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杜甫不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

 江山携手 2019-02-03

中国诗坛最耀眼的两颗星星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而且两人同为唐朝时代的伟大诗人,都是生活在唐朝最兴旺的时代,两人也是好友,在当时,两人文章的名气可以说是响遍全唐朝,而且,两人都胸怀抱负,都想做出一番大事业,在当时的中国要想做出一番大事业,仕途当然是首选,而在当时,要想当大官,必须达到两个条件之一,要么通过科举考试;要么是达官贵人之后。

然而,两人都没有做成大官,原因是两人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如果凭此两人的才气,通过科举考试达到自己的目的应该是轻而易举之事,但为什么两人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呢?笔者翻阅不少史籍,才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分析出了一些原因,不见得正确,请大家批评。

李白出生在中国的西北,在现在的碎叶,现在属于吉尔吉斯斯坦,在当时属于唐朝,其父亲是商人,后随父亲迁到四川,在四川度过了他的年轻时代,在四川,年轻的李白年轻气盛,爱好广泛,尤其爱好喝酒、剑术和斗鸡,是个不折不扣的古惑仔,一生酒不离口,剑不离身,放浪形骸,曾在和别人斗鸡过程中,一剑刺伤数人,犯下大罪,后又迁到湖北。但成年后的李白十分想有所作为,从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远大志向,如“天生我材必有用”、“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等等,都说明他有远大的抱负,而且其理想是要做宰相,为国为民为家庭要做出重大贡献,而且长大后的李白品行高洁,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其目的就是想当大官。然而现实却将他的梦想击得粉碎,因为他不是达官贵人后代,不能通过官场举荐达到当官的目的,只剩下科举一条道,可是,当时参加科举的人是有条件的,一是有罪之人,二是商人之后是不能科举考试的。李白曾经斗鸡伤人,有罪;李白父亲经商,在当时的社会是重农轻商的社会,认为商人奸诈,不是根本,所以,当时的朝廷对商人是另眼相待,认为他们是不入流之人,不光把商人排除在官场之外,连他们的后代也排除在官场之外。伤心的李白直到42岁,经自己炫耀为李家之后,才经人举荐到宫廷,做了翰林,然而,当他知道翰林只是个御用文人的职务,只是为了逗后宫的皇后、贵妃等开心,根本没有实权。此时的李白在如梦初醒,自己的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于是他每天借酒消愁,更加放荡不羁,他的朋友杜甫描绘他的诗最能表达他当时的心境:“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曰臣是醉中仙。”自己的一首诗最能表现他的无奈自嘲:“人生得意须竟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此放荡的性格,自然不会被皇帝和官僚喜欢,不久,李白被贬,离开朝廷。从此,李白游历祖国山水,尽情的享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放荡中写下了他人生最伟大的诗篇,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杜甫同样胸怀远大志向,而且他达官贵人之后,其祖父曾是宰相,他的志向更加强烈,他应该可以通过举荐,自己又是读书之人,也可以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然而,杜甫却为什么两条路都没有走通呢?原来,杜甫时期家道中落,官场已无人愿意举荐官场失意的后代,况且,唐朝经历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其中太多的变化,其间有武则天做皇帝,后武则天还政于李家,原来的朝廷官员早已旁落,多数已流入民间。杜甫祖父虽曾贵为宰相,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当朝的官员早已忘记。杜甫通过举荐之中已经不通,只剩下科举一条路,杜甫其实参加过科举,但为什么凭他的才学没有考上呢?原来,杜甫参加科举考试那一年,主考官却当朝奸臣李林甫,李林甫向唐玄宗报告说野无遗贤此时的唐玄宗已没有年轻时的宏大理想,更没有年轻时为恢复李家王朝气势的远大抱负,他完全迷恋于杨贵妃的美色,不理朝政,朝廷大事完全被李林甫,完全听信于李林甫于是那一年的科举考试等于没有举行,没有一个人被录取,杜甫的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宣布破灭。杜甫从此生活在困苦和郁闷当中,但他的远大理想却不曾放弃,在“安史之乱”中,他始终追随唐朝政府,多次躲过叛军的追杀,经历九死一生,终于来到了皇帝唐穆宗面前,此时的杜甫是衣不蔽体,连脚趾都露在外面,皇帝念及其忠心,给了他一个从八品的左拾遗小官,虽然官小,但杜甫一样高兴不得了,以后自己从此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每天给皇帝上书,说皇帝应该如何如何,指出国家的黑暗面,陈述百姓的痛苦。皇帝看了很不高兴,开始讨厌起他来了,把他逐出朝廷,让他去四川去任参军。从此,杜甫流落四川,形迹江湖,最后病死在洞庭湖上的一条船上,一代伟大的诗人就这样度过了他凄苦的一生。

如此两位伟大的人物一生怀才不遇,在郁闷中度过一生。这样的故事依然在上演,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一首诗说明了一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但这只是才子的一种理想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