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国的奋斗历程:从卿大夫到一方诸侯,长达两个半世纪的努力

 hzq114 2019-02-05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其最初只是晋国的一个卿大夫封地,首任受封者是毕万,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受到重用,晋升为大夫。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命毕万灭姬姓魏国,因毕万有功,晋献公就把魏地封给毕万,毕万以封地为氏,魏氏由此而来。

前636年,毕万之孙魏犨(chōu)随公子重耳(即晋文公)出亡有功,重耳回国继位后,令魏犨承袭魏氏的封爵,列为大夫。

魏犨之后魏氏长期都是晋国国内的重要政治力量,开始是忠于国君,不过后来嘛,卿大夫们就开始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打算了,晋国公族虽弱,却也是有的,所以奋斗第一部,就是联合其他卿大夫灭掉公族。

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国宗室内部出了隔阂矛盾,六卿借机行“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正义”之事壮大自己的力量。

六卿也就是六位卿大夫,即赵氏、智氏、韩氏、魏氏、范氏和中行氏,公族的祁氏和羊舌氏就成了炮灰,他们的封地也成了六卿瓜分的财产。

这场消灭公族的政治斗争的结果是“晋益弱,六卿皆大”,其中领头人赵简子威望自是大涨,魏氏还不是最出彩的。

公族灭掉了,国君还灭不得,六卿就从当初的同心协力,演变成内部划分战队,各自争斗,而国君也试图在六卿内斗中夺回权力,那打得可真是你死我活。

六卿争斗以范氏和中行氏的落败告终,两个卿大夫为了活命,逃到了齐国。四卿于是瓜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其中为首的智氏圈占最多,实力最强。

智氏的老大智伯由此成为晋国的实力派,不免目中无人,欺压另外三家,结果阴沟里翻船,被其他三家搞了。

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家,一起做掉了智氏,三家瓜分智氏的地盘,韩赵魏三家就成了晋国实力最强的三位卿大夫,国君在他们眼里就是个渣渣。

三家在灭智氏之前就有协议,大家你好我好一起怼智氏,所以三家的实力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虽有强弱,却并非悬殊,而对三家的每一家来说,当务之急已经不是吞并另外两家,而是搞掉名存实亡的晋国,让自己成为名正言顺的诸侯。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赐赵、韩、魏为诸侯,三家正式升级,也被周围各国所认同、接纳。

从前661年至前403年,魏国经过数代君主的辛苦经营终于得到天翻地覆的转变,并不断壮大势力进入战国时代,迎接属于他们的无上荣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