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皮膚病和炁

 动力实体能 2019-02-01


 

雙延館主

             

行醫數十年,對慢性皮膚病很多時束手無策,醫生有內疚,因為病人要長期食藥,而且很多時候要加各種不同的藥,病人不但不好,更要花許多診金和其他醫療費用。對病人來說,他們會滿口怨言,花了錢這樣簡單的病也醫不好,再者,他們所受的痛苦和心情的影響更沒法形容。

 

              近年醫學界認為有些皮膚病與情緒有關,所以產生一種新的醫學種類,名叫皮膚病學(Psychodermatology) 或精神皮膚醫學 (Psychocutaneous Medicine) 哈佛學者認為皮層的功用是防止損傷、抗細菌和調節體外的紫外光、冷熱和空氣的污染,以上的現象是受一連串複雜的生物過程影響。皮層的結構有汗腺和微絲血管(有助身體冷熱的改變) ,有生產維他命D的細胞,有無數聯絡腦部的神經末梢和數不清的免疫系統細胞。這些免疫細胞抗拒外來病菌和病毒的侵略。

 

              哈佛學者又認為腦及神經系統通過各種受體(Receptors) 與化學信使 (Chemical Messengers) 如神經肽 (Neuropeptide) ,來影響皮層的免疫細胞。科學研究已證明長久性的負荷 (負面壓力)就會改變皮層的滲透性屏障 (Permeability Barrier) ,這些屏障是阻礙有害的物質進入皮層和阻止液體從皮層的細胞流失。這種現象是許多皮膚病產生的主要因素。

 

              以上所說的滲透性屏障的改變是因為炎症 (Inflammation) 的產生,從動物的實驗研究,如果動物受到了不良的情緒壓力,導致感覺神經 (Sensory Nerve) 排出炎症分子 (Ex. Substance P)P-物質和去甲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Adrenaline) 共同影響鄰近的免疫細胞和血管而產生的炎症。

 

              體內皮質醇 (Cortisol) 腫瘤的壞死因子 (TNF-a-Tumor Necrosis Factor-Alfa) ,白細胞介素或介白素 (IL-6-Interleukin-6)C反應蛋白 (CRP-C-Reactive Protein) 都是炎症的重要介質。從血液實驗研究,有修練冥想者其體內的皮質醇、TNF-aIL-6CRP都比不修練者低得多,所以證明禪修或冥想會減低炎症的產生。

 

從以上的討論,無論禪修或冥想,可以作輔助治療多種皮膚病方法。目前禪修或冥想對下面的皮膚病有輔助功能,如痤瘡 (ACNE)、酒渣 (玫瑰紅斑 – Rosacea) 、濕疹 (Eczema) 、乾癬 (Psoriasis)、脫髮 (Alopecia) 和白斑 (Vitiligo)等。


 

慢性皮膚病和炁

圖一、慢性蕁麻疹

 

              這裡我們討論我們對慢性蕁麻疹 (Chronic Urticarial) 臨床的經驗。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病 (圖一) ,其他文獻已有很多和詳細的記載,正如:

 

 

一、  知乎

組胺受體是一類以組胺(在某些條件下如過敏反應會由肥大細胞釋放)為配體的位於細胞膜上的受體,在機體廣泛分佈,現在一般已知存在H1-H4四種亞型。四種亞型的受體引發的細胞信號是不同的。如我們皮膚過敏時皮疹及瘙癢就是由H1受體參與的。很多過敏藥物是組胺受體的拮抗劑。由於H1受體也存在於腦內,與睡眠覺醒有關,所以一些可以通過血腦屏障的抗組胺藥物會有嗜睡的效應。(發佈於2013-01-14)

 

二、  百度百科

體內組胺受體有H1H2H3三種亞型,其中H1受體多分佈於毛細血管、支氣管、腸道平滑肌,當H1受體活化時,可引起過敏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水腫伴隨的瘙癢、喉痙攣及支氣管痙攣等反應。 H2受體則主要分佈於胃壁細胞及血管平滑肌細胞,具有促進胃酸分泌及毛細血管擴張等作用。臨床常用的主要是組胺H1受體拮抗藥,如苯海拉明、異丙嗪、氯苯那敏等,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非特異性異常抗變態反應藥,能與組織胺競爭效應細胞上的組胺H1受體,使組胺不能同H1受體結合,從而抑制其引起過敏反應的作用。

 

              從上面的討論,組胺受體目前知道的已有四種亞型 (H1-H4) ,通常我們皮膚過敏時,皮疹及搔癢是由H1受體參與的,但在我們醫治慢性蕁麻疹時,我們發現H2受體像亦參與。原因是H2受體亦分佈於血管平滑肌細胞內,所以我們醫治方法是:

一、第一代抗組織胺藥,如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 – Benadryl) 和一種組胺H2受體阻抗劑,如法莫替丁 (Famotidine – Pepcid) 。有些病者服食苯海拉明後可能引起嗜睡及注意力下降等副作用,這是因為第一代抗組織胺藥脂溶性高,易經過血腦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這些病者,可以改用第二代抗組織胺 (此類藥物不易通過血腦屏障) ,如下:


二、第二代抗組織胺藥,如西替利秦 (Cetirizine – Zyrtec) 和法莫替丁 (Pepcid)。我們發現這些病人用以上的治療方法,七八成以上的患者都得到好轉,可惜復發機會也很高。

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病者的疹症是整體性的,他們的身體炁場恨弱,而且大部份任督兩脈 (體外皮) 炁行凝滯。我們要這些患者練炁的第一步驟,就是“坐在沒背椅上 ,舌頂上顎,兩掌心相向,慢慢移動兩掌,大概由一尺半距離到一二寸相距左右,每分鐘內開合大概二十次,一日三次,每次五到十分鐘,慢慢經過一段時間,兩掌心就有磁力吸引的感覺”。這樣數月後,加上進食藥物,慢性蕁麻疹就會消失或痊癒或祇用間中用藥。

 

              我們所提出的是練炁和靜坐,與外國單冥想或心理治療不同,前者是炁的訓練,後者祇是精神或情緒練習。希望有志有心患者早日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