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体解剖学 (一)食管的位置与分部 依食管的行程可将其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段。 食管主要由环节肌层(内层)和纵行肌层(外层)组成。 由于这两种肌肉的收缩蠕动,迫使食物进入胃,故其主要作用是向胃内推进食物。 食管上端始于咽下缘,在气管后方(相当于第6颈椎下缘高度)沿脊椎前方下行,通过膈食管裂孔, 终于胃贲门(相当于第11胸椎左前方)。 食管前后扁平,长约25cm。 食管分为颈部(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部(胸骨颈静脉切迹至膈食管裂孔)和腹部(食管裂孔至胃贲门)三部分。 【重点掌握】 食管的生理性狭窄有三处: 第一狭窄部为咽与食管交接处(距中切牙15cm);(也叫食管起始部) 第二狭窄部位于气管分叉水平(距中切牙25cm);(也叫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第三狭窄部为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二)食管壁的肌层、黏膜与蠕动 食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纤维膜构成。 食管的肌层上为横纹肌,下为平滑肌。 食管肌层的运动为不随意运动,表现为蠕动,将食物运送到胃内。 食管的黏膜和黏膜下层,随着功能活动形成特殊形式为黏膜皱襞。 当食管扩张时,管腔壁应光滑; 当食管静止或收缩时,能见到3~5条或更多的纵行皱襞,每条宽不过3mm,从上端食管入口处一直延伸,向下到贲门,甚至穿过贲门口连续于胃皱襞。 (三)膈食管裂孔与贲门角 食管的膈上部分基本上是前后扁的管腔, 而在膈食管裂孔处则变成左右扁的管腔,并在左侧壁见一凹陷性压迹。 此压迹随呼吸改变,深吸气屏息可使食管完全闭锁。 膈食管裂孔实际上是一个短管,也称膈肌食管裂孔管。 当膈收缩时(吸气位),裂孔缩小能卡断食管腔; 当膈松弛时(呼气位)食管张开,食物下行。 膈食管裂孔的这种功能是防止胃食物的反流。 食管开口于胃贲门。 贲门不在胃底上端,而是在胃底内侧壁。 贲门口上方的食管左侧壁和胃底内侧壁之间形成贲门角,正常时为锐角。 两者之间仅隔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成为单向瓣膜,防止胃反流。 1.食管的第3狭窄在 A.起始处 B.穿隔处 C.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D.与右主支气管交叉处 E.与胃相接处 答案:B 2.有关食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食管的第一个生理性狭窄位于咽食管交接处 B.食管的第二处生理性狭窄位于主动脉弓压迹水平 C.食管的第三处生理性狭窄在膈食管裂孔处 D.食管壁无浆膜层 E.食管的肌层上部为横纹肌,下部为平滑肌 答案:B 3.位于后纵膈的器官是 A.心包 B.上腔静脉 C.胸腺下部 D.膈神经 E.食管 答案:E 4.咽与食管的分界处平 A.第四颈椎下缘 B.第五颈椎上缘 C.第六颈椎上缘 D.第六颈椎下缘 E.第七颈椎下缘 答案:D 5.食管的第2处狭窄在 A.起始处 B.穿隔处 C.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D.与右主支气管交叉处 E.与胃相接处 答案:C 共用备选答案题 A.15cm B.25cm C.30cm D.40cm E.55cm 1.食管的第一处狭窄距中切牙 2.食管的第二处狭窄距中切牙 3.食管的第三处狭窄距中切牙 4.食管长度 答案:1-4:A B D B A.咽与食管交接处 B.膈食管裂孔处 C.食管与胃的交界处 D.气管分叉水平 E.主动脉弓处 5. 食管的第二生理性狭窄位于 答案:D 6. 食管的第一生理性狭窄位于 答案:A 7. 食管的第三生理性狭窄位于 答案:B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小部分处于腹上区。 