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背起行囊去旅行】有奖征文活动
![]() ![]() 龙门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西北3公里,距离县城 ![]() 龙门寺所在的晋东南地域古称上党,清·狄子奇《国策地名考》云:“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日上党”,属太行山脉。此处寺院多山地佛寺,龙门寺可谓其代表。 ![]() 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敕赐龙门惠日院重修碑记》(此碑俗呼“透明碑”,碑平如镜,可正衣冠)载:“大宋太祖皇帝,建隆元年(960年) ![]() 据宋史,建隆元年(960年)乙酉,宋太祖“伐上党。丁亥,筠子守节以城降,赦之。上如潞。……乙丑,南唐进白金,贺平泽、潞”,宋太祖确曾巡幸此地。因之,龙门寺现状格局应奠定于宋建隆二年,但寺内现存古建筑却有早于此者。 ![]() 龙门寺大殿虽内部主体构架有所改动,然不论外观造型、内部梁架等,仍保持着明显的宋代建筑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龙门寺内最古、价值最大的历史建筑,却是第一进院落中偏于一隅的西配殿。 ![]() 西配殿是山门、大雄宝殿中轴线西侧的一座小殿,俗称西配殿,规模不大,面阔三间,通面阔9.87米、进深6.8米,单檐悬山。 ![]() 西配殿的立面侧角、生起相当显著,有阑额,无普拍枋,阑额至角柱不出头,柱头卷杀优美,明间、次间的补间均无铺作(明问底层正心枋上隐刻泥道拱,其上三个散斗,类于一斗三升斗拱)。柱头铺作为斗口跳,出一跳四铺作,卷头下栌斗口出真华头子。宋之前特征显著。前檐北角柱为方形抹角石柱,经后世更换。 ![]() 西配殿构架为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殿前有一通五代后汉乾佑三年(950年)雕凿的石质经幢,经文记有其时龙门寺的规模。 值得重视的是,它是我国现存唐至五代古建中唯一的悬山式屋顶实例。其营造年代上距唐亡仅18年,故建筑风格、手法基本遵循唐代样式,弥足珍贵。
|
|
来自: 建安视觉 > 《社会、人生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