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三国志 有人说,诸葛亮北伐穷兵黩武,导致蜀汉“民有菜色”,可是在这种情况下,益州百姓为何纷纷怀念诸葛亮。 诸葛亮北伐并非穷兵黩武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次数及其频繁,有说“六出祁山”,有说“七出祁山”,总之似乎每年都在用兵,出兵次数十分频繁,多次因为粮草不是退兵,简直是徒劳无功,虚耗国力,诸葛亮北伐其实并不是穷兵黩武,而是稳扎稳打,准备充分的北伐,穷兵黩武,意为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然而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并没有随意使用武力,而是非常谨慎的,自卫反击战更是保家卫国的一战,北伐是“奉召讨贼”,为了兴复汉室,谈不上侵略。 北伐的实际表现并不差公元223年,刘备就已经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让刘禅认诸葛亮做相父。 公元225年,诸葛亮就已经平定了南中叛乱,稳定了蜀汉后方。 可是直到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才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这次北伐派遣赵云作为疑兵,进军斜谷扬言要攻打郿县,成功吸引魏国大将军曹真,之后主力出祁山,夺取魏国三郡。但是因为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撤退。这次北伐诸葛亮虽然失败了,但是仅仅损失了马谡的先头部队,诸葛亮的主力及时撤退,而且带走了三郡一部分人口,收降了姜维,且街亭之败损失的国力在诸葛亮的励精图治之下很快恢复,史称“民忘其败”。 同年,东吴周鲂断发赚曹休,大都督陆逊在石亭大破曹休,魏国朝廷为了报石亭之仇,大举增并东线,这年冬天,诸葛亮出兵进攻陈仓,但是匪夷所思的是,诸葛亮这次进攻只带了很少的粮草,并且兵力也没有带全,曹真刚刚回来支援陈仓,诸葛亮就撤退了。曹真派遣王双追击诸葛亮,被诸葛亮打败斩杀,从这儿可以看出,诸葛亮这次北伐只是为了减轻东吴压力,吸引魏军主力,而并非为了夺取城池,实际上曹真的大军已经到达东线准备进攻东吴,因为诸葛亮的出击陈仓,不得不班师回援陈仓。所以当诸葛亮目的达到,就直接撤退了。 几乎在诸葛亮撤退的同时,即229年春,陈式夺取武都郡、阴平郡。郭淮准备救援二郡,却在建威被诸葛亮击退,二郡从此划入蜀汉版图,也就是说,第二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应该可以算是同一次北伐,诸葛亮主要目的是减轻东吴压力,顺便夺取二郡,显然这个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 再之后是230年秋的自卫反击战,这是魏国大将军曹真主动出兵入侵蜀汉,诸葛亮的反击作战,更不能算是穷兵黩武,而且这次自卫反击战是以诸葛亮胜利结束,夏侯霸受挫于兴势,魏延深入羌中,在阳溪大败郭淮。天降大雨,连绵不绝,曹真受召班师。 直到第三次北伐2年以后,即公元231年,诸葛亮才发动第四次北伐,对手已经从曹真变成了司马懿。 上邽之战,诸葛亮打败郭淮,夺取陇西小麦。 卤城之战,诸葛亮打败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但是之后李严运输粮草不力,北伐军粮草不继,诸葛亮被迫撤退,但是撤退途中在木门道设伏射杀了魏国名将张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诸葛亮唯一一次因为粮尽退兵的。 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为了防止出现第四次北伐一样的粮草问题,准备了整整三年,同时设计出了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又联络了东吴协同出兵,诸葛亮又在渭滨屯田,做好与司马懿打持久战的准备。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峙了一百多天,直到诸葛亮病逝军中,司马懿追击撤退的蜀汉军队,却被姜维用计吓退。 民有菜色并非诸葛亮时期现在很多网文说诸葛亮北伐时期“民有菜色”,的确,正史记载民有菜色是有的。但是三国志记载的蜀汉民有菜色是蜀汉后期,那时候诸葛亮早就病逝多年了。明明不是诸葛亮时期的描述,为什么偏偏要说成诸葛亮时期呢?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即使在北伐时期,得益于他出色的治国才能,蜀汉的经济能力依然强大,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诸葛亮时期:“国以富饶”,算无遗策的贾诩称赞诸葛亮说:“诸葛亮善治国”。而据晋书等史书记载,同时期魏国经济濒临奔溃,民有菜色甚至最早是描述魏国百姓的,如果不是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北伐戛然而止,蜀汉还真的能够打崩魏国。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诸葛亮真的穷兵黩武,他们的生活真的民有菜色,有必要那么怀念诸葛亮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