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七节 消食和胃法

 学中医书馆 2018-04-05
第二十七节 消食和胃法 [概述) 消食和胃法,是根据。结者散之。,。坚者削之。,。通 可去滞。的原则立法。食滞的形成,均与脾胃相关,若脾失健运, 胃失通降,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皆可发生伤食之证或变生痞 满、下痢、泄泻等疾病。由于食滞的形成,每多郁而生热,也可 滞气而生痰生湿。故本法常选用山楂、神曲、谷芽,砂仁、半夏、 陈皮、枳壳、茯苓、莱菔子、连翘等组成方剂。以治疗食积停滞, 脘腹痞胀、嗳腐吞酸、厌食呕吐、腹痛腹泻等证。 (常用方剂] 保和丸(《丹溪心法》) 本方由神曲、茯苓各12克,山楂、法半夏、陈皮,连翘、炒 莱菔子各9克组成。功能消食和胃,清热利湿。主治饮食停滞诸 证. 、 食伤脾胃,郁而生热,又可气滞生痰、生湿。故保和丸集消 食、清郁热、化痰湿之药于一方之中,以山楂、神曲、莱菔子消 食除胀,半夏、陈皮、茯苓化痰除湿,连翘清热。这种配伍形式 体现了消积和胃,清热利湿之特点。 本方为消导积滞之轻剂,以其性平和,故以。保和丸。名之。 对于积滞重证,面黄肌瘦,腹胀烦躁,食欲不振,二便不调等证, 可用经验方消积健脾汤.(茯苓、神曲、胡连、炒鸡内金,陈皮、 莪术,桃仁、三棱、使君子、芦荟、大黄、木香)。本方具有消积 痞,除腹胀,开胃杀虫之功。对于饮食伤脾日久,面黄肌瘦脘痞 腹胀,烦躁,饮食不振,大便不调,小便不利之证颇效。 (主治病证] l.食积胃痛 食积胃痛,胃脘胀满.甚则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厌食,或 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或弦 滑。治当消食和胃。保和丸加减。药如陈皮,半夏、神曲、茯苓、 连翘、炒莱菔子,槟榔等。若胃脘胀痛甚加枳实、砂仁以理气消 胀止痛,若因寒食停滞,郁而化热,疼痛较急,兼苔黄便秘者, 可合小承气汤。曾治一人因饱餐食后疼痛而胀,呕吐腹泄,呕吐 物酸臭,舌质淡红,苔白而腻,脉滑有力。证属食滞伤胃之候。 以消食和胃。药用.山楂30克,连翘工2克,竹茹、陈皮、姜制半 夏、槟榔,木香各6克(后下),炒莱菔子、炒麦芽各24克,枳实 工。克。连服2剂,吐泻皆消,腹不胀痛,但饮食少思,此胃气未复 之故,以香砂养胃丸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调理一周,诸 症悉平。 2.小儿伤食 . 小儿伤食,是指小儿乳食不节,停聚不化,气滞不行所致的 一种消化功能紊乱的综合征。临床有虚实之分。实者,伤食致脾 虚也,虚者,因脾虚致食停也。无论因实因虚,皆脾胃运化失司, 以致水谷不化,停滞中焦而发病。 小儿伤食的治疗,实者宜消,以消为补,积去则正安,脾胃 功能恢复,故以消食导滞,和胃运脾为法,保和丸加减之。兼呕 吐者,加生姜,腹泄去莱菔子,加猪苓,泽泻、炮姜,偏热者加 青蒿、胡黄连,腹胀甚,加厚朴或厚朴花,腑实便秘者合小承气 汤,乳食积久,形成坚积难化者,又宜加三棱、莪术。或用消积 健脾汤化裁。虚者宜补,以补为消,和胃导滞。方如人参启脾丸 (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扁豆、木香、神曲、谷芽、 炙甘草)加减。若寒泄甚加炮姜,兼寒呕加半夏、丁香,生姜, 去甘草。 3.食积呕吐 小儿积滞呕吐乃由食停中脘,腑气不畅,宿食不化,致胃气 上逆而成。其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吐出酸臭,嗳腐吞酸,恶 闻食臭,夜卧不安。舌苔白腻,脉沉滑,指纹沉滞。治宜消食和 胃,降逆止呕。保和丸加减。面白舌淡而偏寒者,加干姜、丁香, 去连翘,以温胃降逆止呕。舌红偏热者加黄连、竹茹,以清热止 呕。大便秘结,腑气不适者,合小承气汤以通腑泻热。乳食积久, 成坚积难化者用消积健脾汤化裁。 4.食积泄泻 食积泄泻,是婴儿常见证候之一,小儿脾气未充,若因饮食 不节.喂养不当,寒温失调,易损伤脾胃。