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重心,往往属于微小的幸福

 fentouge 2019-02-07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微小的幸福》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看不到远方的幸福而焦虑迷茫,抑或麻木痛苦。事实上,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唾手可得。


 “每一个微小但闪亮的瞬间里,都藏着我们向往的生活。”由英国才子阿兰·德波顿主编的《微小的幸福》一书这样提醒我们。


阿兰·德波顿被很多评论家称赞为“奇才作家”,他聪明机智、博学多才,但并不卖弄学问,而是以智慧和幽默赢得好评。


他与索菲·霍华斯共同创立了“人生学校”,在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台北等全球12个城市设有分校。这些学校不教授传统知识,而是出版书籍、开设课程、制作视频,利用这些方式,教我们“好好生活”。


他们的课程和视频收获了高达3.4亿的观看量,出版的书籍也围绕我们最关切的人生课题,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微小的幸福》就是其中一本由人生学校出品的书。在这本书里,52件微小但美好的事情被置于放大镜下,供我们细细探索,为什么这些小事会让我们感到幸福,以此来让我们获得感知幸福的能力,认识到微小幸福的价值。


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有一种甚至七种疗愈内心的手段,让我们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幸福。这七个手段分别是:勾起回忆,带来希望,为痛苦正名,重拾平衡,理解自我,获得成长,得到领悟。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从以上七个方面共同研究这份幸福菜单。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勾起回忆


回忆总是透着琥珀色的光,散发着不经意的温暖,让人贪恋。比如外婆、一件最爱的旧衣服、一首百听不厌的歌,都能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 


垂垂老矣的外婆能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顽强,也能意识到人生即将终结。


一路走来,她变得安详平静,通透豁达。她对你的爱,不会像母亲般那么迫切,恨铁不成钢,而是无欲无求,纯粹而质朴。


也许,你觉得陪外婆看园艺节目很烦,还埋怨她不会玩乐高玩具,吃厌了她给你的三角巧克力糖。但外婆觉得你抱怨和不耐烦的样子都是可爱的。


我们可能要等到很久以后才会明白,外婆的爱是无关回报和期望的,是闲适自在的。这或许才是我们终其一生要学习和领悟的爱的真谛。


能勾起回忆的,还有衣柜底层那件最爱的旧衣服。它不再时髦,不再光鲜,但依旧舒服,让人舍不得扔掉。


它让你想起,曾经在重要的考试中穿着它,在为生活辗转奔波的时候穿着它,在与恋人相见的时候穿着它……它伴随着你走过一段段或难熬或美好的日子。当它与时尚背道而驰的时候,你也没有抛弃它。


或许,你期待自己不再年轻漂亮的时候,也依然能够被人爱,被人怀念,就像你对一件衣服的温情。


但生活并不总是温情脉脉,它时而冷厉残酷,时而凄苦难耐。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我们希望有人能够理解我们的痛苦,给我们抚慰和力量,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我们横加指责,还说什么“忠言逆耳”。


有的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比如那些曾经让我们获得平静和力量的歌曲。我们百听不厌,我们反复循环,只因为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将温柔的力量从耳畔注入心房。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带来希望


能够给我们带来希望的,可以是很普通的小事或者一个不同寻常的时刻。比如一个早起的清晨、忙碌一天后踏实舒心的夜晚、一张写满生活规划的清单。


试想一下,清晨早早地醒来,外面还是一片寂静。你悄悄地起床,站在窗前,太阳还没有出来,但天空已经满溢出温暖的橘红色。


这样的景色很新奇,还是第一次看见。也许,每个晴朗的早晨,这种美景都不会缺席,只不过以前的这个时刻,你还在蒙头大睡。


你欢快地出门,听见树叶在风中舞动的沙沙声响,听见鸟语啁啾,看见超市外有一位慈祥温暖的老先生。你的脚步不像往常那样匆忙,变得缓慢悠闲。


回到家,感觉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处理事情:做一份美味的早餐,分析工作中的问题,翻看泛黄的老照片,给母亲回复一封邮件……


突然感觉,早起的一天是多么充盈,那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仿佛是上帝的额外赏赐。太美妙了!


