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颜真卿大展说起

 圆角望 2019-02-01


花了11天时间,从大阪、宇治、奈良、京都,最后到东京,瞻仰《祭侄文稿》、《自叙帖》、《黄绢本兰亭序》三大国宝,追随外公的足迹,参拜东大寺大佛、唐招提寺鉴真大师墓,感受夜不闭户、鹿不避人的唐风遗韵,一路走访四天王寺、平等院、清水寺,慨叹东方文化之魅力源远流长。此次东瀛文化之旅,书佛同参,信解两受,获益匪浅!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大展》理所当然是此次行程之首重。观后的确让人震撼而又感慨万千,单从展品质量本身比较,已远胜于同期先行、蜚声国内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举个简单的例子,颜真卿墨迹《自书告身帖》是为数不多的两个展览都参展的展品,在董展上被尊为重中之重,放置在开门之处,需要排1小时左右的长队才能欣赏,但是在颜展上《自书告身贴》并未特别安排,仅在第一展厅中正常布展,也没有排队现象,观众可以自由观赏。这并非因为东京博物馆不重视《自书告身帖》,实在是此次颜展的展品质量太高,可以说是件件珍品,因此也就无从优待了。


颜真卿墨迹本《自书告身贴》(局部)


最近在网上争议巨大的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祭侄文稿》一事,支持方和反对方均基于文化传承和发扬角度据理力争,好不热闹。但是笔者认为,大家可能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即其他展品对《祭侄文稿》的烘托和吸引,所谓“众星拱月”、“百鸟朝凤”。当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孟法师碑》及《雁塔圣教序》,王羲之《开皇本兰亭序—王文治本》,唐太宗《晋祠铭》,武则天《昇仙太子铭》这些作品济济一堂,颜真卿的其他重要作品如《王琳墓志》、《争座位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和《自书告身帖》等依次就座,虚位以待《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出山,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忍心让它错过这样一次顶级书道盛宴,所以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馆也将他们珍藏的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何绍基藏本》借展东京,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更是同时祭出怀素《自叙帖》和褚遂良摹《黄绢本兰亭序》,大有一夺颜展风头之势,可能这也是一种无奈的正名——好东西还是在中国人手里。

上:怀素《自叙帖》(局部)

下:褚遂良摹《黄绢本兰亭序》


在颜展上还有一个小小的发现,包括《自书告身帖》在内,很多日本收藏的书法珍品均由“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借展,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为此,笔者专程前往“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一探究竟,未曾想偶遇另一隐藏大展《王羲之书法的残影——唐时代书法的道程》。相比较《颜真卿大展》,这个《王羲之展》知道的人很少,也没有多少中国人来参观。但说它是大展,一点不为过!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虽然展厅不大,但绝对件件精品!除去出借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颜真卿碑帖之外,这家书道博物馆还珍藏有韩珠船本《定武兰亭序》、陶弘景《水拓瘗鹤铭》、王羲之《黄庭经》《十七帖》《姨母帖》《兴福寺断碑》、王献之《中秋帖》《廿九日帖》、隋文帝《龙华寺碑》、智永《真草千字文》、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唐太宗《温泉铭》、唐玄宗《鹡鸰颂》等碑拓珍品以及众多南北朝时期的摩崖造像拓片,可谓蔚为大观!更令人敬佩的是,书道博物馆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分析的丝丝入扣、梳理的井井有条,并将中国书法与日本书道的源远影响和发展关系在一张示意图上清晰的展现出来,从藏品展示和理论归纳两个角度完美的诠释了书法之道。让我这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感到汗颜,我们对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还没有日本人研究的透彻,更没有把书法作为“道”来尊重信仰,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太多需要努力追赶的空间了。

书佛同源,道在其中。日本将书法称之谓“道”,笔者认为再贴切不过了。书法并非仅仅是“写毛笔字”,也不是简单的“笔法”、“结构”、“行气”、“章法”的组合和熟能生巧的练习。在这些之上,首先是要有“道心”,有求道的意愿和信心,然后是用修道的精神和态度通过书法练习来修行,修行即修心,是耐住寂寞的千篇一律,是孤独终老的自得其乐,是心无旁骛的一意孤行,走的出去得大自在,走不出去无怨无悔,唯其如此,才近于道乎。因此,书法不应当是谋生图利的手艺、更不会是哗众取宠的作秀,它必须是颜真卿正色立朝、刚而有礼的行为典范,是柳公权风神峻整、气度温和的正心之道。涂改再三的《祭侄文稿》能被奉为当世书法之最,颜鲁公的人品和书道尽在其中!从招提寺的唐风遗韵中、从东大寺的大气巍峨中、从平等院的极乐净土中,我们都看到了芸芸众生一心求道的愿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想,这应当是以空海、橘逸势为代表的遣唐使们给扶桑国带回来的最大财富吧。


我的外公苏渊雷,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随中国佛教代表团两次访问日本,期间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一篇长诗四十韵,综述并颂扬历代日中名流雅士、僧侣学人交往的悠久历史以及对促进东方文化交流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文之将竭、意犹未尽,谨录此诗,作为观摩此次颜真卿大展的观后感与大家分享。


曲终奏雅,籍表微忱,敬献诸君,同参粲可!

 

中日文化交流史论赞

 

蓬莱三岛烟濛濛,扶桑日出东瀛东。逃秦徐福是邪非,由来气类遥相通。

圣德太子圣天纵,右文礼乐力追崇。儒书佛法两摄取,盛唐文物开鸿蒙。

武后改称日本国,汉帝赐印王早封。鉴真东渡空海至,遣唐使节络绎从。

人生得意无南北,青山到处春芃芃。归休留仕各才俊,客卿晁监闻望隆。

伊吕波歌创文字,万叶一集扬诗风。最澄吉备号博学,学成归国图新功。

六宗三玄谁能说,山岳都市将毋同。五山十刹仿唐制,国分寺立涌梵宫。

平安大化皆盛世,水藩江户天诱衷。论都不数汉娄敬,屡迁为道真从容。

天工开物肆奇美,饮食被服缛且丰。紫檀琵琶螺钿镜,弹棋玉局夸玲珑。

论诗三百怀风藻,论书二王兼鲁公。平安三笔嵯峨最,空海逸势争豪雄。

文镜秘府七经考,词章考据资磨砻。孝经论语岀孤本,四库采录光熊熊。

源氏物语桐壶卷,仿佛长恨香山翁。狂言俳句归一蔽,自然不假斧凿工。

白隐隐元后先出,禅书一味戏群鸿。庭园建筑美无度,茶禅有道双含融。

绘事唐风始佛像,破墨山水橫奇峰。雪舟荣膺第一座,江山落笔千万重。

天开图画信语妙,山岚水气云海空。元赟舜水晚渡海,兴亡己责心忡忡。

阳明学绪知行一,尊王攘夷德沛充。迩来开国二千载,欧风美雨欣相逢。

大同绝学开机运,浮槎入海非飘蓬。他山攻错玉逾润,维新革命道宁穷。

冲气为和通上下,媚于庶人乐我躬。平生好学心知意,文史差足娱三冬。

依稀辽鹤归来日,楞伽读罢倚海虹。恍当菊影茶笙夕,法华三昧随疏钟。

南传北传道通一,甚深微妙心为宗。济济多士趋稷下,富士山色方茏葱。

日中一衣带水隔,只应兼爱诵非攻。八风千里灵山会,尽付拈花一笑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