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dysmenorrhea)是指女子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小腹部疼痛,伴腰骶部疼痛为主临床综合征。根据痛经特点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痛经好发于15~25岁。本节主要介绍原发性痛经。 (一)寒凝瘀阻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痛经。 2.辨证要点 因受寒加重,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经期愆后,或月经量少,或痛如针刺,或痛处不移,或疼痛拒按,或身体疼痛等。 【治则与选方】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可选用温经汤与失笑散合方。 (二)寒痰湿阻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痛经。 2.辨证要点 肢体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或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头沉,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小腹困痛,或经行愆期,或月经量少,或少腹重坠,或身体疼痛等。 【治则与选方】 温阳散寒,化痰燥湿;可选用四逆汤与二陈汤合方。 (三)寒瘀气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痛经。 2.辨证要点 手足不温,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经行愆期,或月经量少,或疼痛固定不移,或身体疼痛等。 【治则与选方】 温阳散寒,行气化瘀;可选用当归四逆汤与柴胡疏肝散合方。 (四)瘀阻痰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痛经。 2.辨证要点 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苔黄厚腻,脉沉涩或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月经愆期,或月经量少,或疼痛固定不移,或肢体困重,或身热,或头沉,或少腹胀痛,或腰酸腰痛等。 【治则与选方】 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可选用桃核承气汤、小陷胸汤与二陈汤合方。 (五)气郁痰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痛经。 2.辨证要点 疼痛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红,苔黄腻厚,脉沉弦或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情绪低落,或不欲语言,或乳房胀痛,或心胸烦热,或胸胁胀闷,或阴部潮湿,或月经先期,或月经愆期,或月经先后不定期,或带色黄有异味等。 【治则与选方】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可选用四逆散与四妙丸合方。 (六)肝郁瘀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痛经。 2.辨证要点 疼痛因情绪异常加重,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苔薄黄,脉沉弦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急躁易怒,或胸胁胀闷,或痛如针刺,或乳房胀痛,或肢体烦热等。 【治则与选方】 行气解郁,清热化瘀;可选用四逆散与桃核承气汤合方。 (七)气血两虚夹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痛经,月经量少色淡。 2.辨证要点 痛如针刺,因活动加重,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萎黄,或头晕目眩,或经前腹痛,或经后腹痛,或腹痛喜按等。 【治则与选方】 补益气血,活血止痛;可选用八珍汤与失笑散合方。 (八)肝肾阴虚夹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痛经,耳鸣,抑郁。 2.辨证要点 口干咽燥,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沉弱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潮红,或头晕目眩,或盗汗,或夜间痛甚,或失眠多梦,或五心烦热,或潮热,或急躁易怒等。 【治则与选方】 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与桂枝茯苓丸合方。 (九)脾肾阳虚痰湿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痛经,腰酸,大便溏泄。 2.辨证要点 手足不温,肢体困重,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或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畏寒怕冷,或头沉,或形体肥胖,或腹中雷鸣,或带下色白量多,或腹胀等。 【治则与选方】 温补阳气,燥湿化痰;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二陈汤合方。 (十)阳虚瘀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痛经。 2.辨证要点 渴喜热饮,倦怠乏力,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心悸,或气短,或心胸烦热,或痛如针刺,或带下色白量多,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 益气温阳,兼清瘀热;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下瘀血汤合方。 王付教授简介: 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医学硕士,全国著名经方大师,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及河北广东四川江西等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博硕论文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连续被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被评为“教学名师”,“仲景国医导师”,原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河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带头人及学科主任,现任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所长、加拿大整体医学研究院名誉副院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及经方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常务理事及经方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连任河南省中医方剂分会主任委员。擅长:各种疑难杂症。中医诊治内科、妇科、男科、皮肤科、骨科、儿科等多发病、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