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营社群中的几种变现模式,值得一看!

 资源分享大叔 2019-02-02

一、以具体产品切入市场,直接吸引同频的用户

团队先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浸,认真打磨好产品,然后通过推出产品的方式找到喜欢它的人,营造热烈的氛围,让种子用户帮助自己扩大口碑,实现进一步营销的目的;这种变现模式,是属于稳扎稳打,前途不可限量的模式,因为吸引到的用户都是真正的铁杆,真正爱你,并且随着频繁的社交,还会追加用户重复购买,继续享受产品和服务,更可以通过建立的稳固的感情,进化出更复杂的商业模式,进行多渠道变现;以这种模式制胜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其中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小米手机。小米在打磨产品的过程中,在手机界其实已经落后了很多,生产工厂、铁杆粉丝、明星效应等全部都没有的前提下,以一段特别贴合民众心理的宣传语切入:“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小米手机,性价比最高的国产手机”,然后通过网络,新闻大肆宣传,立刻吸引了一批好奇的粉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体验手机,小米立即组建社群,每天都在社群里带头讨论手机的各种情况,然后进行线下活动的配合,让用户和手机方有机会零距离的接触,甚至可以提出手机改进意见,让用户很感动,感受到翻天覆地当主人了,尤其是新手机推出后,用户们发现,真的采用了自己的改进意见,价格还很亲民,整个市场迅速引起了口碑效应,口口相传,小米再组织了一波快攻,喊出“一年换一部手机,就换最新款的小米手机”口号,培养了用户重复消费购买的习惯,渐渐的撕开了市场口子,最后就是大家看见的,成功上市的科技巨头-小米。这是典型的以产品切入市场的成功案例;

二、跑马圈地,先赚流量才是王道

这种模式很简单粗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大力发展社群规模,讲究做大就能做强,一群200人不够就500人,一个群不够就10个100个,待声势浩大,兵强马壮之后再想具体出路在哪,反正人口基数庞大,哪里都有人,大街小巷都能影响到,以后不管推出任何的付费产品,结果都不会太差,总会有人买单,后期需要精细化的地方可能就是提高转化率,打造机构化的产品线而已;这种制胜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当属罗振宇先生的“逻辑思维”,现在已经推出知名的付费APP-《得到》;罗老师主打“有种、有趣、有料”的口号,坚持在每天早上6.30定时推出60s的音频和每周的视频节目,倡导独立思考,自由主义的互联网思维,一瞬间吸引了大批的推崇者,仿佛追剧一般上瘾,每天都会按时打开,据有关机构统计,短短的2-3年里,“逻辑思维”的关注者达到了500万以上(当然其中也包括我,很喜欢罗老师),付费会员超过了千万,并且每次精品课程推出后,短短几小时内都会一抢而光,再如此恐怖的裂变之后,相继又推出了其他结构化产品,“爱智求真”、“罗友读书会”等,现在都是很知名的社群。

三、资源整合,大咖代言

社群和人一样,都是分能量高低的,显而易见,大咖就比普通人具有更高的能量,更权威,更容易赢得人们信任。所以,运营社群更像种菜一样,需要播种,浇水,施肥,呵护,才能收获,而且收获的多少还与前几个环节息息相关;所以有一种捷径可以更快速的提升社群影响力,事半功倍,那就是直接买菜吃-资源整合,连接大咖,想办法跟大咖扯上关系;如果能跟大咖绑在一起,结合成利益结合体,我们就可以获得大咖粉丝群的能量,实现蹭流量的效果,而大咖们的社群一般都是他们对外的个人品牌,背后一定是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在维护,因为这样才可以保证社群一直都是高效的,青春永驻的状态;这就不难理解,往往我们进入一个大圈子的时候,都会有有一些大咖现身,或者广告的植入,其实都是通过资源整合,互惠互利达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