胃的上口接食管称为贲门, 下口接十二指肠称为幽门。 (一)胃的分部 胃分4部分(贲门、胃底、胃体、幽门部)。 靠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 从贲门口下缘作一水平线,水平线以上为胃底。 立位时胃底内常充气,在X线诊断学上称为胃泡。 从胃底向下到胃小弯的角切迹部,称为胃体。 胃体分为胃小弯、胃大弯、前壁和后壁。 胃体的内侧缘(右上缘),称胃小弯。 胃体的外侧缘(左缘)为胃大弯。 胃小弯的最低处,有一切迹称角切迹。 从角切迹到幽门的部分是幽门部。 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明显的浅沟, 分幽门部为右侧的幽门管和左侧的幽门窦。 立位造影时,钡剂充盈于幽门部和胃体的下部,气体聚集于胃底和胃体的上部,形成胃泡。故在大量充盈钡剂的造影片中最清晰的阴影是胃泡。 (二)胃的位置毗邻 胃的位置随体型、体位和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中度充盈时,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贴近,左侧与膈相邻,介于两者之间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的上半部和左肾上腺相邻。 (三)胃型 根据胃的张力和形状分为四型。 由于张力的存在才能保持中空器官的一定形状、大小和位置。 所以张力决定胃型,反之从胃型可知张力高低。 重要考点: 牛角型胃为高张力胃,胃泡宽大,胃穹隆部呈横置的弓状,胃角切迹宽钝,幽门指向后方,胃下极在脐上方。 钩型胃,胃泡呈半球形,胃体垂直下行,角切迹为锐角或接近直角,幽门指向右上方,胃下极在脐和髂嵴联线之间。 长型胃,胃泡呈球形或长椭圆形。胃体中部狭长,下部扩大,可坠至盆腔,角切迹深而夹角小,幽门指向上方,胃下极低于髂嵴联线。 瀑布型胃为高张力胃,胃泡大而后倾,角切迹难于确定,幽门指向后方,在胃体和胃底常可见一个气液面。 (四)胃黏膜皱襞 胃的黏膜及黏膜下层能形成黏膜皱襞,随功能不断改变形态。 贲门的收缩出现星芒状黏膜纹,向贲门四周放射; 当贲门口开放时,可见环形影,食管纵行皱襞穿环孔下行延续于胃小弯纵行皱襞。 胃底皱襞可以是交叉的网状,也可呈平行的弧形条纹状。 胃小弯黏膜皱襞多为纵行,宽度不超过5mm, 胃大弯黏膜皱襞较粗,常为扭曲的横行皱襞,以致胃大弯边缘不规则,宽度约1cm, 胃前、后壁黏膜皱襞常斜行,互相交叉,近小弯趋向纵行,近大弯趋向横行,宽度为5mm。 1.临床称为胃窦的是 A.幽门部 B.贲门部 C.胃底部 D.幽门窦 E.幽门管 答案:A 2.不与胃后壁毗邻的机构是 A.胰 B.肝左叶 C.左肾上半部 D.左肾上腺 E.横结肠 答案:B 3.胃的分部是:①胃底;②胃体;③胃窦;④幽门;⑤贲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E.③④⑤ 答案:C 4.角切迹是 A.胃大弯的最低处 B.食管和胃底之间的夹角 C.胃体和幽门窦的分界 D.幽门管与幽门窦的分界 E.胃底与胃体的分界 答案:C 5.与胃的分型无关的是 A.角型胃 B.袋型胃 C.钩型胃 D.长型胃 E. 瀑布型胃 答案:B 6.有关胃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胃的上口接食管称为贲门 B.胃的下口接十二指肠称幽门 C.胃贲门口水平以下为胃底 D.贲门位于胃的内侧壁 E.以贲门为中心,半径2.5cm的区域称为贲门区 答案:C 7.关于胃的解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贲门水平线以上的部位称为胃底 B.站立时胃底的含气部分称为胃泡 C.5cm范围称贲门区 D.胃的出口处称为贲门 E.胃小弯的转角处称角切迹 答案:D 来源:学通医考题库 整理:大象 |
|
来自: 昵称42715024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