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雅欣:带你了解中国年文化

 恶猪王520 2019-02-03

又是一年春节时,金猪迎春话新年

春节是举国欢庆,春节是全家团圆

春节是美食佳肴,春节是文化盛宴

从放鞭炮到喝屠苏酒,从挂桃符到贴对联

有传说,有轶事,有传承,有发展

曹雅欣老师带您走进春节课堂,一起聊聊过年那些事儿  

本期专家

曹雅欣

青年文化学者

北京华夏明德传统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我们现在讲的“春节”,其实就是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说的“元旦”。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是日子的意思,“元旦”这词的意思,就是指“初始之日”,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所以元旦,这就是古人心目中的春节,因为元旦指的,就是阴历一月初一那一天。今天我们都习惯了把公历一月一日称呼为元旦,而这样的习惯,其实是从民国时期才开始发生转变的。


正因为元旦的意思是“初始之日”,所以元旦也常常被称呼为“元日”。


像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那首由宋代王安石所写的新春诗,它的题目就简洁明了的叫做“元日”。


这首诗在今天也最为常用,常被用作拜年。而这首诗所描写到的关于过年的风俗,大家也一定会感觉不陌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在写除夕的夜晚。在那燃放鞭炮的热闹中,旧岁已经辞别了,在那屠苏酒的醉饮中,新一年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



其实,这里说的燃放爆竹、喝屠苏酒,都是春节所特有的驱邪避灾这种古老风俗的行为留存。


因为在传说中,年,是一只极具破坏力的恶兽,每到除夕就会跑出来为祸人间。


但这只凶兽,非常害怕红火热闹的景象、也害怕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所以人们就会在除夕这一天,在家里贴满红色的对联、福字、窗花。


人们都穿上红衣服,再燃放起爆竹,就能吓跑年这只怪兽,这样,就平安度过了“年”了,这叫过年。


屠苏酒呢,是由屠苏草浸泡而成的药酒,也有驱邪防疫的药效。所以王安石写的这两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其实是在民间热热闹闹过大年的行为里,可以令人窥探到,人们充满仪式感地去送走旧年、祈求新岁平安的心理反射。


王安石这首诗的后两句,就是在写迎来新年第一道曙光的大年初一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是日出光亮的意思,这句诗不仅点明了从除夕到初一的这一个时间的跨度,而且还含蓄地传递出了一个过年的行为,就是守岁


不然,人们是怎么在夜晚的烟花爆竹里、推杯换盏里,就转场到了“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日出新年呢?那是因为,中国人都要在除夕这一天熬夜不睡觉。


现在民俗也在说“三十晚上熬一宿”,那为什么要熬一宿呢?


那是因为人们要通过守岁,亲身守望着旧岁辞别、新岁来临的过程,这是一种时光流转的体验感,也是一种珍惜光阴的教育过程。



在守岁的这一夜,家家户户都要灯火通明,把屋里屋外的灯全都点上,人们要用光明来迎接新春,用光亮和希望的力量来跨年,这谕示着新一年会富贵亮堂、吉祥如意。


往深里说,守岁,是中国的每一个家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在用敬畏又欢迎、郑重又诚恳的方式,去从黑暗到黎明地细数光阴、去从寒夜到日出的迎接新岁的到来


而守岁这个风俗,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大约一年里是最名正言顺的一次熬夜了。


守岁之后,我们迎来了“千门万户曈曈日”。


在这新一年的清晨,人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看到了“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里就涉及到了“桃符”这个令我们比较陌生的东西了。其实,桃符,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原始版的春联。


大约从周代开始,人们会在自家门前挂上桃木做的木板,桃木板上刻着降鬼驱凶的神仙名字,而且一挂就是一整年,到了新一年再把前一年的桃木板摘下来、换上新的悬挂,这个桃木板就叫做桃符。


到了五代时期,有一个皇帝是后蜀的末代君主,名叫孟昶,他率先在旧有的桃符上,写下了一副对联,并且挂在自己寝宫门口。


这一幅写在桃符上的对联,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对春联。


这副春联写的词也很像是后来我们常见的贺佳节词了,写的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到了宋代以后,由于纸张的普及,人们广泛地在门前张贴纸质的春联,代替了悬挂古老的桃符。所以春联,就是升级版的桃符。


现在的春联内容都非常固化了,就是在歌颂新春,比如最常见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等等。不管写的是什么吧,其实就是王安石这首诗里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


如今过春节,还有很多人家门口会贴上崭新的春联、喜气的福字,这些,都是“桃符”这一古老事物到如今的演变。



在古代,春节也是一家人祭祖的大日子。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祭奠先贤被推升到了国家大事的高度上。在今天,即使我们家中都很少会再供奉祖先牌位了,但是除夕祭祖这个形式,依然潜移默化地保留和传承了下来。


它是以一种什么方式来体现的呢?那就是:过年回家,回家团圆!


即使春运的票再难买,人们也要不顾一切地奔赴家中,去和家乡的父母亲人、父老乡亲团聚。其实,这正是对家族文化、对宗族亲情的一种高度向心力的体现。对于家中长辈要去礼敬、去尽孝,这就是在接受他们的关怀与教诲——而进一步来讲,这就是对于家风的传承、对于家教的维系、对于家文化的认同与凝聚。


所以,过年回家,这是中国人过春节不变的主题。至少,在春节这个以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节日里,也是要尽可能地去做到一家团圆。因此我们可以说,年文化的主题,就是家文化。


那么,今年春节又到了,你,回家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