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历史上的两个名臣,为何一方非要置对方于死地

 睁眼的沙加 2019-01-31

唐德宗的首任宰相崔祐甫于病重期间推荐一个人接替自己的位置,这人就是被称之为“救时宰相”的杨炎。

杨炎由道州司马一跃就座宰相高位,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在德宗的支持下,杨炎以天下为己任,大力匡扶社稷,施展其政治抱负,制定了新的财政政策“两税法”。

两税法的内容不多言,总之,这是唐朝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次赋税制度改革。政府没有横征暴敛就增加了收入,百姓不用强征就自动地申报户口并承担赋税义务,以前贪污的官员不用再警告就能自动收敛其行为。杨炎的新政大大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困难,从根本上讲,德宗获得的实际利益最大,所以他越看杨炎越欢喜。

如果这样下去,杨炎肯定是德宗最为倚重的人,事实上德宗也把他看作是崔祐甫,那种君臣和谐相互信任的场面依然存在。然而杨炎却在掌权之后寻机复仇,目标就是刘晏,同时期著名的理财家。

史书说杨炎仗着皇帝的倚重,专干些复仇报恩一类的事情。杨炎的报恩复仇主要是为元载,报的是元载的恩,为元载复仇。

元载是大唐名将王忠嗣的女婿,他担任宰相期间重用的刘晏和杨炎都是著名的理财好手。后来因为坏事做得太多了被逮捕,经几个部门联合审讯后被代宗命其自杀。受元载的牵连,杨炎被贬为道州司马,而元载一案的主审官就是被元载提拔的刘晏。

杨炎始终不曾忘记元载对自己的培养,就任宰相后,杨炎专门做了一些元载创办的事情来报答他。刘晏是审理元载一案的主审官不假,可刘晏是公事公办,但在杨炎眼中,刘晏如此对待提拔赏识他们的伯乐,焉有不恨之理?

杨炎只想一心报恩,一心报仇,却不想这也给自己的今后带来了灾难。史书说,杨炎依仗德宗的信任,专以复仇报恩为能事。这么说杨炎未免有些偏颇,是真心认为刘晏才是恩将仇报的小人。这么说吧,其实作为宰相,杨炎只是缺乏与之匹配的气量罢了。

想害人不愁没有借口,杨炎找了个时机落井下石便使得德宗处死了刘晏。岂料刘晏素有威望,又是两朝重臣,事先没一点先兆如今说没就没了,此事闹得越来越大,不仅朝臣议论纷纷,就连地方节度使也发表不满的意见。

例如,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为了弄清刘晏的死因,竟连续给朝廷发来表章,言辞中对朝廷的草率不无讥讽。

地方节度使的态度给朝廷造成很大的压力,杨炎担心引火烧身,耍起了小聪明,以宣慰的名义派亲信到地方各藩镇,私下告诉各镇节度使,刘晏是因为当年心怀废立招致当今圣上的厌恶才被赐死的,根本没有其它原因。为了开脱自己,杨炎把刘晏之死归咎于皇帝身上。

很快就有人密报了杨炎的行径,德宗为了证实杨炎推卸责任一事,也派人前往淄青镇和节度使李正己当面对质,结果得到核实。

把皇帝推到靶子前,德宗可不就憋了一肚子的气,寻思着怎么把杨炎踢下去。

为了分割杨炎的权力,德宗找来口才出众的御史大夫卢杞同为宰相。卢杞是门荫出身,加之相貌丑陋,杨炎委实瞧不上他。当时宰相在政事堂同进午餐,称为会食,杨炎心中鄙视卢杞,总是找借口不与之碰面。卢杞是个真正的小人,很快二人水火不容。

善于察言观色的卢杞意识到杨炎已经失去皇帝的信任,态度更加轻慢。不久,卢杞诬陷杨炎图谋不轨,说他在长安所修的家庙占据王气。所谓“王气”就看你怎么说,皇帝怎么想,这不就刺激到德宗了呗。于是发怒的德宗逮捕杨炎,把他发配到崖州,还没到达目的地又急不可耐地将之赐死。

这是公元781 的事,德宗即位刚刚两年就处死了两位颇有才干的改革家,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