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证莫大意,饮食环境古今异,仲景方妙在加减,墨守成规不可取。

 米乐001 2019-01-31

坚持比高效

更重要

变平庸为价值、变平淡为精彩!


第廿二讲 | 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证

第22讲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来自经方才叔 09:19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这张方剂在伤寒论的小柴胡汤证的或然加减证就有了,只是用量稍稍有了变化。


原文: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处方为高源明老师所写,版权归高源明老师所有

“治疟病发渴者”,就是治疗疟疾有口渴的临床表现。但这种口渴,是津液不足所致,不是实热作怪,所以不要用石膏而用瓜蒌根(天花粉)。为什么要去半夏呢?因为这是津液的真正不足了,不是有水饮呀。

 

“亦治劳疟”,说它又是可以治疗劳疟的,劳啊总是疲劳困倦的意思了。疟疾经久不愈,人虚了,也可以用本方治疗。它能补虚,胡希恕老前辈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这张方剂是不是只能治疗疟疾呢?答案不是!张仲景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的用途,不是说其他的病不能用它,人家只是举了个例子嘛。

 

疟疾的临床表现总是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六经辨证逃不出少阳范畴。所以历代的医生都有用柴胡剂治疗疟疾的报道。清代的医生徐忠可写过一本书叫《金匮要略论注》,里头在分析本方时说道:“《伤寒论》,寒热往来为少阳,邪在半表里故也。疟邪亦在半表里,故入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此少阳之象也。是谓少阳而兼他经之证则有之,谓他经而全不涉少阳,则不成其为疟矣。所以小柴胡亦为治疟主方。渴易半夏加栝蒌根,亦治少阳成法也。攻补兼施,故亦主劳疟。

 


临床运用方面,如果说您遇到了一个小柴胡汤证的患者,她不呕吐,她口渴,就是“渴而不呕”,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天花粉去治疗。在伤寒论里头半夏是用来治疗呕吐的,天花粉是用来消灭口渴的。前面第十四讲栝蒌牡蛎散证就讲过了,“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我们回头再复习一遍《伤寒论》第96条小柴胡汤证。


原文: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 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小柴胡汤证除了7大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之外还有7个或然证,这说明什么,这正说明小柴胡汤的适用范围很广,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治。今天我再来分析一下它的或然证:

 

1,若胸中烦而不呕,是少阳胆热结聚胸胁所以胸中烦,但是邪热不影响到胃,胃的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所以不呕吐,邪热结聚不宜甘补所以去掉人参,没有呕吐那么半夏就显多余,加栝蒌实荡涤胸中结热。

 

2,若渴,是胆热犯胃,胃中津液损伤,所以去掉半夏的辛燥,加大人参用量再加天花粉滋润清热生津。

 

3,若腹中痛,腹中痛是因为胆热横逆犯脾胃,导致脾胃气机不和,所以去掉黄芩的苦寒败胃,加上芍药和络缓急止痛。

 

4,若胁下痞硬,胁下痞硬是胆腑疏泄不利,气机闭阻少阳经络严重,所以去掉大枣,大枣壅滞嘛,加上牡蛎软坚散结。

 

5,若心下急,小便不利,这就是有水饮了,这种情况苦寒的药物最不适合了,所以去掉黄芩,加茯苓淡渗利湿。

 

6,若不渴,外有微热,这是外有表证未除,不渴表明没有里热伤津,所以去掉甘补的人参,加桂枝解表散邪。

 

7,若咳嗽者,咳嗽总是气机上逆,人参大枣壅阻气机,不合适的,去掉。生姜辛散也不行,去掉。加干姜温肺驱寒,加五味子降肺逆缓解咳嗽。

 

经方临证莫大意,

饮食环境古今异,

仲景方妙在加减,

墨守成规不可取。




文、编 | 郭进财

图 | 高源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