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古代还是在近代,军中都有一个严规:战前绝不能喝酒。然而,在我军历史上,出现了唯二战前可以喝酒的将领,那就是开国上将许世友了。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如果把许世友一生喝的酒用解放牌卡车装的话,起码要装上三四车才能装完。有人曾提出质疑,回答是“如果你喝了酒也能像许世友一样打仗,那你也可以喝。”可见,是否喝酒其实不那么重要,喝了是否上头、是否误事才是关键。 那到底什么样的酒才是不上头、不误事的好酒呢?今天我们从历史上的三大主流香型——酱香型、浓香型和老白干香型入手,分别选择他们代表品牌中最贵的白酒:衡水老白干1915、飞天茅台和五粮液来做一次评测对比。 不上头:衡水老白干更胜一筹 小编作为白酒爱好者,品鉴了无数种白酒,个人认为,不同香型的白酒就像风格各异的美女,难说优劣,各有特色,但好酒的标准非常简单,那就是健康。大家定义的好酒,其实最重要的是喝了舒服,对身体负担小,其次才是风味、口感。 正所谓“好酒不上头”、“上头的就不是好酒”,这已经成为中国酒文化爱好者的共识,在军队中更是如此,如果你喝了酒之后头晕恶心,头痛难忍,那你便是喝酒上头了,证明你喝的酒并不是好酒。 小编分别试了衡水老白干、茅台、五粮液三种,虽然后两种号称也是不上头,但其实一是因为价格因素,大家喝的不多,真喝多了第二天难受只有自己知道。这次小编特地拿1915做了“破坏性试验”,晚上和几个朋友一起喝了两瓶,第二天起床,的确身体感觉负担很小,相比起五粮液和茅台喝多第二天的感受,人更清爽,起个床,那种晕乎的感觉就散了,真的是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与生活,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喝老白干不上头”的确名副其实,喝完老白干第二天的感受让人不得不服。 小编特地去研究了下为什么老白干能做到“不上头”?这才发现,这和他的酿造工艺息息相关,其他香型想模仿都模仿不来。 衡水老白干之所以相比酱香和浓香型能够做到不上头,与其地缸发酵工艺有着密切关系。发酵过程中,陶制地缸在酒醅外面,形成一道坚固的围墙,能够阻挡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侵入。而且缸体积较小,和周围土壤接触比表面积大,由于地温较自然温度稳定,发酵升温更容易控制,也可以帮助益生菌更好的繁殖,产生独特香味成分,让酒质更加纯净,使得杂醇油含量(导致上头的主要物质,会引起脑部血管收缩,从而造成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引发头痛)要低于其他香型的白酒,不仅低于原国家标准的1/4,更是不到酱香型白酒的一半,实属厉害。 这样看来,如果想要更不上头,还是得选择衡水老白干更好。 五粮液香气最为浓郁,衡水老白干1915饮后酒气淡雅 除了比较不上头外,香气、口感也是衡量香型白酒的重要评价标准。 首先对比下香气,打开三瓶酒后,浓香型的五粮液香气最为浓厚,能轻易充满整个房间,酱香型的茅台次之,酒气最淡的是老白干香型的衡水老白干1915。 再倒出一杯品尝一下,五粮液品尝时能感受到一股较深的辣劲,颇有一种川派的特点,如果南方人或沿海一带的人喝可能会不适应,毕竟他们口味更清淡些,所以适合的人群相对较单一。茅台作为酱香酒的典型代表,入口不比五粮液的辣,更为醇厚,但酱香味让茅台喝起来味道稍怪,可能大部分人并不习惯,而作为衡水老白干1915,入口时感觉酒体细腻醇厚,不辣但又有白酒的劲道,口感很丰富,入口顺滑,但入口后又能感受到食道微微发热的舒适,虽然香气不大,但是余味持久。 可以说,五粮液就像一位性感火辣的美女,初尝最为惊艳,过于浓郁,对舌头刺激较大,酒过三巡,就会品菜而不知其味,喝多后身上酒气也比较重;衡水老白干1915就像一位现代知性美女,初尝不惊艳但非常舒适,正是由于其淡雅,所以能够做到不压菜味,饮后身上酒气也比较淡,让周围的人感觉非常舒适;茅台就像异域风情的舞娘,口感特别,其余方面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衡水老白干之所以能在1915年茅台“一摔成名”的那场赛会上获奖高于茅台,大概和他的口感不无关系,更为接近国际烈酒和外国人喜好。相信在国际化的饮酒趋势下,衡水老白干或许可以解决茅台走向国际的口感壁垒,代表中国香型白酒走向国际舞台,一改中国白酒口感难以被外国人接受的情况。 俗话说,先有食才有饮。饮是食的衍生品,也是饮食习惯的传承、惯性,不管是酱香型的茅台,还是浓香型的五粮液,抑或是老白干香型的衡水老白干,都是人们对口味追求的一个体现,以上只是一个评测最终表现,饮酒喜好还是因人而异。 但言归正传,假如要我推荐一款香型白酒,我想,衡水老白干最得我心。一来,不上头特点突出,喝完身体负担小,这对于场要应酬饮酒的人来说,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它入口细腻醇厚、香气清雅,在如今健康化趋势下,就如菜品大家越发追求口味清淡、少盐少油一样,喝腻了浓郁的味道,清淡化正在回归。不可否认,茅台仍是中国白酒龙头企业,但在健康饮酒的趋势下,衡水老白干凭借着香型优势独树一帜,成为白酒中的一股清流,相信在新时代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