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4阿富汗独立前期的三次历史交往

 太阳当空照917 2019-02-07
一、蒙古人的人侵和统治
征伐战争形式的历史交往
1206年,全体蒙古贵族推举了 42岁的铁木真为大汗,号称成 吉思汗(1206—1227年亚欧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中古后期的历 史,是同他和他的后继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世界史上游 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一次空前规模的历史大交往。它是以征伐 战争形式进行的影响最大的交往。阿富汗地区也同样遭受到蒙占 军队的征伐。这些征伐构成了阿富汗独立前期第一次巨大的历史 交往,也是世界耕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交往的一部分。
这次历史交往之所以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残酷的征伐战争形 式,是和蒙古的游牧军事封建制直接相关€蒙古人在这个时期虽 然保留着氏族部落的血蒙联系,但长期战乱已经打破了内部的社 会结构,从而形成了早期的封建社会。尽管各个部落的发展水平 不同,但每个部落都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划分。全体人民按军事行 政单位划分为十户、百户、千户、万户等十进位组织,分别由各户长 统率。这些军事行政长官已经是封建国家的大小贵族,而不是部 落首领或氏族族长了。成吉思汗建立的机枸是军事化了的行政机 构。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平时为民兵组织,战时则应召携带武 器、马匹及粮秣参军出征。正规军总数达七十余万人a游牧蒙古 人的军队的特点,是纪律严格、机动灵活、并拥有与当时军事技术 相结合的骑兵。成吉思汗还挑选强悍的蒙古贵族青年一万名J 且 成了骑锐的部队——亲卫军(怯薛蒙古人的向外扩张成为内在 的需求&
蒙古军队在阿富汗的征讨
蒙古国家在军事混战中形成,又在扩张侵略中发展。蒙古军 队的游牧性质,更具野蛮性和破坏性。他们所到之处,将整个地区 劫掠一空,侵许多村庄和城市变为废墟,破坏农耕民族的农田水利 灌溉工程系统,将肥沃的绿洲变为荒漠。对于敢于反抗的居’民,残 酷地加以杀害,把成千上万个手工业者送往废古D
阿富汗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古里王国灭亡后,花拉子模王国 企图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于12L8年出兵征讨巴骑迖。正在顺 利进军之际,成吉思汗的骑兵乘虚而人,占侵了花拉子模东部。生 性懦弱的阿罗德丁,虽回师迎敌,但并未进行有效抵抗,终于使蒙 古西征军在1220年占领了中亚,从而进人阿富汗。1221年,蒙古 军队占领赫拉特,屠杀居民,迁世当地织布工匠。接着又进攻和抢 掠巴尔赫、塔里坎等阿富汗城市。
阿罗德丁逃到里海的阿比斯考沙岛,死于心脏病。他的儿子 加拉阑丁把军队指挥部设在加骑尼,抵抗蒙古侵略。1221年,在 距喀布尔不远的帕尔湾达拉赫地方,他给蒙古名骑库梯考尼安的 军队以沉重的打击。他的军队还抵抗了成吉思汗从»特到达巴 米赫的大军,而且在一次战役中打死了成吉思汗的外孙穆屠根。 成吉思汗用屠城方式进行报复,人和牲畜均使杀光,巴米扬成为残 垣断壁和一片瓦砾,闪而被称为“废墟之城'战败和内订使得加 拉阑丁向印度退却。他把A己的家人一个个扔到印度河中,随后 跃马入河,边退边战,连成吉思汗也佩服这种勇敢精神,不再追赶 战败者,返回了阿富汗。
野蛮的侵略战争交往给阿富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赫拉 特、巴尔赫,一直到坎大哈、加兹M、锡斯坦、喀布尔,都变得荒无人 烟。文明开始萎缩,文化遭到毁灭,大批学者逃到印度、西亚、埃 及。何是伴随着侵略战争交往形式而來的是反侵略战争和反占领 的起义形式。阿富汗的许多城市居民,举起义旗,反对蒙古人的统 治。最大的一次起义是1226年的赫拉特起义。起义者杀死蒙古 地方官,消灭卫戍部队。为保卫城市,加固r城墙,守城达半年之 久。1227年蒙古军队破城后,居民被杀殆尽,财物被抢劫一空。 只有40个居民奇迹般地幸存下來。他们在废都h生活了十余年■=. 蒙占平队不但毁f全城,而a周围地区也不能幸免。只是在1236 年,根据成占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的命令,才移民定居,恢复了赫拉 特城。
蒙古人对阿富汗的统治
