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雨茂教授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

 乐乐书屋 2019-02-02

摘要:慢性肾衰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出现的临床综合症, 临床诊治难度很大。杜雨茂教授认为三焦枢机不利是该病发生的基本病机, 临证应辨证治疗:肾脾亏虚, 湿热余邪留滞, 三焦枢机不利, 多以六味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湿浊內郁, 壅滞三焦, 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脾肾阳虚, 水湿泛滥, 浊毒内壅, 以真武汤合小柴胡汤化裁;脾肾阳虚, 瘀浊壅滞三焦, 以连苏饮合真武汤、小柴胡汤化裁。


杜雨茂教授从三焦辨治慢性肾衰,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兹将杜老治疗慢性肾衰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慢性肾衰多由水肿、淋证、癃闭等疾病迁延日久不愈, 久病伤肾脾, 肾脾阳虚, 水湿、痰瘀邪热等内蕴, 导致三焦枢机不利而发诸证。又可因外邪侵袭、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累过度等进一步加重。病变错综复杂, 可以说是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杜老认为该病在内脏方面主要涉及肾、脾, 严重时可波及肝、胃、肺以及三焦、膀胱。在病邪方面有寒湿、邪热、痰浊、瘀血等。多脏腑受损, 正气亏虚, 不能驱邪外出, 导致正虚邪郁三焦, 进一步导致三焦气化失常, 雍滞不通。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言:“三焦者, 上、中、下三焦之气也, 焦者热也。……上焦不治, 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 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 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 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故曰''决渎之官''”。说明了水湿内停与三焦气治的关系, 而寒湿、邪热、痰浊、瘀血等实邪郁留体内亦与三焦气化相互影响。慢性肾衰病情由初期逐渐发展至尿毒症终末期, 实质是正邪相争、正邪消长的过程, 而三焦功能失常逐步加重。因涉及脏腑、病邪的不同, 临床辨证分型亦有不同。杜老临床常将慢性肾衰辨证分为以下三型。

2 辨证治疗

2.1 肾脾亏虚, 湿热余邪留滞, 三焦枢机不利


各种肾脏病迁延日久, 损及肾阴, 或素体阴亏, 或过服辛燥渗利之品, 皆可损伤真阴, 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日久, 皆可损及肾阴。久病脾虚失司, 水湿內郁, 郁久可化热而出现湿热。治疗以六味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化裁。

方中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怀牛膝滋补肾阴, 茯苓、白术、泽泻、猪苓健脾益气, 淡渗利湿, 车前草、石苇、虎杖清热解毒利湿, 泻下通便。大剂量黄芪有补脾利水, 降蛋白尿之效。杜老师认为蛋白尿、隐血皆为精微物质, 与脾肾亏虚, 失于固摄封藏和湿热内扰有关。尿中蛋白是水谷之精微, 大量蛋白从尿中排泄, 正气日益耗损, 脾肾更见虚亏, 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临床中慢性肾衰伴随有大量蛋白尿时, 杜老师常用方中配伍应用大剂量黄芪, 一般情况下, 黄芪剂量在45g以上。慢性肾衰病程较长, “久病多瘀”, 瘀血与水湿胶结, 病情更加缠绵。在这种情况下, 杜老师应用生益母草30g以活血利水。湿热郁久影响气机升降, 气化受阻, 一味柴胡疏肝解郁之外, 又能调畅三焦气机, 兼能和解退热。

2.2湿浊內郁, 壅滞三焦


慢性肾衰持续发展, 肾脾亏虚渐著, 失于运化, 水谷不能化为精微物质, 反聚为痰湿, 郁久化热, 水湿浊热泛滥壅滞, 三焦气机不利, 升降机能紊乱而致本证。治宜疏利三焦, 化湿降浊, 交通上下, 救扶肾气。处方以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

方中小柴胡汤疏调三焦气机, 五苓散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大黄泄浊通便。柴胡清解透达少阳三焦之邪, 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 黄芩, 清热解毒燥湿, 与柴胡相伍能清泄三焦湿热。姜半夏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生姜散寒和中止呕, 为“呕家之圣药”, 与半夏相伍, 更增和胃降逆之力。党参味甘性平, 功能补中, 益气, 生津, 扶正驱邪。茯苓性味甘淡平, 有渗湿利水, 益胃和脾, 宁心安神之功效。白术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 二药共同起到健脾益气, 利水渗湿之效。猪苓淡渗, 利水作用平和, 泽泻入下焦通利水道, 大黄性味苦寒, 直入胃肠, 泄热降浊, 通腹泻下。下焦湿热兼有便秘者, 配伍虎杖, 入血分, 性平和, 可助大黄清热利湿通便。诸药并用, 可疏利三焦, 健脾益肾, 利水燥湿, 降逆止呕。

2.3 脾肾阳虚, 水湿泛滥, 浊毒内壅


病久肾脾阳虚, 气化无权, 聚水为病, 水湿浊邪内蕴, 壅滞三焦, 遂成本证, 治宜温阳利水, 清热泄浊, 救扶肾气, 恢复肾功。处方以真武汤合小柴胡汤化裁。

方中以真武汤温阳利水, 仙灵脾助真武汤增强温补肾阳, 怀牛膝既可加强附子温阳作用, 又可引水下行。西洋参、黄芪大补元气, 柴胡、黄芩疏泄三焦。砂仁辛温, 化湿行气开胃, 生姜散寒和中止呕, 助砂仁温化中焦寒湿。猪苓淡渗利水而不伤阴, 虎杖则有泻下排毒之效。本证病情错综复杂, 虚实夹杂, 因此杜老师强调, 药物选择须滋而不腻, 补而不滞, 凉而不寒, 温而不烈, 一药多效, 以平为期。

2.4 脾肾阳虚, 瘀浊壅滞三焦


慢性肾衰后期, 正虚、邪盛二者均较著。脾气亏虚至极, 中气下陷, 水湿内盛;肾阳亏虚, 不能化气利水;阳虚湿阻, 日久气滞血瘀。体内瘀浊壅滞, 三焦气机不利, 升降失常, 而形成关格, 治宜补肾健脾, 化瘀利湿, 降浊和中, 疏利三焦。以连苏饮合真武汤、小柴胡汤化裁。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 苦寒以降上冲之浊邪, 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 有行气宽中, 和胃止呕之能, 二药一升一降, 以理脾胃升降之机。关于连翘, 杜老师认为该药清热解毒与一般苦寒清热解毒药不同, 味苦不寒, 服之不甚伤脾胃;二是功善散扬, 通达表里上下, 上、中、下三焦病变均可辨证配伍。兼有瘀血者, 杜老师临床常用丹参、川芎、川牛膝3味药, 川牛膝散瘀血, 消痈肿, 又能引血下行, 瘀血在下部用之;丹参性味苦微寒, 《本草正》言“心、脾、肝、肾血分之药”, 有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清心除烦之效;川芎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其性善散, 为血中之气药, 瘀血在上部用之。三药相伍, 活血化瘀, 痛彻上下, 无处不到。

慢性肾衰在临床表现症状复杂多样, 病程较长, 病机虚实夹杂, 正邪消长变化, 尤其是尿毒症期, 此期病情危重, 涉及多个系统、脏器损害, 症状复杂多变, 易于危及生命。整个病程的治疗非一法一方所能始终, 因此临证应根据病情变化酌情化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