胃伤则不能纳,不能 消磨水谷,脾伤则失其运化,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泄泻发生。 其证脘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泻下之物如蛋花,或如 豆腐渣,气味酸臭,伴不思饮食,精神困倦,手心发热,或入夜 尤甚,面色青黄,苔白或厚腻,脉滑实,指纹沉滞。治宜消食导 滞,和胃渗湿。保和丸去半夏、莱菔子、连翘,加苍术,猪苓、 泽泻、厚朴、炒苡仁、焦白术、炙甘草等。兼脘腹胀满加木香、 厚朴花,去甘草、白术,泻下清稀,面白唇淡,加炮姜,大便粘 液而偏热者加黄连,木香,寒吐者加藿香、生姜。 5.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又名疳证,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营养不良。盖疳者, 干意也。干且消瘦,气血虚弱,生长发育迟缓。其发生原因多因 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如吐泻、下痢、结核、寄生虫感染等影 响,导致脾胃功能障碍,发生疳证。上述诸因素中,尤以饮食不 当,食停中焦,积滞成疳者较为常见。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 充,脾常不足。若恣啖肥甘生冷,或零食偏嗜,致脾胃损伤,积 滞内停,脾失健运,吸收障碍,遂致成疳。前人所谓。积为疳之 母。,“无积不成疳”,正此之谓。 本病的治疗,临床常以脾胃虚弱,脾虚积滞,气血虚衰三型 进行辨证论治.然总的原则是调脾和胃,消积导滞,去除病因, 注意兼证。脾胃虚弱者,宜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五味异功 散之辈。脾虚积滞者,宜消食和胃,佐以益气,保和丸加减之。 气血虚衰者,宜气血双补,健脾益胃。万氏肥儿丸加减。 本病虽以脾疳为主,然在病变过程中,由于脾胃不足,化源 不继,往往又可影响它脏,而出现各种兼病。临床常见的是肝疳、 肺疳、心疳、肾疳,以及脾虚生湿,土不制水,兼见浮肿的疳肿 胀。因此,在治疗中除不忘补脾、消积、和胃、益气外,还需辨 治各种兼证之候,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临证心得] 消食和胃法,是治疗饮食停滞的常用方法。食 滞中焦,实多虚少,客者除之,故用消食和胃法,颇能奏效,保 和丸则是甚常选之方。然在具体应用时,可按其症状的不同而灵 活改变剂量或加减药味。如食积嗳腐吞酸,而脘闷胀较甚者,可 重用炒莱菔子。莱菔子消胀之功较甚,不仅食积引起的腹胀能消, 其他一切因气滞所胀者,用之皆效。因其消散力较强,前人谓其 有。冲墙倒壁之功”,故虚者又当慎用。若食积发热者,可重用连 翘,或加川连3—5克,胡黄连3—6克,或柴胡6—9克,白薇6—9 克以退虚热。 食积积滞日久,或脾胃素虚,以致本虚标实之证,虽有腹胀、 痞满等积滞内停现象,但用药处方应有所不同,应补脾与消积导 滞同用,若只消积导滞,不虑其本,则积滞去,亦会有再积之虞。 再者,已虚之本,不受攻伐,单行消导,势必更伐中气。反之, 若只顾其本,不消积滞,则已停之积又不能速去,于脾胃不利。 故惟消补并行,于证始合,方是中的。如枳术丸枳实与白术配伍, 健脾丸的参、苓、术、草、山药、砂仁与神曲、山楂,麦芽同配, 都体现了消补兼施的配伍形式。至于消积与补脾两组药物中孰轻 孰重、应根据病情不同而异。大抵虚多实少者,以补脾为主,消 食为辅,实多虚少者,以消食为主,以补脾为辅。总之,依据患 者证候,体质、年龄、病程等各方面灵活组方用药。 ’ 消导积滞的成方,除本法所介绍的保和丸、消积健脾汤外, 山楂丸也是一个常用的方剂。山楂丸又名焦三仙,乃由焦山楂、 焦神曲、焦麦芽三味组成。常用于小儿伤食积滞效好。消导药中 各有专长。如山楂、鸡内金捎肉积效好,神曲、麦芽消米谷之积, 则疗效颇著。民间还有一些土方法,如因米棕所伤,可用粽子一 角烧炭煎服,肉食所伤,用猪骨一块烧炭煎服,或以山楂果嚼食 等,均有一定疗效。笔者常以袖子白皮煎水内服,对肉积腹泻之 症,疗效亦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