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八卦拳主要以董海川,尹福、宫宝田在清朝皇宫内部所编创及传授于皇亲贵族集养身,健身、御敌的内部拳术。宫门八卦拳俗称八卦掌。因为这门以掌为主由基本八掌派生六十四掌与八卦之变卦相合,以行步转圈为基本方式的拳术, 故名八卦掌。 宫门八卦掌是以掌法和步法的变化转换为中心的拳术套路,它的基本掌法是:单换掌,双换掌,蛇行掌, 顺势掌, 抱掌, 合掌, 扣掌, 回身掌等基本八式。八卦掌流传至今已有多个流派,掌法名称有所不同, 每派的具体练法各有千秋,但大多都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从最基本的单换掌开始,逐步完成八掌转换连接。基本步伐是:起、落、摆、扣四种。它的运动特点是:一走、二观、三坐、四翻。这些特点让习练之人在不断的走转之中达到心身并修,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升降开合,体现了内家拳的真谛。八卦掌的击技具有逢硬即软,不通就转,直退侧攻,近逼上下,扳拦截扣,膝打肘靠的特点。如要功夫上身,须倍下苦功,坚持不懈,才可至全身上下浑然一体,才能谈得上击技。八卦掌可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按高、中、低三种不同的拳架,而且锻炼不受场地的限制,只要有一块比较平整的地块就可以锻炼,经常练习能够使人心身健康,增强人体的素质。是当今提倡全民健身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八卦掌练习方法如下:
第一步:定架子, 就是慢慢地规规距距地按要求去练,不可图快,要一招一式扎实掌握,定好架子就是八卦掌打基础的阶段。
第二步:活架子,即步法不停,换式时也如此,以锻炼手、眼、身法步的灵活协调,走起来如游龙飞凤,潇洒飘逸。
第三步:变架子,可以把八卦掌的每一掌随意穿插练习,变化万千无穷无尽。 要想八卦掌用于搏击实战,其中功夫却是用汗水、时间和正确的锻炼方式所积累下来的。 八卦掌的功夫是建立在走转的基础上的。董师祖所言:走为百练之基础,百练不如一走。习练之人每次练习可以由少到多,坚持练习。走圈过程中不能休息中断,如换式也应如太极一般一手接一手其势连绵不断,一股劲练下去,不可中断。断者,散也。建议每次练习的时候保证一百圈的运动量或者确保半小时的时间量,这样就比较容易有气沉丹田的充实感,而且全身的劲、气流动也会让人感到运动后的舒畅,双手会感到充满劲力,似乎手掌都变得厚实有力。 单换掌是八卦掌的基础,要求练习者一掌前伸,一掌护前掌肘下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裹胯合膝、虎口圆撑、五指微扣,双手感觉是在抓抱篮球一般,劲力达到五指,既是外顶内按。通过“舌抵齿扣、提肛溜臀,气沉丹田”的心法,结合“里直外扣、半起半落”的蹚泥步,加上合膝、拧腰、裹胯的方法练习。只要架正、气通、意合就可以加强八卦掌掌力和由此产生的螺旋力。这样,经过不断的练习,积累在走转换式之中逐渐打通全身筋脉,平衡阴阳,提高了身体的免疫力,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也具备了击技的基础。 有不少爱好者有过这样的问题:练习八卦掌时容易产生胸闷气涌的现象,这是其实用拙力、憋气的表现。容易伤肺伤胃。练习时要呼吸自然,不要憋气,如果肌肉紧绷,便会动作僵硬,影响内劲运行,容易造成以上后果,练习八卦掌应该避免这个现象。 武术的最终修为是以移动速度来体现的,但是各家门派练法各异,八卦掌的移动就是在走圈的基础上的。走圈的时候步似蹚泥,脚步要稳,身形不可太高,前脚轻迈,后脚蹬劲,足心涵空,刚开始的时候总会有左右晃动身体不稳的现象,只要坚持下去多走就会好了,如果头晕,眼球稍微转动一下就不会晕了。气沉丹田要以自然呼吸为主,到了一定基础,再以动作配合呼吸。甚至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以及胎式呼吸法等。但是一定要在明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锻炼。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喜欢传统武术的朋友们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以及传统武术的锻炼程序问题,锻炼时间不能保证,而且觉得单换掌简单,没有体现八卦掌的无穷无尽变化莫测的道理。鉴于此种情况,我认为不没要过多地追求招式的繁复,把精力用在走圈的过程中多一些,每一掌转换多走几圈,每一步要走稳,体验单换掌的感觉。单换掌走好,再学习其他的就很容易了,否则脚底不稳气往上浮,终究不能体现八卦掌的魅力。 总之,练习八卦掌,只要多坚持锻炼走圈,细心体会劲力,不断推敲琢磨,做到行走若龙,转动如猴,换式如鹰,步如蹚泥,手如拧绳的要求,达到掌法多变,腰如轴立,能够在击技上形成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伺机而打、打了就走、走了又回、回身即打的效果。 走是长生之宝,百炼之祖,走圈的时候气息最容易向下行气,通过以意领气、气沉丹田,才能够练出八卦掌的内劲,达到疏通经络,强健体魄的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