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文言实词和虚词,对我们翻译句子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要掌握120个常见实词含义,需要我们平时去积累。 但是,一般在高考中,会考查120个实词之外的实词,是不是很惊喜? 所以说,若想提高实词含义理解能力,就需要我们平时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读文言文,要做到理解每一个实词含义,不懂得,可以查看资料。 接下来,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实词和虚词的相关知识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 🏮一、实词 🏮二、虚词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第一,按照虚词的词性来整理。虚词包括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代词,六种常用的常考的词性。在学习中,要熟悉这几种词性的特点和常用形式,要知道这些词在具体运用中的特点。比如,介词和连词,这两个词性总是容易弄错。“以”字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当这个字后面的跟的是动词时,它的词性就是连词,比如,“以待项王”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当后面的跟的字是名词时,它的词性是介词,比如“具告以事”。 第二,按照热度来整理。经常出现的虚词有18个。分别是“而何乃乎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其中,“以之因”这三个几乎是每篇文言文里面必须出现的内容。以“之”为例,它经常考的词性是“助词,代词”。尤其是助词,光助词就有好几种形式,可以翻译成结构助词“的”,也可以不翻译,当做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姑且,先按照上面两种方式去整理虚词,比方法更为关键的坚持。只有长期的坚持,文言文的成绩才会提高。 文言虚词的整理可以采用编撰文言虚词小故事的方法,来整理常见虚词的用法(文言实词的整理,我在另一篇问答中有回答,这里不再赘述)。 举个例子吧, “而”字用法: 1.文言虚词小故事: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2.解析: (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3.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文言故事文段有情节,囊括了相关虚词的常见用法,易懂,易记。 记得18个常见虚词都要这样整理啊。 但愿对题主有帮助。 |
|
来自: 学生100分之路 > 《中考古诗文高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