现在是晚上九点三刻,工作终于做完了。你感觉腰酸背痛,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能比伸一个大大的懒腰更舒服的了。


你为自己倒上一杯热茶的时候还在想,那么琐碎复杂的工作,竟然一鼓作气地完成了。满满的成就感让一天的疲惫都变成舒心的甜。


这种幸福让你拥有对生活的掌控感,相信很多困难都可以解决。在躺到床上的那一刻,可以信心满满地期待明天。


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在面前铺上一张雪白的纸,规划你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生活和工作。


当你一笔一划地写下立足于现实的计划时,你将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虽然有些事情暂时需要毅力才能完成,但一段时间的坚持后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


制定规划最大的益处,莫过于我们能够及时将手忙脚乱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尽管规划和实践并非完全统一,但我们可以努力做一个更有方向、有节奏、有效率的自己。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为痛苦正名


我们常常认为,痛苦是幸福的死敌。但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痛苦,化解痛苦,我们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幸福。


比如痛苦时有善于聆听的朋友陪在左右,或者在自我怜惜中学会疗愈伤痛。


痛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小确幸,就是无论遭遇什么,你的朋友都愿意帮你分担。


你可以尽情倾吐心中压抑的愤懑,可以发泄积攒了一肚子的牢骚,可以不可理喻地钻牛角尖,可以语无伦次地抱怨命运不公,可以哭得毫无形象。


而朋友会接受你的脆弱,理解你的痛苦。他们不会对你讲大道理,而是照顾你的自尊,愿意拥抱你,安抚你,然后温柔地引导你,帮助你看清问题的实质。


我们在痛苦中体会到了朋友的温暖,学会了珍视友谊,心怀感恩。


但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痛苦的时候,朋友不一定每次都陪在身边。我们需要学会自我安慰和怜惜。


我们可以痛哭流泪,承认自己感觉很糟糕,过得很惨,很可怜,同情自己的遭遇,而不必为此觉得难为情。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用大哭来释放自己的痛苦,安抚自己的情绪。


在天主教中,圣母玛利亚也常常以流泪的形象出现,表露出对疾苦大众的温柔怜惜。这种悲悯和柔情映射出我们内心对怜惜的渴求。


能够接受自己的脆弱,试着安慰自己,理解自己,爱自己,实际上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也是一种化解痛苦的能力。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重拾平衡


生活的重压时常会让我们失去平衡,需要一些调剂和改变才能稳定前行,比如泡个热水澡,偶尔说句脏话,来一次沙漠旅行。


拧开水龙头让水溢满浴缸,脱掉所有的衣服,不着一缕地滑进水中,找个舒服的姿势躺一会儿,感觉到周身被温暖包裹着,仿佛变成了胎儿,置身于母亲的子宫之中。


那种惬意、温暖、踏实和安全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莫大的幸福。


闭上眼睛,让思绪尽情驰骋,一些荒诞的想法在这一刻无所顾忌地闯进脑海,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比在办公室思考出的创意更绝妙。


当然,你可以什么也不想,就让所有的烦恼和疲惫在不断蒸腾的水雾中,慢慢消融。


当我们带着满满的活力迎接新的一天时,或许会遇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糟心事。我们试图克制负面情绪,保持平和,但心里恨不得爆粗口。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就会发现骂完脏话后有多么爽快。


其实,我们不必时时刻刻都表现得彬彬有礼,偶尔说句脏话能缓解内心的焦虑和痛苦,也会给人留下不一样的印象。


熟悉你的人会觉得你更加容易亲近,原来你并不像表面上那么高冷。习惯于欺负你的人,也会借此了解到你不是那么好惹的。


除此之外,来一次沙漠旅行,能让我们焦虑烦躁的内心获得平静。


连绵起伏的沙丘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无限延伸,目之所及都是褐色的波浪,像大海一样壮阔、博大。


这里人迹罕至,无人可攀比,无论你是富裕还是贫穷,在这里都显得无足轻重。置身其中,可以暂且忘记渺小的自我,将焦虑和烦躁抛诸脑后,享受身心的彻底放松。


喧嚣的内心得以休憩,变得安静、平和。走出沙漠,我们可以清醒地面对现实,不被嫉妒、自傲和浮躁所蒙蔽。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理解自我


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伪装自己的世界,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时间久了,也许就把那个真实的自己弄丢了。


要想找回自己,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比如在酒店独眠一晚,读一本懂你的书。


在陌生的酒店处理完工作,夜已经深了,而你毫无睡意。这注定是一个漫漫长夜了,但不失为一个美好的夜晚。


因为,在家里,你要变成伴侣和子女期望的样子;在办公室里,你要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扛起责任。而这个夜晚,你只属于自己。


你想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得到什么?你该怎样与家人更好地相处?你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在无尽的长夜里,这些平时无瑕深思的问题,可能在脑海里浮现。


也许思考所得的结果并不成熟,但你在异乡的酒店里完成了一次与内心的对话,窥见了那个不同寻常的自己。


又或者,你在一本书里,看见了自己。尽管书中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名字不同,时间不同,情节也不同,但你知道这本书懂你,仿佛那个作者洞悉了你的秘密。


