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掉进盲目消费,追风跟潮,死要面子活受罪,被名牌和奢侈品牵着鼻子走的商业陷阱。 本期为徐国静老师“当孩子遇到钱”系列之四。 自控力也叫自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小时候自控力强的孩子,到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比同等智商的孩子要高20%。在儿童期显示出良好自控力的孩子,在成人期极少成瘾或犯罪,并比那些冲动型宣泄型的孩子更健康更富有。 左脑主管创造性思维:如艺术、音乐、空间能力、还有情感和直觉反应、洞察力。人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源自左脑,人的坏脾气和负面情绪也来自左脑。如果激情携带正能量,就能变成创造力,如果激情携带负能量就会变成坏脾气。 4岁之前,在孩子第一次使用哭闹等威胁手段时,父母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清醒地知道这是6岁前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但一定不能心软,也绝不要退让,这是帮助孩子启动左脑,控制情绪的最好教育时机。 一个人不能控制负面情绪,永远长不大。负面情绪是造成心理疾病的祸根,焦虑症、抑郁症和人的心里积累太多垃圾情绪有关。帮孩子启动左脑,管理负面情绪,是早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课。 中国有句古话“习惯成自然”。在家里,孩子如果习惯了靠宣泄负面情绪能获得所要的好处,等于助长了这种能力。离开家以后,还会依惯性而为,继续使用这一武器,结果,不断遭到挫败。因为社会不需要眼泪,财富和成功从来不青睐负面情绪。 购物欲是最直观最简单的方式来看孩子的自控能力。而这也是家长对他们培养初期自控能力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在孩子眼里,花父母的钱是花公家的钱,不心疼,也不需要计划,而自己手里的钱,纯属私有,拿出来花就开始掂量了。私有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主意识,调动孩子自我管理欲望、时间和金钱。 钱在孩子的手里,变成她的私有财产,让她自由选择时,她就开始动脑子盘算,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 为什么有些人活得不开心,活的纠结,不是因为缺吃少穿,而是因为欲望和金钱不断打破心理的平衡。自控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能否获取财富和成功,能否获取幸福和快乐。 培养孩子自控力,首先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分辨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欲望程度。需帮助孩子划清“三个要”的界线,避免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因为无法辨清自己的需求,因缺少自控力而误入迷途。 让孩子说出她能要的,她能要什么呢?这就要和孩子讨论钱,你能要什么,完全取决口袋里的有多少钱,而不是心愿和欲望。和孩子一起画出根据自己兜里的钱,可能购买的商品。 要让孩子懂得我想要的,我需要的和我能要的之间渐变关系。 徐国静,诗人、教育专家、演说家,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月亮基金创始人,MYMOON创新教育的领导者、实践者以及国学文化的传播者。 《当孩子遇到钱》结合国内外大量儿童财商教育成功案例,将财商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直击中国家庭教育的盲点和误区,向家长传授简单、实用、有趣的财商教育方法,让孩子的财、智、情三商均衡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