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规》11:揠苗助,徒且误

 道德经学用 2019-02-03

我在新闻里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让我想到了《父母规》中所说的一句话:“揠苗助,徒且误,定静虑,智慧足。”

 

一位刘女士,从小就是同龄人中的“高材生”,一生戎马光荣,毕业后留校任教,因成绩优异,一路披荆斩棘,35岁就已晋升为教授,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和干部。

而她的爱人梁先生是公务员,也是能干又有才。

 

但他们的女儿素素却让她大跌眼镜!

素素从小语言、运动能力都很差,上小学以后成绩更差,每次考试,分数总是班上倒数。

 

这让刘女士感到很没面子,她总认为:自己夫妻俩都是精英,按照基因遗传,孩子怎么可能不聪明?

所以,让女儿“优秀”起来,成为了她终身的事业!

 

从此,她天天逼着孩子吃保健品,结果素素四年级就来了初潮。

她把孩子所有时间都排满,请了各科家教进行一对一辅导。效果是显著的,那年女儿第一次考了全班第一。

 

但素素被选送参与智力竞赛,全过程中,居然一次抢答器都没按上——因为她反应慢,还没听懂题,其他的同学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素素说:我在团队活动里总是拖后腿的那一个……

 

后来,刘女士为了让孩子考上好大学,花光了家里积蓄,请来了各种知名家教。

经过日夜严格训练,素素被训练的只要看到题目就知道解题思路,终于,书呆子上了名大学——素素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刘女士总算满意了,认为素素的智力终于被开发出来了。拿到成绩那天,刘女士大哭一场。

父亲梁先生更是对她感激不尽:“如果不是你,女儿就废了。”

 

本来素素以为可以享受一下大学的自由时光,可现实很快扑灭了她——她的高数成了班上唯一一个不及格的人。

于是,素素的大学生活依然回到了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的状态里。

 

她在日记里用“可怜”来形容自己和妈妈:

聪明的妈妈生了个不聪明的孩子,不肯接受现实,可怜!

不聪明的孩子有个聪明的妈妈,被拔苗助长,可怜!

 

大四吃散伙饭时,素素喝了很多酒,说:“毕业了,大家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走向社会,自力更生了。而我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不用学习了。这16年的读书生涯太累了,累得我很多次都不想活了……”

 

毕业后,刘女士为了保持女儿的“优秀”,托了各种关系,将素素弄进大连一家专事海事官司的律师事务所,给她找了一个业界十分有名又严格的律师,作为师父!

 

但素素上班第一天就觉得自己胜任不了事务所的快节奏,很多工作她都做不了。

师父总是生气:“你做不了,为什么不求助别人?你知道耽误一天,得损失多少佣金?”

 

当素素告诉师父同事不肯帮忙时,师父更火了:“你平时不注意交往,人家凭什么帮助你?是不是还要我教你如何向别人求助?”

慢慢,素素成了单位里最可有可无的人,既没有能力、有没有才艺,也没有人注意……

 

她想去乡村小学做一名教师。但妈妈再次断了她的念头:

“留在一个好单位,你才可以找一个条件好一些的对象。你放心,只要你不辞职,碍于你爸的情面,这个公司永远不可能把你扫地出门。”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几天后,素素从21楼跳下,自杀身亡。

 

后来刘女士在她的电脑里面发现一封遗书:

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不了那种人。

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

我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许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

 

难道真的只有当孩子的生命消失时,我们才发现什么成绩、什么荣誉、什么工作,这些都不重要!

只要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活着,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吗?

 

所有的父母,我们真的应该来学习一下怎么做父母?

在《父母规》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之道,万物耀,爱他是,非我要。”

 

每个人都不应该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那样是没有快乐可言的!

我们生的是孩子,不是一件和别人比较的产品。

我们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他快乐的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

 

逯欣心

201923日,第34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