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界的气温,和人体的体温,是同一个规律,太有意思了!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19-03-28

有些文章,讲人体的体温之谜,从细胞和分子机制去谈,长篇大论说完,也不见个明确的结论。可见,他们是真没弄清楚。你从细胞和分子机制去谈,那真是越谈越迷,方向完全错了,而不自知。

体温,是人体的温度。要搞清楚体温,首先得明白,什么人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并没有错。但人体不等于细胞,人体除了有60万亿左右的细胞外,还有各种细菌,以及一些寄生物。细菌的总数量,甚至比细胞的总数量还要多。

如果体温是由细胞控制的,那这么多的细菌,参不参与体温的调控呢?如果参与,那么你从细胞去研究,就一定是错的。如果不参与,那这么多细菌,怎么能在以细胞调节的,最适合自己的温度里,生存得那么好呢?

人体,不等于细胞,也不等于细胞、细菌和寄生物的综合体,人体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细胞、细菌等生物,都生活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就像我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一样,地球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知道了什么是人体,你就不难明白,体温,并不是细胞的温度,而是这个生态系统的温度。这个系统的温度,是由系统来调控,跟细胞关系不大。细胞当然有调节温度的机制,但它们只能调节它们自己的温度。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对比一下,人类与地球这个生态系统的关系。你说地球的温度,我们生活环境的温度,是由我们来调控的吗?显然不是的。人类的身体,有调控温度的机制,用来保护身体内的脏器和细胞。细胞的温度调节机制,用来保护细胞内部的各种细胞器。

人与人之间,人与各种生物之间,都有广阔的空间。如果你在显微镜下看过细胞,或者看过美国人制作的细胞与病毒战斗的科普视频,你就知道,细胞与细胞之间,也有广阔的空间。应该说,整个宇宙都是这个规律。太阳系、银河系、地球、人体、器官、细胞,从大到小,每一个都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

细胞与其生存的空间,存在着热量交换,就像我们人体,跟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热量交换。热交换的规律是,高温向低温扩散。如果细胞生存空间的温度,无法与细胞保持大致相同,并且一直稳定,细胞就极容易受到高温和低温的影响,也就容易死亡。

明白了这些基本道理,我们再来看看,细胞生存的环境温度,靠什么来调节呢?我在文章标题已经说明,自然界的气温,和人体的体温,是同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水,占地球的70%左右。水,占人体也是70%左右,这是巧合吗?

可能不是。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从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进化。单细胞生物,早期都是生活在水环境里。我们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单细胞生物。不管生物如何进化,单细胞与水环境的这个规律,一直都没有改变。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也必须在子宫的羊水里,才能存活。

为什么要生活在水环境里,因为水有较好的恒温属性。水虽然有这个属性,但也只是相对的恒温,它不能一直保持不变,并且水也不能发热,恒温恒的这个温度,一开始从哪里来的。地球上的温度,当然是来自于太阳。人体的这个温度,则来自心脏跳动产生的热。也因为如此,古代医家,习惯将心的属性,称为心阳、心火。

先说自然环境的气温。为什么一年四季,气温会变呢?这跟太阳照射地球的时长有关系。你看看夏天,气温为什么那么高,而且能一直稳定得很高,即便是下雨天,没有太阳的照射,温度也很高。为什么呢,因为空气中有大量,带有热量的水气。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水和水气是最能保温的东西。太阳的热量下降,地下的水受热,气化变成水气上升,到了地面和空中,空气中有了带有热量的水气,才有了我们说的气温。空气中若是没有带热量的东西,那应该是没了太阳,也就没了温度,但事实不是这样。

春天,太阳照射时间渐长,地下的水气慢慢升腾,有了这个热量,地下的东西,才能快速生长,破土而出。大气的变化,是春升,万物的变化,是春生。夏天,日照时间进一步延长,地面上升大量的水气,弥漫在空中,空气非常湿热,大气的变化,是夏浮,万物的变化,是夏长。

秋季,日照时间开始慢慢减少,地面上升的水气减少,空气中的水气开始下降,故秋天很干燥,温度也开始下降。大气的变化,是秋降。万物的变化,是秋收。冬季,日照时间进一步缩短,空气中的水气,不但下降到了地面,并且深入地面以下,藏在了地下。故冬季特别冷,也比较干燥。大气的变化,是冬藏,万物的变化,也是冬藏。

整个自然界大气的变化,主要是太阳热量和水气的变化。水气既含有热量,又带有气压。水气上升为云,下降为雨。简单说就是:有了阳光的照射,水吸热不断的气化上升,至高空水气遇冷,又释放热量,变成雨降下来。这个过程,水既能吸收热量,又能释放热量,正是有了这样的一收一放,空气中的温度,才能大致恒定。

上面说的是气温。气温的原始热量,来自于太阳。太阳照射的时间越长,空气中的水气就越多,气温就越高。人体温的原始能量,来自于心跳。心脏不停跳动,会产生热量。心跳得越快,人的体温就越高。小孩子心跳快,所以体温比成年人略高。发烧的人,心跳也加快,所以体温也更高。

但是,心跳产生的热量,并不大,要维持整个人体系统的温度,就需要恒温属性很强的水,刚好体内有大量的水。心跳产生的热,将水气化成水气的同时,也在为心脏降温。带有热量的水气,具有向上和向外的特点。

这些水气,若是直接散发到人体外,人体的热量会快速丢失,无法维持人体这个系统的温度。因此必须回收。肺在心脏的外面和上方,就像是盖子一样,心跳产生的水气,到了肺这里遇冷就会下降,并回收到体内。肺这里为什么是冷的,因为肺有呼吸进来的常温空气,这个常温与体内的热气相比,就是冷的。

但是,这些水气是不可能全部回收的,就像锅盖封得再严实,也无法堵住水气的外散。仍然有大量的水气,继续上升和向外扩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上升规律,所以人通常都是上热下寒,嘴里上火,脚底冰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向外扩散的规律,所以人全身都会出汗,即便在睡觉时,即便你感觉不到汗,但体内的水气仍然在丢失。而肺热的人,就更容易出汗,因为肺回收水气的能力下降了。

人体内的水,是如此的重要,所以至少有两层回收机制。肺,回收水气。肾,回收水液。任何一个回收功能下降,人就会变得虚弱和怕冷。体温不够,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心火不够,二是水气不够,水气不够,又可能是水液也不够,因此维持体温,关系到心、肺和肾三个器官。

请注意:上面说到的人体内水气的变化,是不受血管等运输管道局限的,因为它和自然界的大气一样,靠自然的扩散,不需要管道来运输。你如果只是盯着血管的路径,来看这个问题,那么是无法这一过程的。

温度,是一个物理指标,凡是讲温度的,最先考虑的就是物理变化。上面讲的水和水气的变化,就是物理变化。人的体温,跟大气的温度一样,受水气的调节。水气的变化,相当于是体内大气的变化。上面讲的内容,只是体温形成原理的一种,也许从其他角度,还能有别的解释,但从目前来看,这种解释最为合理。明天准备详细写一写,人体上热下寒的规律。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