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内的联大旧址景致,最美之处莫过于梅园了。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内的梅园(图为《梅园记》勒石) 满园苍翠,内藏一泓清水,池畔有梅数株,隐于修竹翠柏之间,每当冬春之际,梅花吐蕊,暗香四溢,别有雅趣。
若溯及梅园由来,历史可谓久矣。联大新校舍南端,原本地势低洼,多有积水,后日寇空袭昆明,投弹联大,于此留下一弹坑,后反复渗水遂成一洼,学生戏称之为“小翠湖”。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梅园·砚池风光 一九四六年,联大结束,三校北返。临别之际,为纪念联大在昆八年艰辛历程及表达惜别之情,联大常委梅贻琦先生捐薪俸计旧国币伍佰万元,新浚“小翠湖”,又疏池畔泥土,植梅数株,遂成一玲珑小园。众人名之为“梅园”,以感念先生八年来的功德。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梅贻琦先生雕塑 梅先生与中华教育可谓居功至伟。先生一生矢志于教育,早年留学美利坚,学成归国后执教清华大学,历任教员、教授、教务长,自一九三一年出任清华校长,直至一九四八年。 在这十七年清华校长期间,梅先生为清华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其中尤以在联大这段岁月最为艰难。 1941年梅贻琦先生与原清华同仁合影 一九三七年,日寇无端发难,轻起战端,平津危急。为保存中华教育菁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长沙合组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火绵延,旋又西迁,于一九三八年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担任联大常委时期的梅贻琦 迁滇入昆以来,原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虽名为联大三常委之一,但却承三校之重托,成为西南联大校务工作的实际主持者和决策者,自始至终,八年有余。 梅贻琦一家在昆明 西南联大以兼容并包之精神,奉刚毅坚卓之校训,三校自始至终合作无间,相得益彰,于艰难困厄之中,延文化学术之命脉,育英才无数,造就教育史上奇迹,实有赖梅先生奔走庶务、百般操劳。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内的梅园入口 先生曾创立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其一生清白,生前一贯俭朴,逝后几无余财,身后之事也多赖好友门生帮忙。念先生之功德,逝后就安葬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内,并建“梅园”以作纪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梅园一角 概先生之德以梅喻,最为恰当——迎霜傲雪、临寒独放,品性高洁。也正如先生被世人所称道的“寡言君子”、“粹然儒者”。 |
|
来自: 公司总裁 > 《学校/民办大学/校长/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