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使6~12岁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经典诵读

 秦之过也 2019-01-31

诵读实践当中,假如只是单纯采用“小朋友跟我读”这六个字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就会觉得很枯燥,而不愿意去诵读。


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使小学阶段6~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动喜欢经典诵读而不产生反感?    



“跟我读”,到了一个时期确实会显得枯燥,还不如让孩子领读、让孩子来教我们读,宁波弘文馆的老师创造了一种授课方式,突破了这个瓶颈。


他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孩子们来教孩子们。


每周选一个小老师,小老师在这一星期内,先在家里教自己的爸爸妈妈诵读,每天晚上饭后读5~10分钟,反复读几遍。


然后,星期天这个小老师在上面上课,给所有人带诵。


弘文馆就是这样让孩子们轮流做老师,很多家长也是留下来听课。


让孩子做老师,这样孩子们就有兴趣,孩子们就争当小老师。


到目前,也有一些诵读非常好的孩子,他现在不是争着要做小老师,而是会回头先看看,然后说这次应该谁来当小老师,开始会礼让推荐别人了,孩子的这个进步是很快的。


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无论是对先天的,还是对后天的知识,都是一种渴求知识的状态,只是教育者如何去很好引导和满足,并且启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们有时候想当大人,有时候跟大人进行比拼。


这种竞争的心理,是原始的一种求生本能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但是在知识的获取方面,他们同样也具有这种本能,所以我们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生动活泼,而不能机械化一刀切。


长期进行简单、枯燥的“跟我读”,就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大家读、互相读、穿插读、咏唱读、表演读、故事读等这些形式生动活泼的办法,把这个诵读集合在快乐、愉悦、兴奋当中去贯彻,就能使每个人大脑的放电呈现出主动激活性。


“跟我读”的方法,只是一种被动激活,它的能量流并非强势型,并不具备良好的自我主导性。


但是,当我要读、互激读、自觉读能够形成时,效果绝然不同。


它是每个人心灵的真正启动,是心灵与大脑高度协调配合的主动激活。


当心灵与大脑处于同步激活时,兴奋点就处在一种异常活跃又不疲劳、互相激励又不相互排斥对抗的状态中,当出现这个释放大脑电波的现象时,就可获得最大的一种经典诵读空间,使我们大脑尽早地进行有序化排列。


孩子们的诵读,也将逐步从被动的“跟我读”,转化成“我要读”的自觉性之中。



大家都用过电脑,电脑操作时间长了,非得要整理、排序,让出空间,它的速度才快。


让经典诵读贯穿在我们后天的学习当中,它就有这个作用,这种主观能动性一旦自我启动了以后,大脑里的记忆排序就会有序化进行整理,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状态,很容易把这些杂乱无章地摆放在整个大脑皮层上的后天智识和知识,进行一种自动的整理,让出空间,使深层次的慧性有一个通道。


也就是说,扩大了太极图的那个阳鱼眼或者阴鱼眼,使它能透发到大脑皮层,孩子们就会显得有灵气,两眼发光,炯炯有神,生理状态、智识水平以及反应能力都可以获得很快的提高。



后天引导经典诵读的形式,要靠老师去做。


“跟我读”和“教我读”这两种方式的完美结合,必然会使诵读转化和升华成“我要读”,这是使经典诵读具有勃勃生机的重要方法。


“跟我读”,简单、明了、直接,适合于经典诵读的早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


但是,必须要有“教我读”方法的跟进和深化。


“教我读”,具有互动性、民主性、平等性、启迪性、激发性,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其中的拓展开发、丰富发展的空间极其广大。


所有引导经典诵读的领导者、推广者、教师、家长和辅导员,都要予以高度重视。


将“跟我读”与“教我读”两种方式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推广和展开必将会处于昌盛兴旺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