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第一奇案:为何中榜的都是南方人?

 老骆驼4753 2019-02-01



六月,又是一年高考月。而每到这时,对于高考应该「分区划线」还是该「唯才是举」总是会引起全民大讨论。其实,现在的「分区划线」仅仅只是洪武三十年「南北榜案」的余绪。而当年的「南北榜案」不仅对科举进行了改革,还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洪武三十年(1397),年逾古稀的明太祖朱元璋发现,朝廷没有人干活了。这倒不是因为有人偷懒,而是因为朝廷的官被太祖杀得差不多了。在洪武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慰庸案、蓝玉案)中,太祖杀了近十万人。其中仅空印案中「致自户部尚书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处死,佐贰以下杖一百,充军边地」。导致现在朝廷无人可用。


这是洪武三十年,太祖也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已经不比驰骋沙场之时。对于纷繁复杂的政务,太祖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琢磨着找些人来为自己打工。想到上次会考还是在三年前,太祖于是命刘三吾为主考官,在洪武三十年二月组织开展「丁丑会考」相关工作。


明朝科举考试分级取士图


不得不说,太祖选择主考官还是费了心思的,这位刘三吾主考官很有能力。首先人品好,为人慷慨,胸无城府,自号「坦坦翁」;其次学问高,当朝大儒,知识渊博,主持编写了《寰宇通志》;最后一点,刘三吾有工作经验,在基层从事过教育工作,曾任广西提学。这样的履历,让太祖用着很放心。


一切也如太祖预想的一样,会考顺利地进行。先是会考录取了五十一位贡生,后在殿试中,太祖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丁丑会考」在一片祥和中顺利结束。


万万没想到,会考仅仅过去六天,礼部大门便被人砸了。而砸门的不是别人,正是这次会考落第的考生。砸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要到礼部伸冤,可礼部的门卫不让他们进。不仅如此,南京城内还有不少落第考生当街拦轿伸冤。这些伸冤的考生有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北方人。而他们的冤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次会考不公平。原来,此次会考中第的贡生全部出自南方各省,史称「南榜」。


看榜图


考生们一闹不要紧,短短几天内,南京城内流言四起。有说考试泄题的;有说主考官刘三吾收钱的;还有说主考官刘三吾歧视北方考生的。不仅百姓议论纷纷,朝廷也为之震撼。十多名监察御史上书,恳请太祖彻查此事。


太祖出身贫寒,一生对徇私舞弊最为痛恨,在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太祖下令成立「专案组」,并命自己的伴读书童张信为「专案组」组长,彻查此事。


「专案组」不敢怠慢,立即行动,开始着手调查会考经过。在经过「专案组」的缜密调查后,「专案组」给太祖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是:会考公平公正公开,主考官等人没有任何徇私舞弊的行为。不仅如此,专案组还带回了一些北方考生的答卷,让太祖过目。这些答卷不仅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


一切貌似只是个误会。然而对于这个结果北方考生根本不买账。考生们纷纷抗议,说「专案组」和「考官组」结党营私官官相护,说「专案组」呈给太祖的卷子是故意找的答得不好的卷子。不仅北方考生开始抗议,就连朝廷内的北方官员也为考生们「摇旗呐喊」,北方官员纷纷上书,希望太祖另找贤臣,从查会考一案。


太祖一看,这事越闹越大,越闹越复杂了,不管选谁来查此案都不能服众。思来想去,太祖决定自己亲自出马。


明太祖画像


太祖于是派刑部去抓人。直接把刘三吾的「考官组」和张信的「专案组」全部抓到了刑部大牢,然后严刑逼问。可刑部在「考官组」和「专案组」的嘴里并没有问出来什么。刑部一看丢了面子,于是又把「考官组」和「专案组」的家人全部抓到刑部大牢。终于在严刑逼问下「造」出了一份六百多人的科考舞弊证词。


证词立马上报太祖,太祖看完证词后开始了处罚。先是把主考官刘三吾发配西北充军,其次把「专案组」组长张信和其他考官凌迟处死,「南榜」五十一名贡生全部罢黜,「南榜」状元也因行贿嫌疑被处死。


等到洪武三十年六月,太祖亲自策问,录取了六十一名新的贡生。而这一次,这六十一名贡生全部来自北方各省,史称「北榜」。


为什么「专案组」复查后,中榜的依然清一色是南方人,这是舞弊还是巧合?只能说,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总的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与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有关。从唐朝安史之乱开始,到南宋时期的衣冠南渡,经过几百年的人才转移,北方的经济和文化远远落后于南方。


二是南方教育体制的完善。早在太祖打天下时,南方各省就开始纷纷建立府学、州学、县学。


三是北方不少文人很是「念旧」,甘愿做遗民,不买大明王朝的帐。


四是南方人制定的科举制度。大明科举制度的实际制定者,是刘伯温与宋濂。这两个人位列「浙东四子」,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所以大明的科举规则更适合江南学子。


还有关键的一点,这次主考官刘三吾太过「正直」,坚决坚持「唯才是举」的中心思想。使得北方考生全军覆没。


「南北榜案」虽然落下帷幕,其中到底有没有冤屈,可能只有太祖自己最为清楚。但「南北榜案」的影响却很深远,科举制度因为这次大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自此之后,科举不再统一划线,而是分成「南榜」和「北榜」,考生按其户口在所在地进行排名,分别取录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后来又经不断修正,在明中期演变成了「南榜」、「中榜」和「北榜」的形式。


等到了清康熙时期,举人的名额按照区域平衡原则进行分配。而进士录取,则按照生源比例。应考人数多的省,录取的也就多。这样既保证了公平,也能选出优秀的人才。


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

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存于青州博物馆)


唯才是举,以分数线为标准的程序性正义是「南北榜案」发生的内因;而分区划线,照顾区域公平的补偿性正义是「南北榜案」后的变革产物。到底哪一种正义更为公平,还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