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在线讯(王心鉴)著名画家侯钧自幼生活在沂蒙山区,对蒙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比的熟悉和亲切。艺术是性灵的感悟,绘画作品的生命来自于生活和慧眼。他主张国画创作要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生活积累,既要有思想内涵,更要有时代精神。
画品即人品,侯钧先生举止儒雅、温和敦厚,在他身上除了丰富的国学修养之外,就是他那宝贵的仁厚气质,这应该跟沂蒙人纯朴的秉性有关。二十多年来,侯钧在大量的艺术作品中以全新的审美理念和绘画技巧描写了这种质朴的大美。
《时代文学》杂志曾用了扉页、封底重要版面刊登过侯钧《品茗图》、《赏春图》、《清凉图》等多幅作品,著名艺术家周韶华高度评价过侯钧的艺术水准:“造型严谨、形神兼备、笔墨苍润、意境深远,充溢寂静空灵的现代美感、具有浓郁的东方诗意和温馨的乡土气息。”岭南派国画大师杨之光先生赞赏:“候钧作品造型准确、生动传神,笔墨感觉好,用笔果敢、厚重、简练、书写性强,受益于艺术修养全面。”在杨之光先生的亲自指导下,侯钧曾创作了60米长的《水浒人物图卷》,作品中108个人物造型生动传神、个性鲜明,成为藏家争相追逐的作品。
“小轩焚香净神思,灯下把卷续旧词。”侯钧是少有的能安静地坐下来读书作文的文人画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侯钧的雅意在于他能以画为乐,在时下心态普遍浮躁的书风画风中,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并努力营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味,实是难能可贵。侯钧有文人特有的儒雅艺术细胞,对画作有很高的悟性,他非常喜欢画牛,观他画的《牧牛图》系列,仿佛自己牧牛于村头山林、与邻家玩伴溪边戏水。他画的牛既是对回归自然的向往,又是挥洒他对家乡的热爱。牛代表勤劳,侯钧把牛作为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在于希望自己学习牛之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精神也是画家本人以及沂蒙人、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准绳。他的笔底融会贯通了文人画的雅趣,又流露出传统民间艺术的天真、稚拙的气息,画面中展现的是画家一颗赤子般的童心,让观者随着画作而融入充满生机和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生活。
画牛大师李可染先生认为:“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侯钧画的牛与可染大师相参照,一婉约儒雅、一豪放雄强。那些来自他童年记忆中的画面,没有浓艳的俗彩,唯有浓浓的乡情,让人回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在侯钧的作品里面,你总能够于纯朴顽皮的牧童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稚拙厚实的牛羊憨态可掬天真烂漫、野径水边的花花草草清气袭人、牧童牛背躺卧竹笛横吹悠然自得,使人陶醉其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让身陷繁华熏染、饱受城市喧嚣的人们,物我两相忘,在品读笔精墨妙的侯钧画作之时,进入“蒙山云深尘嚣远,花落浅溪尘不染。”的云蒙胜境,浑然将自己的心灵融入蒙山沂水之间怡然自乐的农家生活,梦回一派春光明媚的山林疏野,寻找那种“墨香清洗惆怅,把卷沉醉夕阳”纯厚朴实的野逸气象。侯钧用他那淡雅的笔墨,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蒙山暮霞归鸦老树新藤,牧牛玩谑春风杨柳的童年故事,让人品味悠长。
侯钧的画作不是单纯去追求画面的具象,追求的是一种“质朴简逸”的境界,他能把牛朴实无华的性格升华为一种对牛的精神的理解和追寻,他的画作常常勾起我们幼时的记忆,令人生出一种风吹草低、稻花牛羊的诗意情感。在现在这么一个喧嚣纷扰的社会里,我们丢失了很多内心的平静,但是当走进侯钧的绘画世界时,一些原来就有的、一些记忆深处的、我们几乎遗忘了的童趣,在心头重新涌动,我们就会觉得心怀澄净,顿感亲切。
多年来的诗文滋养,笔墨修炼,侯钧逐渐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他不断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绘画技巧日益成熟。在注重向古人学习的同时,坚持向家乡山水学习,画自己熟悉的景物,画出了埋藏在心底的美好记忆,让一股淡淡的乡情沁人心脾。他的作品体现着一种朴实不争、清净潇洒的格调,让人感觉到一种清爽纯真的逸气充盈其间。
随着对生活中得来的深刻体验、对艺术不断的追求,他还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视角,提炼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他的创作题材也日益广泛。侯钧深深懂得国画艺术的灵魂在于学习传统、砺练笔墨,加上自己深刻的人生感悟、历史国学文化的熏染,这样自己的艺术创作才能进一步进入一种保持乡土特色从心所欲的大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