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育天下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平台 学习圣贤、践行孝道、弘扬中国文化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转自今现在说法 历史感应 不昧因果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现代社会讲求竞争,可是中国人的祖训却教人们:做人要忠厚老实。身处现代社会,难免会觉得古人的教诲迂腐,看到老实人常吃亏,就越发会怀疑:祖宗教诲是不是过时了?的确,从短期利益上来看,竞争会带来发展;但是,长远来看,就不难发现,老实厚道、谦让吃亏,的确让身心安稳、家道持久。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西汉名臣曹参的人生经验。 曹参——忠厚的智慧 曹参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公元前二〇九年,他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抗秦国,是汉朝的开国功臣、贤德相国。曹参生于乱世,成于世乱,却为天下带来太平,实现了人民修生养息、社会恢复生产,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这让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成就了曹参拨乱反正的功业呢? ▲曹參 其实,曹参的才能不是最突出的。运筹帷幄方面,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方面,比不上萧何;攻城略地方面,又不如韩信。但是,曹参最难得的,恐怕就是为人忠厚了。曹参在打天下时,虽然屡屡立下战功,却一直坚守本分,忠心耿耿,从不居功。直到汉朝成立,大家论功行赏的时候,才有人说起他的付出与成就:身上受伤七十多处,曾经攻下了两个国、一百二十二个县。 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请曹参去齐国辅佐长子刘肥。曹参就请教各位学者:「如何才能实现社会发展、人民安乐?」许多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此时,他听说有一位名叫「盖公」的人,很有智慧,就派人送上厚礼请教。盖公说:「治理一个地方,最可贵的就是清净,让老百姓自自然然得以安居乐业。」盖公所说的「清净」,就是无为而治,尊重民间约定俗成的做法,予以因势利导,从而顺理成章地成就安定和谐。那些新官上任,别树一帜、改弦更张的做法,会让刚刚摆脱战乱的劳苦大众疲于应付、不得安宁,政策自然难以长久。曹参于是就把最好的房间让出来给盖公住,请他出谋划策。就这样九年间,齐国实现了社会安定、人民富足。 高祖去世之后,汉惠帝继位。第二年,丞相萧何也去世了。萧丞相在去世前,特别向皇帝推荐曹参接任。于是,曹参在离开齐国的时候,特别叮嘱他的后任说:「千万不要扰乱监狱和集市,因为这些都是不法分子得以落脚的地方。」他看到对方听不明白,就又解释说:「让不法分子也有个容身的地方,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从这个对话中,可以看到曹丞相对坏人也能心存厚道、念念想著让人民都能安顿下来。曹参一生,但凡见到别人有小的过失,都会避而不提,不将他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里。 曹丞相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一些不善言辞、为人厚重的长者来服务朝廷。当他遇到一些说话刻薄的、沽名钓誉的人,就会斥责他们,不让他们担任公职。这样一来,国家宽厚、务实的风气就渐渐形成了。这种质朴厚重的风气,今人依然可以在汉代的石雕作品上感受得到。 ▲汉武帝茂陵前的石雕牛,雄浑而又质朴、线条简洁而又生动。折射出当时社会的质朴与厚重的社会风气。 在典章制度方面,曹丞相一切都遵从萧何的政策。汉惠帝看到,还以为是新丞相失职了。曹参就卸下自己的官帽禀报说:「陛下与高祖皇帝,谁强一些?」 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比?」 曹参又说:「陛下看我和萧丞相比,谁更贤明?」 「似乎萧丞相更贤明一些。」 「陛下说得对!他们平定天下、制定法度,我们来遵循,不也是很好吗?」所以,史称曹丞相执政是「萧规曹随」。 ▲蕭規曹隨 虽说是萧规曹随,但是,要实现朝廷上下和睦、务实,却并非易事。面对大家各执一词,丞相便以喝酒来应对。对于那些前来论政的人,丞相就请他们喝酒,不给他们讨论的机会。就这样,刚刚从战乱中走出来的汉朝,就在丞相的平静、善巧之中,得到了修养和发展。 曹丞相去世后,儿孙们各个都封了爵位,而且世代相传直到汉朝灭亡——这在开国功臣中可以说非常少见,即便是萧丞相的后代也没能世代保住爵位。作为开国元勋,萧何的名声高过曹参,但是,论后代子孙,却是曹家胜过萧家。从中可以看到,忠厚老成的品格,蕴含著弘大的智慧,能够成就长期的稳定和发展,汉朝如此,今天亦然;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可以说,仁爱、宽容与忠厚,是实现社会安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学历史 说感应 知善恶 明因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