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延館主
行醫數十年,對慢性皮膚病很多時束手無策,醫生有內疚,因為病人要長期食藥,而且很多時候要加各種不同的藥,病人不但不好,更要花許多診金和其他醫療費用。對病人來說,他們會滿口怨言,花了錢這樣簡單的病也醫不好,再者,他們所受的痛苦和心情的影響更沒法形容。
從以上的討論,無論禪修或冥想,可以作輔助治療多種皮膚病方法。目前禪修或冥想對下面的皮膚病有輔助功能,如痤瘡 (ACNE)、酒渣 (玫瑰紅斑 – Rosacea) 、濕疹 (Eczema) 、乾癬 (Psoriasis)、脫髮 (Alopecia) 和白斑 (Vitiligo)等。 圖一、慢性蕁麻疹
一、 組胺受體是一類以組胺(在某些條件下如過敏反應會由肥大細胞釋放)為配體的位於細胞膜上的受體,在機體廣泛分佈,現在一般已知存在H1-H4四種亞型。四種亞型的受體引發的細胞信號是不同的。如我們皮膚過敏時皮疹及瘙癢就是由H1受體參與的。很多過敏藥物是組胺受體的拮抗劑。由於H1受體也存在於腦內,與睡眠覺醒有關,所以一些可以通過血腦屏障的抗組胺藥物會有嗜睡的效應。(發佈於2013-01-14)
二、 體內組胺受體有H1、H2、H3三種亞型,其中H1受體多分佈於毛細血管、支氣管、腸道平滑肌,當H1受體活化時,可引起過敏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水腫伴隨的瘙癢、喉痙攣及支氣管痙攣等反應。 H2受體則主要分佈於胃壁細胞及血管平滑肌細胞,具有促進胃酸分泌及毛細血管擴張等作用。臨床常用的主要是組胺H1受體拮抗藥,如苯海拉明、異丙嗪、氯苯那敏等,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非特異性異常抗變態反應藥,能與組織胺競爭效應細胞上的組胺H1受體,使組胺不能同H1受體結合,從而抑制其引起過敏反應的作用。
一、第一代抗組織胺藥,如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 – Benadryl) 和一種組胺H2受體阻抗劑,如法莫替丁 (Famotidine – Pepcid) 。有些病者服食苯海拉明後可能引起嗜睡及注意力下降等副作用,這是因為第一代抗組織胺藥脂溶性高,易經過血腦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這些病者,可以改用第二代抗組織胺 (此類藥物不易通過血腦屏障) ,如下:
二、第二代抗組織胺藥,如西替利秦 (Cetirizine – Zyrtec) 和法莫替丁 (Pepcid)。我們發現這些病人用以上的治療方法,七八成以上的患者都得到好轉,可惜復發機會也很高。 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病者的疹症是整體性的,他們的身體炁場恨弱,而且大部份任督兩脈 (體外皮) 炁行凝滯。我們要這些患者練炁的第一步驟,就是“坐在沒背椅上 ,舌頂上顎,兩掌心相向,慢慢移動兩掌,大概由一尺半距離到一二寸相距左右,每分鐘內開合大概二十次,一日三次,每次五到十分鐘,慢慢經過一段時間,兩掌心就有磁力吸引的感覺”。這樣數月後,加上進食藥物,慢性蕁麻疹就會消失或痊癒或祇用間中用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