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今墨——疗心疾,调血且理气

 清茶清清 2019-02-04

心主血脉,脉为血府,然心血的生成与布达均需气的推动。施老治疗心疾,注重调理气血。他指出:气为阳,血为阴,阴阳协调是治病的根本

故对于心之阳气不足者,不宜久用辛温,当注意护阴,而对于心之阴血不足者,补血养阴之中又得酌加调气之品。

如“心肺两虚、痰湿壅肺咳喘案”王某,久病羁身,咳嗽多年,以致发作无时,稍动即喘,近来周身浮肿,心慌,心跳,苔淡黄,脉细弱并有间歇。诊断为肺气久虚,心血不足,气血失调,水湿不运之证。施老从调顺气血出发,既强心养血,又益气助肺,使肺气肃降而气平咳止。投药南北沙参、阿胶、龙眼、柏子仁、茯神、远志补养心肺之气血,配以紫苏子、杏仁、白前、化橘红、炙紫菀、赭石(旋覆花同布包)、冬瓜子、薏苡仁等,使气血调顺、咳止肿退。因血赖气运,气仰血濡,故气血同治而获显效。

又如“心血不足发热心悸案”邓某,久患心疾,心跳气短,过劳则胸闷气促,舌红,脉细数而时有间歇。辨证为心血亏损,阴虚发热,治当滋阴清热。主方青蒿鳖甲汤,在养血活血清热的组方中加入了砂仁一味,重点虽治血,然而却不忘沟通气血,血分药中加入气分药,既合常理,又独具一格。

另如“心脾两虚怔忡案”王女,心慌心跳, 夜不能眠,头晕目昏,且平素带多。此证为血虚气弱,必须调理气血,二者兼顾,初拟圣愈汤为主,又以补中益气汤、归脾汤随证施治,使心血和中阳之气均得以补充振奋。

气血两亏虚损案”刘女,因产后失血而致心肝脾三脏受损,心跳气短,头晕烦躁,夜不安寐,食不知味,终至不能工作而在家休养。此证辨证清楚,当以补血为治,但心肝脾三脏虽与血液生成与运转有关,但却不可忽视气血调和之关键所在。心主血则欲强其心,脾生血则欲增其源,肝藏血则欲调其疏泄,均离不开气为血帅的作用,养血必须调气。故以四物汤、五味异功散、附子理中丸等为基本方,汤丸并服,调补气血,终于收获全功。

心血运行不畅者,施老以丹参、三七为主,辅加菖蒲、远志,更常用瓜蒌、薤白、二陈及桂枝等调气活血。

如“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案”刘某,久患心跳气短,动则作喘,足部浮肿,诊为心功能不全。浮肿逐渐由足至腿,渐及腹部,腹围增大,胀满不适,脉来沉实。前医认为年髙体弱,屡进温阳健脾之剂,心悸、浮肿依然不除。施老认为本证为本虚邪实,腹水一证不能久攻也不能多补,贵在应急通变,立法补虚泻实,活血利水以治其标,行气活血以治其本,治心病仍需将调气活血摆在首位。立方参《苏沈良方》无碍丸(大腹皮60克,莪术、三棱、槟榔、郁李仁各30克,广木香15克,共研末,炒麦芽面煮糊为丸)并合五苓散之意组成行气活血之剂,终使气调、血行、水利而收立竿见影之效。后以桂附八味出入,温阳益气,行血利水而缓收全功。

又如“气滞血瘀胸痹案”康某,心慌闷痛,气短,行则气促,纳呆,大便不畅,脉乍大乍小,时有间歇。施老认为其气血失调,脉络阻抑,流行不畅,治当行气活血,缓解疼痛。药用黄芪、檀香、苏梗、桔梗、柴胡、薤白、桂枝、枳壳、丹参、当归尾、郁金、川芎、 远志等行气活血之品,汤丸交替,使心脏气血流通,机能恢复,心绞痛遂不复作。

评述:施老认为气血是脏腑功能得以发挥的物质基础,不容忽视二者互相化生、互相依存的关系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生理作用,所以提出将气血二者增入八纲之中, 名之曰“十纲辨证”。气血为一整体,十纲又是一整体,其对治病当时时注意整体观,他予以了极高度的重视,值得我们临证效仿也。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