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研修不同于课后小结,它是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的集体提升。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后,对课前预设的目标、内容、方法、环节和对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水平的估计以及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失等进行反思、分析、评价、总结的过程,是补救本次教学所失和改进后续课堂教学的一项集体教研活动。它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教学设计的执行情况。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组织是否恰当、环节运用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学生对课的兴趣如何等等。 2)教学精彩之处。如每节课的闪光点和“得意之处”,课堂上贴切而恰当的比喻,新颖精彩的导言,教学难点的精彩突破,引人入胜的方法情境,精彩成功的临场发挥,技术手段的运用等进行记录和总结,供以后借鉴和参考。 3)教学中的“败笔”及其原因。如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地方、当堂检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以便引以为戒。 4)学生的创造性见解。事实上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些教师在备课中没有想到或者没有准备到的创新思路和方法,这些方法甚至比教师的方法还有高明,而这些思路又常常通过学生的“意外”发言表现出来,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见解中反观自身的教学情况,从而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丰富今后教学的材料。 5)补救措施和改进意见。即针对教师个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二天集体研修时提出今后教学中注意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就补救的时间、内容、方法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或进行补讲,或演变为习题训练。
内容来源:《魏尚政:县三中课堂改革设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