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州市水生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综述

 wupin 2019-01-31

荆州,滨水之城,历史名城,素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美誉,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誉为中国南方的“黑土地”。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积704.98万亩,旱田176.26万亩,水田529.26万亩,耕地流转面积142万亩。全市人口658.4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39万。是全国全省农业大市,水稻产量在全省排名第一;油菜籽总产、淡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市州第一,2010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全市新型经营主体达4.3万个,总量全省第一,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1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9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位居全省第一。

一、水生蔬菜,一个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

荆州因水而生,依江而立。境内江河纵横、湖库众多、塘堰密布,355个湖泊如明珠点缀大地,142万亩鱼塘成板块连片恢宏,全市共有水域面积531万亩、占版图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全国重要的水生动植物资源种质库和特色水产资源宝库。贯穿荆州全境的长江,星罗棋布中小湖库、河流、湖泊,催生了一个内陆淡水产业-水生蔬菜,其中以闻名全国的洪湖和长湖面积最大。丰富的湿地资源造就了水生蔬菜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自古以来我市就是水生蔬菜的重要产地,其文字可考历史达2300多年。

目前,我市种植的水生蔬菜主要包括莲藕(含泥藕、藕带、莲子)、菱角、茭白、芡实、水芹、水蕹菜、水芋、荸荠、慈菇等,其中以莲藕产业最大。通过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水生蔬菜产业发展迅猛,据统计部门统计,2016年面积达到11.15万亩(不含湖泊种植的水生蔬菜),总产量达到23.54万吨(实际面积产量要远大于此数)。主要分布在监利县、洪湖市、石首市。其中,莲藕9.62万亩、20万吨,藕带3.8万亩、1.3万吨,莲子4.5万亩、1.5万吨,芡实2.4万亩、0.6万吨,菱角2.0万亩、1.6万吨,芋头0.5万亩、1.1万吨, 荸荠0.6万亩、0.8万吨,其它水生菜2.9万亩、2.8万吨。全市较具规模、种植加工莲相关产品的经营主体有50多家,其中洪湖30多家。其中莲藕以莲藕为代表的部分水生蔬菜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企业生产的莲藕、莲子、芡实、荸荠等水生蔬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市场上十分俏销,涌现了华贵水产、晨光实业、莲都生态、爱荷食品、德炎水产、百里湖藕带等一批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正在引领水生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二、水生蔬菜,一个效益最好的特色产业

(一)种类繁多的开发产品。一曲洪湖水,美名传天下,在洪湖水乡文化和红色文化带动下,水生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以莲藕全方位开发、顺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层出不穷,如荷叶、荷花、莲心系列茶品、饮品,藕粉、藕糊、莲子系列保健食品,莲制药品等,多个产品荣获奖项。近年来,洪湖市加工企业荣获全国弛名商标3个,全国消费者满意产品8个,全国博览会金奖2个,加工产值3亿元以上,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二)安全赚钱的特殊价值。水生蔬菜大多数在蔬菜供应淡季采收,可趁蔬菜淡季上市堵缺补淡。水生蔬菜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如莲藕在栽培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因而作为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具有先天优势。同时,水生蔬菜具有独特的口味、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而且是我国的特有淡水菜种,目前莲藕、菱白、慈姑、芡实、荸荠、菱角等品种的加工产品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很受欢迎,是出口创汇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之一。

(三)生态旅游的最好去处。水生蔬菜对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过滤吸附作用,能通过分解或转化的方式消除或减轻水污染,从而促进水域养分平衡,进而修复水生态系统。同时,水生蔬菜还能通过释放氧气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从而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含量,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另外,在莲藕种植区,鸟语花香,荷绿花艳,是生态旅游最佳景点。

(四)服务社会的和谐产业。发展水生蔬菜,可以湖区渔民上岸上寻找一条新的就业途径,缓解湖区拆围和退田还湖造成的社会矛盾;可为加工业提供原料,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为“工业兴市”作贡献。同时,由于水生蔬菜蕴藏的水文化底蕴,可以为荆州旅游作出贡献。