就像巴尔扎克的《幻灭》,主角吕西安是个自私、贪婪又卑劣的家伙,但作者却明确表示很喜欢这个人物。


人的阴暗面被作者以悲悯的笔触展现出来,他告诉我们:你被人伤害了,你也伤害过别人。而我懂你。


那些在阴暗里撕裂的伤口就这样在阅读中得到包扎,就像自己的阴暗被人带着善意去理解。


这是一种柔软的关怀,它比斥责更加有力,它激发我们的善良,教会我们理解自己的痛苦,理解每个人的不易。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获得成长


谁的成长不带伤呢?但很多时候经历了伤痛却不一定能够成长,那些糟糕的经历会让我们陷入恐惧和挫败中,让人不断自我否定,不敢突破局限。


幸运的是,一些微小的幸福能够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成长的启示。比如看看父母的老照片,感觉到某个人大错特错,大胆地出国游历。


小时候,你会觉得父母高大、睿智,似乎无所不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父母身上存在很多让人讨厌的地方,你不再仰慕他们,甚至不愿意跟他们一起出现在公众场合。


但当你看到他们青春年少时的照片,会突然意识到,原来妈妈也曾是个贪玩儿的小女孩,而爸爸是个瘦弱害羞的小男孩。他们只不过像很多人一样不够成熟、完美。


很多时候,对待陌生人,我们尚且能够做到体谅和包容,怎么面对拼尽全力爱我们的父母,就变得那么苛刻了?


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会让我们惊觉自己的错误,想要试着对父母好一点,哪怕只是片刻的温情。


改善亲子关系是成长的一种,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也是成长的一种。


就像几年以前,你听到了错误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但面对长辈和老师的自信,你没有足够的勇气来坚持己见。


但是现在你能够坚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平静地与权威的言论抗衡,心中不再恐惧而是充满了蜕变和成长的惊喜。


此外,出国游历也能让我们感到成长的幸福。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时,又羞于开口,害怕那蹩脚的外语惹来别人的嘲笑。


然而,当我们在商店买零食的时候,店主向我们投来友好的微笑。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跨越语言障碍的。


善意的微笑给我们带来的温暖,足以让我们信心倍增,勇敢地去跟人交流,去到新的地方,挖掘和传达更多的善意,不断克服内心的恐惧。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得到领悟


能够使我们得到的领悟的,通常是一些不起眼的琐事,就像一朵雏菊、一面老石墙。


雏菊是很常见的花,在路边的杂草从中就能看见,它的花朵很小,有两层互相交叠的花瓣组成,到了晚上花瓣会收紧闭合,到了第二天早晨再打开,因此得名“太阳菊”。


雏菊花期很长,从四月可以一直开到十月。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给它一点泥土和阳光,便能肆意绽放。


但在花店里,我们很难买到一束雏菊,也不会送人雏菊来表达爱意,更不会为了欣赏雏菊而出游。雏菊娇小美丽,却得不到人们的关注。


这不是雏菊的失败,而是我们对普遍存在的美好事物的忽视。人们素来信奉“物以稀为贵”,随处可见的,反而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正是像雏菊一样美丽又普通的事物才构成了无限繁荣的世界。


再比如一面老石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屹立在那里了。墙面上长满了青苔,锐利的石块被时光打磨成圆润的形状,墙体的色彩在斑驳的岁月中被淡化成和谐的色调。


时间的冲击并没有摧毁它,反而使它历久弥新。它让人突然想到了自己,几乎没有谁不害怕时间的流逝,都说“岁月催人老”,年纪大了总让人生出接近死亡的恐惧,而比死亡更糟糕的是看着自己一点点变得体力不支,被人忽视和厌烦。


但老石墙让人认识到年老的魅力,那是经历岁月洗礼和沉淀后的成熟韵味儿,是青春年少的人不具备的。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微小幸福的,正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


它们不宏大,也不张扬,只是无声无息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就唾手可得。


就像一个在草地上看蚂蚁搬家的孩子,他不必花钱去高级游乐场,也一样能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然而,生活的焦虑总是让我们忽略微小幸福的价值。世俗的标准,总会给幸福披上奢华的外衣,比如事业有成、名利双收,或者有房有车。


但生活的意义不是被动接受世俗的标准,而是主动挖掘那些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美好事物。


正是这些被我们忽视的微小幸福才是我们获得“更好生活”的关键,因为它与世俗标准的幸福并不对立,反而能够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智慧和启迪,帮助我们穿越焦虑和痛苦的迷雾,坚定前行。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领会,就能感受到微小幸福的律动,收获美好更多而痛苦更少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