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性发热缓解案例

 醉牛988 2019-02-05

作者 井底之蛙

患者邹某,32岁,2013年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过2次,肿瘤有明显缩小,最近一年以来,肿瘤又开始有增大趋势,颈部出现多个包块,不断增大,患者自觉精神体力均较前变差,因为恐惧化疗以及手术,尝试使用中医治疗。

患者曾经在2014年冬天因为化疗后咽喉肿痛长期不能消除,向我索求一方,我短信给予:射干40,生甘草40,桔梗40,桑叶40,一剂而除。

2015年初,患者来广东寻找中医就诊,医院的中医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明显。自进入7月份以来,患者每天凌晨45点都发高热,最高达到40摄氏度,每次都是靠退热药控制,如果不服用退热药则持续至中午甚至下午,第二天再发,每日如此,即使不发热,患者的体温也保持在37.5度,病人精神体力变差,下肢发软。并且病人感觉鼻咽部,颈部左侧包块明显变大。

为求稳妥,我给病人熬药,接到家里观察。

当时见到病人面色尚可,身热蒸蒸,有汗,发热恶寒交替出现,鼻塞不通,脉象洪大稍有力,略弦,病人诉大便正常。

我考虑患者内热蒸蒸,大热大汗,想是表证已经解除,但是夏天到处空调,不排除有轻微表证,患者脉象洪大有力,病根在内热炽盛,脉象弦并且寒热往来,是有少阳证,颈部左侧包块也在少阳经。遂给予三阳通解之法,依照经验,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葛根连翘。

柴胡叶40 黄芩20 生龙骨20 生牡蛎30 茯苓20 姜半夏20桂枝20 党参20 生甘草20 生姜50 连翘30 大黄20 厚朴30 枳实20 柴葛根40

一剂药,现煮现服,并且给予针刺改善鼻塞症状。

患者服药后继续汗出,无排便,但是体温丝毫不减。针刺后鼻塞稍有缓解。

第二次煎煮的药物让患者带回服用。患者服用后体温丝毫不减。第一方基本无效。大黄没有后下也是失误。

第二天,患者再次来服药,仍旧在发热,我考虑到三阳经邪气清除后,高热仍然不解,必然是肠胃中有湿热秽浊积聚,不是一般清热以及疏散风热所能解除,患者自诉大便可,不可相信。观察患者脉象仍然洪大有力,略弦,于是加大了通腑泄热的力度。

处方

柴胡叶50黄芩30 生龙骨30 生牡蛎40 茯苓20 姜半夏20 桂枝15 党参20 生甘草30 生石膏60 知母20 生大黄40(后下)厚朴60 枳实30 连翘50 芒硝30(分两次兑入)

现煮现服,兑入芒硝15,患者服药后没有特殊感觉,高热仍然不退,针刺后鼻塞有好转。

第二次煎煮的药物(已经兑入15g芒硝)患者带回家自己服用。患者第二天早晨告诉我大便泻下臭秽之物甚多,但是高热丝毫不退。

第三天当天我就离开了广州,去深圳开办中药学培训班,后来又从深圳去南昌学习姚氏经方,十余天后返回广州。

回到广州后询问患者情况,患者回答说服用药物后高热持续一天,达到40.5摄氏度,以前从来没有达到如此高温。第二次服药大便也泻下很多。高热整天不退。

但是第四天整天没有发热,以后一直到现在,即使发热也仅仅是在37度到38度之间,不发热时体温就正常。已经十余天了。不发热以后,患者精神体力较前有好转。

这个案例算是短期控制了癌性发热,效果能维持多久,就不知道了。

1.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在平时的诊疗过程中,很多医生认为患者自诉大便正常,就不考虑肠道湿热积滞,是不完善的。现代的新社会,胃肠道积滞,十之八九,年龄越大的老人,越严重。

2.宣泄郁热的药物服用后,短时间内有可能出现体温更加升高的现象,这应该属于鼓邪外出的阶段,不需要惊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