三、水生蔬菜,一个优势突出的湿地产业

洪湖现实有水生蔬菜面积20万亩(含大湖),其中人工种植15万亩,大湖野生5万亩,种植种类主要包括莲藕(含泥藕、藕带、莲子) 主打品种,还有菱角、茭白、芡实、水芹、水蕹菜、水芋、荸荠、慈菇等,是全国水生蔬菜种类最多的县市之一,特别是野生水生蔬菜资源是水生蔬菜育种难得的基因库。

(一)紧邻武汉城市圈的交通区位优势。洪湖市地处湖北“两圈一带一区”,难得的区位优势,给水生蔬菜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洪湖市东接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西毗监利白螺镇荆岳长江大桥,南靠长江黄金水道,北连荆州,交通十分便利。

(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洪湖地处北纬29°41′—58′,东经113°12′—26′,属地球黄金地带,曾受中央电视台北纬30°《远方的家》栏目热播“美丽的洪湖”。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优越,有利于水生蔬菜冬季田间贮存。品种资源丰富,全国水生蔬菜种类13种,洪湖市有11种之多,这在全国其他县市极少有的。

(三)保护性发展带来的绿色发展优势。洪湖市是平原湖区,水质优、水量大,境内无大型工厂企业,常年空气质量优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生动植物腐殖质含量丰富,土壤和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含量检验远低于国家标准。

(四)政府着力培育的地域品牌优势。洪湖市水生蔬菜的历史品牌有“新花”牌野藕,“蓝田”牌野莲汁、野藕汁、野菱汁。现在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3个有机食品“洪莲”牌通心莲、野藕粉,“洪湖水乡”牌荷叶饮料;2个绿色食品“湖之味”牌鲜藕片、鲜莲籽,3个水生蔬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洪湖莲藕、洪湖莲籽、洪湖藕带。1个国家级野莲原生境自然保护点。目前,该市正在申报创建全国优势农产品特色区。

(五)已成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优势。通过加强与省内科研院所食品加工研发合作,水生蔬菜加工在洪湖已成气候。全市较具实力的水生蔬菜加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洪湖,目前颇具实力的有湖北华贵、洪湖莲都、晨光实业、鱼米乡集团、五湖水产、井力水产等企业。

(六)闻名中外的文化底蕴优势。洪湖水生蔬菜赋有悠久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曹操在古战场乌林寨喝醍醐酒,品莲藕汤;陈友谅在洪湖莲菰丛中操练水兵;洪湖赤卫队把藕菱作后勤保障展开与湖霸的斗争;黄新廷将军在洪湖蒿排丛中走出来而成长为我军卓越的军事将领。洪湖水文化融入了荆州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根据地文化之中,成为了企业家创业的无形资产。

四、水生蔬菜,一个模式创新的全链条产业

洪湖作为全省最大的湖泊,近年来按照全产业链条思维在发展水生蔬菜上探索出了几个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华贵模式。即“农业订单”模式。洪湖市华贵水产品有限公司自从2012年建立藕带加工厂以来,每年春季都聘请武汉农科院刘义满等专家教授给农民培训藕带生产技术,然后与农民签订“订单”协议,协议价(也是保护价)每公斤12-13元。这种“订单”模式,公司有原料保证,农民有信心的种植。近三年来,公司生产线不断延长,加工量不断增加,就业农民也不断增加,工资也不断上涨,到公司上班农民由过去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200-300人。农民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由前年的0.5万亩上升到现在的2万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万全镇辐射现在十多个乡镇,种植的效益由原来的每亩3000元上升到现在7000-8000元。

(二)莲都模式。即“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科技”模式。洪湖市莲都生态有限公司是从福建引进的莲藕加工企业,该企业带动了两个农民合作社(亿元水产合作社、盛荷莲子合作社)在螺山、新堤、乌林、汊河、大沙湖、万全、戴家场等乡镇建了3万多亩的莲藕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多户农户开展科技植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两年来,该公司或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新品种建莲40多万支,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2000多人次,立科技展示牌8块,组织企业和种植大户成立水生蔬菜协会,还与大沙湖管理区签订莲藕基地共建协议,示范带动标准化莲藕生产2万亩,还与基地村签订莲子保护价收购协议,每公斤12元。

