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青馆古代珠玉研究推广文集之中原高古篇(四)高古红缟玛瑙圆珠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2-07

一、中原高古红缟玛瑙珠饰概述

中原大地西周珠玉经典时代的结束,迎来了东周的珠饰上的百花齐放。东周珠玉一度改变了西周时代组配用珠的严谨、程式化的特点,而突出了材质多样、器型多变、组配新颖的新风尚。在东周珠饰上最为称道的就是一种材质为红缟玛瑙的珠饰。这种红缟玛瑙在整个中原高古珠玉中发现较少,且等级较高。红缟玛瑙珠饰器型有多样,有圆珠、组配三通,管珠,佩饰等等,其中以圆珠的发现相对最多。在这个中原高古珠玉收藏、研究的新时代中,古珠圈出现了大批东周红缟玛瑙的仿品冲斥着古珠玉市场。对于我们如何鉴定、研究、收藏东周红缟玛瑙珠饰,在这里笔者以圆珠为例介绍一下高古红缟玛瑙的鉴赏。(图一)

图一 东周红缟玛瑙圆珠

二、红缟玛瑙名称的释读

《韩非子·说林上》:“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

《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极,失不能穿鲁缟。”

此两文中所谓的“缟”皆为白绢即轻薄的丝绸,而“鲁缟”则为鲁国生产的细薄精美的丝绢。

由此可了解到“红缟玛瑙”可以解释为“颜色鲜艳,质如丝绢的玛瑙”。(图二)

图二 红缟质地

三、东周红缟玛瑙圆珠的鉴赏

(一)料质特点

东周红缟玛瑙圆珠的制作因开矿工艺有限一般选用地层较浅的原料,这种”老料“风化较新矿严重,所以在质感和颜色上有一定差距。由于原料的稀缺仍可见伴有水晶矿质的珠饰成品,因当时加工时选料的特殊性、打磨工艺的精细加之数千年氧化致使水分散失,使得东周红缟玛瑙的视觉上给人一种宝光内敛、干爽、油润的感觉。(图三)

图三 料质

(二)工艺特点

1、成型工艺

圆珠的成型一般是将原料做减法,将其制成圆形的珠体。因其加工手法是手工成型,所以很难将其制成正圆,而是相对较圆的珠体。(图四)

图四

2、开孔工艺

(1)圆珠成型后对于开孔处不做处理。(图五)

(2)孔道一般双向对开,这样既有利于防止打孔打偏致使破坏珠体。

(3)孔道内壁水亮且伴有螺丝状纹理。螺丝纹有一定力度且水润,螺丝纹相对平行且粗细、深浅、纹间距不一。(图六)

(4)对于对打孔且错位较为严重的,往往可以看见孔底处存在一个小凸起(对于其是空心钻、实心钻还是凹头实心钻打孔所致仍在探讨中)。(图七)

图五 开孔处

图六 孔道内壁

图七 孔底处

3、打磨工艺

东周红缟玛瑙的圆珠在打磨工艺上十分讲究,一般来讲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其打磨牛毛纹,但仍有部分不见其打磨痕,其原因可能是精细的抛光使得打磨痕变浅甚至消失。可见打磨痕的圆珠其珠体的牛毛纹呈现多条短线来回反复琢磨形成,其特点是线条长短不一,粗细不一,纹间距不一,还应当注意牛毛纹的形态、凹槽包浆与外部包浆的一致性和打磨方向的一致性。(图八——图九)

图八 打磨

图九 不见打磨痕迹的

(三)光气包浆特点

东周红缟玛瑙圆珠宝光内敛,亮而不刺目,视觉上可见其干爽、油润。究其原因应当是当时的选料加之精细的打磨工艺以及数千年的氧化失水。(图十)中原高古圆珠中有部分圆珠在整体光气上有一定差异,即开孔处及周围光气较珠体其他部位略有暗淡,其可能是抛光工艺的限制或者长期佩戴使用磨损所产生。(图十一)

图十 珠体光气

图十一 开孔处及周围光气

(四)器形特征

东周红缟玛瑙圆珠其加工成型是手工制成所以很难达到正圆,一般是相对的圆形,观其整体可见其体型挺拔。其形制一般有两种状态,一是两端相对平缓的扁圆,而是圆度较好的相对正圆。(图十二——图十三)

图十二 扁圆形

图十三 较圆圆形

(五)神韵

神韵的观察应注意其料质特征神韵、器型神韵、开孔处神韵、打磨风格神韵以及光气特征神韵。

四、东周红缟玛瑙圆珠的收藏

对于东周红缟玛瑙圆珠的收藏,大家应当先多接触真品找到开门的标准器,细心观察并结合行业前辈的理论从而形成自己的鉴定方法,并在市场上实践以积累实战经验。最初不建议大家先接触伪品,应当找到真品的定理,以一个不变的量来恒定伪品的无数变量。(图十四——图十六)

真正的东周红缟玛瑙圆珠因发现较少,所以其价格一度飙升,但近些年作伪较多,高仿假货充斥市场使珠友难以分辨进而稍有不升之势。但是随着珠友的鉴别、研究的进步进而使得眼力的提高,一定能使大家具有去伪存真的能力,再次使东周红缟珠饰获得中原高古珠玉的“江湖老大”的地位!

图十四

图十五

图十六

感谢大家观阅

鸣谢:玉玲珑、黄百川两位老师。

特别鸣谢杜琳彤老师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