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访谈】方理刚教授:关于心力衰竭的具体药物治疗主要有哪些

 德寿堂图书馆 2019-02-06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其死亡率高于部分恶性肿瘤,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但大多数人对心力衰竭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都极低。为了让全民更好的认识心衰了解心衰,“心随访”特邀北京协和医院方理刚教授就心力衰竭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深入交流~



心随访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心衰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患者的口服药有很多,很多患者提到吃药就会担心有副作用,请问心衰患者是否需要终身服用药物?哪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哪些药物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调整?



方理刚教授

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首先考虑患者体内有没有过多的水分,因为心衰患者衰竭的心脏不能及时将多余的水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心功能下降,通过肾脏排出的能力也会下降,体内会聚集水分,所以要用利尿剂把过多的水分排出,这是第一步。


利尿剂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呋塞米也称速尿,这种利尿剂比较常用的,且对于多数患者效果不错。如果心衰患者心功能很差,同时肾脏的功能也不太好,也许在开始服用时利尿效果并不理想,这时需要不同种类的利尿剂搭配服用,刚才介绍的呋塞米就可以和其他药物搭配,比如螺内酯又称安体舒通,和速尿的作用机理不一样,搭配服用利尿效果会更强,同时较少电解质的丧失,也会相对减少副作用。另外速尿还可以搭配氢氯噻嗪达到同样增强利尿的作用。


对于利尿剂,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患者可以通过观察,比如下肢水肿的程度,观察下肢水肿是否消退,如果水肿严重,且出现气短,症状有所加重,可以自行增加一点利尿剂的剂量,同时要记录出入量,其中入量是所有的水分的摄入,包括粥、水果等,出量是患者的集尿量。说到记录出入量,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测体重,体重在短时间之内明显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体内水分的变化。具体的测量方法,晨起后在相同的条件下,穿同样的衣服排便排尿后测量,如果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的增加,就可能是体内的水分增多了,可以增加一点利尿剂的剂量,所以利尿剂是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的。另外在服用利尿剂的同时要注意补钾,防止体内钾的流失。


利尿剂的种类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普利类和沙坦类的药物,比如利钠普利、培哚普利等,如果患者服用普利类的药物会出现咳嗽等症状,可以换沙坦类的药物;第二种是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的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第三种是螺内酯。这三种药物对于心脏功能收缩不好的患者,都能够延长寿命、改善预后,但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因为药物本身具有降压功效,如果剂量太大,可能出现血压降低,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同时要定期随访、按时复诊,医生再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另外患者自己也要多注意,每次服药后如果出现头晕的症状,要及时测量血压是否降低。每次量完血压心率等,要把数据记录下来,这样下次再复诊时,可以给医生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


目前还有一些新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比如沙库巴曲结沙坦,比上述药物更具优势;另外一种药物是伊伐布雷定,用于心衰患者减慢心率;还有一种新型的利尿剂是托伐普坦,这种药物只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不影响电解质,如果服用其他的利尿剂效果不明显,可以服用这种药物,或者和其他利尿剂一起配合服用,尽快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进一步改善症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改善心肌能量的药物是曲美他嗪,当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肌能量代谢发生变化,需要利用这种药物来改善能量代谢。


心力衰竭分好多种类型,对于心功能收缩好但舒张不好的心力衰竭,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药物,只是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治疗,如果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要积极控制高血压;如果是由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要积极改善心肌缺血,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器械植入。当患者的心脏收缩不协调不同步,经过药物治疗3-6个月后,仍没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也具有不同步的证据,就可以考虑植入一种三腔起搏器,与普通的起搏器不同,能够帮助左右心房心室协调的收缩,这样心脏就会增加血量的排出,进一步改善预后。此外如果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指标不合格,同时心功能很差,就会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出现这种适应证的患者可以植入一种埋藏在皮下的体内除颤仪,能够减少猝死的风险。


总而言之,治疗心力衰竭有以上这些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除此之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饮食上要限盐,适当的运动,保持乐观的情绪,服用能够改善预后的药物,多数的患者能够拥有很好的生活质量,有的患者甚至连续十几年都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心脏大小完全回收。所以对于广大心衰患者而言,心力衰竭不是无药可医,通过正确的治疗、健康的自我管理,以及定期随访,是可以得到很好的预后和改善的。



方理刚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心内科副主任。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内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2005年曾在美国UAB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做Research Fellow。在北京协和医院经历了严格的内科临床训练,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和医疗保健工作。讲授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医学生课程(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等)。超声心动图诊断各种心血管疾病方面有20余年的临床经验。和心内科同事建立了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心衰团队,设立了心衰心肌病门诊。对心肌梗死、各类心肌病、高血压等引起的心力衰竭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Eur Heart J》、《J Am Soc Echocardiogr》、《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Echocardiography》、《Circulation Journal》等杂志至今发表大量中英文文章, 近10年余一直主持《中国心血管杂志》心血管疑难病例解析专栏。参与撰写20本专业著作,主译Mayo Clinic的《the manual of echocardiography》。2014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疑难性心肌肥厚疾病诊断技术研究)。为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欧洲心脏中国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全国常委,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超声心动图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北方分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金评审专家等。《中国心血管杂志》副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临床内科杂志》及《协和医学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