其实就是二陈汤去甘草加山楂神曲莱菔子连翘组成。俺常用汤剂。能耐消食导滞。食积于胃,必累及于脾,故有茯苓半夏陈皮健脾渗湿,理气和中;山楂神曲消磨水谷克化积食;莱菔子宽中除胀,化食消痰。因食积渐久蕴积生热,用连翘去热散结。大凡宿食不化、腹痛胀满用本方治疗则功效卓著。

 

饮食,我们通常会并称之。临床所见除了伤食之外,还有伤饮。当然,如果您愿意把伤饮归入伤食范畴也没有问题的。只是由于伤饮而致病证也不少,所以俺把它单独提出来强调一下。所谓伤饮,不仅仅包括茶、汤、浆、酒,还包括以及冰水、泉水、瓜果对人的伤害。清代有一位叫袁开昌的讲到伤饮,他这么说:“病中固宜节食,尤宜节饮。食伤人所易知,饮伤人都不觉。不惟茶汤浆酒,以及冰泉瓜果之伤,谓之伤饮,即服药过多,亦谓之伤饮。其见证也,轻则腹满肠鸣,为呕为吐;重则腹急如鼓,为喘为呃。甚则紧闭牙关,涎流口角,昏聩不省人事,状类中风。患此症者,滔滔皆是。或未有识,不得不为来者言之。”下面一个病例就是伤食和伤饮并存的疾病,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才叔读《醉花窗医案》 

22 饮食伤胃

 


商人曹某,王堉已经不记得他的名字了。只知道这个人酒量很大,饭量也很大,一个人能顶几个人。盛夏的季节里,他经营着生意,全国各地到处跑,往来奔波,一旦渴了,常常就吃一些生冷凉爽之物,于是导致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出现头痛、发热,腹胀、神昏这些临床症状。

 

别的大夫以为是感冒,用发散风邪的药来治疗,结果就是无效。后来找王堉看。王堉号脉发现右关坚大、右尺弦缓、并无浮象。王堉的诊断是:饮食伤胃。王堉推测应该还有一些症状,比如见到食物一定就想呕吐。弦脉是停饮之象,如果淤滞不去除病也就不能治愈,这是五种伤寒类证之一,当作伤风感冒来治,偏差就太大了,正可谓南辕北辙。

 

王堉用对金饮子(方:桔红厚朴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其实就是平胃散)加大黄槟榔等药物来破除郁结积滞。吃了两副药,热就退了,肚子也不胀了。

 

五天后曹某亲自来道谢,又说到一个情况,曹说他没病之前,常常有恶心、双手震颤的毛病,不知是什么缘故。王堉认为别无原因,是他喝酒太没有节制了。王堉告诉他这是酒积病,用葛花解酲丸,一定会好起来的。曹某听了王堉的话,服用葛花解酲丸(方:青皮、茯苓、木香、神曲、黄连、人参、陈皮、白术、泽泻、猪苓、豆蔻仁、葛花),前后吃过半斤左右时,这个老毛病彻底就好了。

 

 

原文:

商人曹某,忘其名,豪于饮,而食量亦复兼人。夏月奔走发渴,多食生冷,遂致停滞,头痛发热,腹胀神昏。他医以为感冒,以风药散之,不效。乃迎余视。其右关坚大,右尺弦缓,并无浮象。乃曰,此饮食伤胃也,必见食作呕逆。弦者停饮之象,不去之不快也,此类伤寒中五症之一,视为外感,失之远矣。急以对金饮子(方:桔红厚朴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大黄、槟榔等破之,二服而腹减热退。五日后来谢曰:余未病时,常有呕逆手颤疾,不知何故?告之曰:此酒积也。试服葛花解酲丸,当必愈。曹即服之至半斤而宿疾全清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