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与读书

 江山携手 2019-01-31
藏书与读书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现代建筑的房间布局大都设了书房,书架或多或少排列了一些作品,有的人是为了满足藏书的爱好,也有的是为了能反复“汲取”,但也有的是为了装潢门面,以示高雅。
  书架上的书很清冷,需要我们的手指和眼睛的专注,才能够让它们一点点地温暖起来,如一颗坚硬的水果糖,在舌尖一点一点地甜。
  读书,除了堂皇的求知理由外大多是想在书中找“同谋”,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想让书中的某个情节或者某段话替你找寻失散的感动,未能实现的某个抱负,抑或未及起身已错过的相约,或者是在梦里一再向往却不便与人言的香艳邂逅,唯读书,才能够遭遇被点穴般的快感。书成全我们有限生活空间的缺憾。求知者常常如一头关押已久的饿牛,突然置身于水草丰美的草原,一边狂喜于大开眼界、大块朵颐,一边又为只有四个胃而惋惜。
  读什么书好,什么才叫好书,这恐怕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少年时期,可以为金庸、梁羽生和古龙的作品而心驰神往、废寝忘食;青年时代,往往因为琼瑶的著作而感动得一塌糊涂。近不惑之年,如果再去看之前的作品,恐怕不会苟同。林语堂说得好:阅读和吃东西一样,完全凭个人嗜好,那样消化会非常顺利。没看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大有人在,你不能说人家无知;未曾触摸过《廊桥遗梦》、《简·爱》等国外名著的更是不计其数,你也不能说人家浅薄。所以个人认为,书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要能带给你以帮助或启迪,统统称为好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提卜说得好: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藏而不读的好书,却比柴垛都不如。柴垛堆在门前,露出或黄或白的里面,散发着松脂的清香,每一片劈柴都证明了主人的勤劳和富足,证明了主人从早到晚的工夫都没有虚度。每一个柴米油盐的日子,都为有它们在默默注视而欢欣鼓舞。看着那些花很多钱买来却不读的书,犹如看见钞票一叠被蛀虫吞噬,不仅毫无美感可言,而且颇觉得罪过。那些好书是未及点亮的灯,即使是铜做的灯座不经细棉布的反复擦拭也会长出绿锈;好书又似深闺中的绝色佳人,也终会被时光渲染成满脸皱纹的老太婆。天可怜见,那些被冷落的藏书若有泪,定会淋湿手绢——黛玉焚稿般嘤嘤而泣;书若有血,难保不学《水浒》里的阮小五、阮小七,拍着脖颈道:“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然后捶胸顿足。
  书本知识好比是鲁迅提出的时间论,也可比海绵,只要你肯挤,肯定会有的;其次好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灵气的,最经不起的是顺手牵羊据为己有又束之高阁,如同皇帝后宫的三千粉黛,八百娇娥,无法集百宠于一身,只有任凭岁月的侵蚀,慢慢枯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