(三)晨光模式。即“鱼—莲共生”生态种、养、加模式。洪湖市晨光实业有限公司投1000多万元,在新滩镇磁器湖流转该镇渔场1000多亩,办起了“鱼—莲”共生示范基地,带动全市3万亩“鱼类—水菜”生态模式种养,使单纯养鱼或单纯种植水生蔬菜的农户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使农民亩平收入由2000元上升4000多元。同时,公司拥有优质的鱼、莲产品深加工生产流水线。公司的有机荷叶茶饮料年产可达10万吨,还有洪湖水乡牌野生藕粉、洪莲牌通心莲畅销省内外市场。

(四)华年模式。即水生蔬菜生态旅游模式。如洪湖市华年生态投资有限公司和众多农家乐、渔家乐等生态旅游企业,利用生态莲、菱、茭、芡的观赏功能,供游客摄影、划船采莲、摘菱,重温洪湖赤卫队故地,还能为来游客提供鲜活的水生蔬菜,喝荷叶茶饮料,摘生态莲蓬,品莲子、菱角、藕带、茭白等旅游产品。水生蔬菜生态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洪湖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五、水生蔬菜,一个规模发展的富民产业

水生蔬菜通过用工业化思路理念、产业化思路来谋划发展,正成为一个高效产业、富民产业。

(一)种植规模化。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土地流转加速,订单农业全面开花,水生蔬菜逐步形成区域板块,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形成了以大沙湖、新滩等地为主的近6万亩莲藕集中种植区,以大同湖、乌林等地为主的2万亩莲籽集中种植区,以万权、汊河、黄家口、沙口等乡镇为主的3.5万亩藕带种植区,其中仅洪湖戴家场镇螺滩村种植子莲达1000多亩,大沙湖管理区横墩办事处种植藕莲新品种鄂莲5号就达2万多亩。

(二)种养模式化。水生蔬菜在生产实践中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综合效益更加显著。近些年,我们在湖区总结推广了莲藕“一种三收”模式、“鱼—莲”共生和“鳖—茭”等种养结合模式、“早藕—晚稻”连作、“西甜瓜—荸荠”连作和“鱼—莲—稻”轮作等连作或轮作模式。模式化栽培面积达到了80%以上,经济效益比过去提高了30%,生态环境也大大改善。

(三)生产标准化。在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省内一大批实力雄厚相关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下,水生蔬菜特别是莲藕品种更新换代加速,良种良法配套,新技术新模式大力推广。洪湖市90%以上的田块都实行良种化,莲子品种主要是太空莲、建莲和湘莲,莲藕品种主要是鄂莲5号,藕带品种主要是武植2号等。通过采用优质高产无公害和绿色栽培技术,合理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科学采摘,科学保鲜,提高产品的价值。

(四)经营产业化。在华贵、莲都、晨光等加工企业的带动下,水生蔬菜产业化逐渐向纵深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和农民获得更多。华年旅游公司的水菜生态旅游模式,创新了鄂西特色生态旅游,更多更好的水生蔬菜包装成旅游产品,振兴洪湖经济。

(五)产品品牌化。洪湖市现有水生蔬菜品牌如晨光的“洪莲”牌、“洪湖水乡”牌,鱼米乡的“鱼米乡”牌,五湖的“湖之味”牌,华贵的“洪湖农家”等,产品有野莲汁、野藕汁、野菱汁、荷叶茶、鲜藕片、鲜莲籽、藕粉、泡藕带等,现正在做“洪湖”品牌的整合工作,统一对外营销。2016年,洪湖“泡藕带”获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另外,通过打造荆楚味道公共品牌,引领地方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

(六)投入多元化。主要采取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一是靠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优质蔬菜专项”、“蔬菜标准园”等项目拉动,改造基础设施条件,提档升级洪湖品牌。二是靠农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体投资水生蔬菜建设。三是靠招商引资,引进外资开发利用洪湖水生蔬菜资源,2012年引进了福建名企来我市注册“洪湖莲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