在蒙占军队的人侵期N,阿富汁的地方封建主们,没有积极组 织过抵抗运动,相反是纷纷!)」顺。蒙古侵略者给归顺者以封号,保 留其统治权,并派去蒙古官员,监督他们,同时征税和执行蒙古汗 的命今。在被破坏的城市中,蒙古征服者实行T移民政策。例如 仅剩下一个小村庄的嗒布尔市郊,只冇阿富汗人的部落居住。后 来迁移来了突厥人和蒙古人。这些居往在中央地区的移民,对阿 富汗民族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研究者认为,居住在喀布尔、赫拉 特、乌鲁兹廿等地的哈萨拉人,就凫被迀来的部落^哈萨拉即“千 户'哈萨拉人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
在13世纪中期,蒙古帝国分为几个名义上属于蒙古大汗的汗 国。亚洲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为成吉思汗的孙子旭兀烈统治的伊 尔汗国,其领土包括今日的阿富汗、伊朗、外高加索、伊拉克和小亚 细亚东部等地。大不里士是它比较固定的都城。伊尔汗国的统治 者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再分配。军事游牧上层把花拉子模的地方封 建贵族的土地据为己有。相当多的地方封建贵族被消灭、被驱逐, 只有一部分仍留在原地。
统治阶级由三个阶层组成: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并在统治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蒙古军事游牧贵族;保留下来的地方封建贵族,包 括军职贵族;保留自己影响的穆括林上层„蒙古游牧贵族又分为 两个集团:出身于成吉思汗家族蒙古王子、部落领袖和军事长官; 与当地封建责族联系密切的、热心于农耕的蒙古贵族。前者虽已 成为大封族主、但过着游牧生活,强烈反对地方贵族和定居农耕居 民,并对这些人采取重税掠夺和无休止地使用暴力。他们不关心 农业和水利,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崩溃和农民及手工业者的破产。 人口锐族,农田大量荒芜,乃至退耕为牧。到13世纪末期,只有 1/K)的可耕地被农民耕种。后者是有远见的蒙古贵族集团,关心 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促进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乌格拉·蒙克,合赞汗,以及呼罗 珊的艾米尔诺乌卢兹。合赞汗(1295—1304年)多才多艺,皈依伊 斯兰教,使伊斯关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蒙古人统治期间,这两 种对立的游牧贵族集团之N,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伊尔汗国的土地所有制有以下5种:国家土地所有制(“迪 万”);汗及其亲属的土地r印朱”或“哈司”的土地);私人所有者的 土地(蒙古和当地封建主的“穆尔克”);寺院土地(“瓦克夫”);有条 件的封建临时采邑r伊德拉”和“穆卡色”)D国有土地的收人,通 过国家财政机构征收,或者税收承包,或者用于抵补国家支出。由 于赏赐的增加,这类收人全部纳人国库的国家土地王室,有时也被 伊尔汗用库赏赐。临时采邑中的“伊德拉尔”是可以继承的封地, 而“穆卡色”的土地,从法律上被认为是国家的,但实际上变成了军 事贵族的领地D “瓦克夫”像以前一样,免缴赋税。14世纪时,伊 尔汗国的土地赋税豁免权的制度(“索尤尔加勒”),是封建社会中 封建主最高权力在军事方面的土地所有权象征,游牧部落的牧场 在法律上属于部落,实际上归部落上层支配。只有极少数量的土 地,属于农业公社和农民私有者。
索古统治者保留了原有的税收赋役制,同时实行了新的制度。 这类制度有:军穆军马饲料的特别税收;供养艾米尔、官吏、信使、 收税者的杂税;超经济的劳役及提供宿营的义务。发放“别拉特” (给军官和士兵发放的“拨款单据”),是苛捐的又一种形式。在蒙 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农民不是依附于封建主,而是依附于 收缴税收和派遣索役的地方官员。
库尔特王国
保存下来的地方封建贵族,为加强自己的经济地位,建家越热 心于地方分权。取得独立性的典型代表是以赫拉特为首都的、统 治古里地方的库尔特王国(1245—13S9年)。
古里的哈萨尔山区统治者卢克恩金,在花拉子模统治时期,就 是一个独立国王。后库又被成吉思汗分封此地。由于他的继承者
沙姆苏金_库尔特(1245—278年)参加了蒙古人1246年对印度的 远征,而且支持蒙古统治巩固政权的斗争,因而得到许多城市的管 理权。在伊尔汗旭烈兀之子阿克巴的批准管理权命令中,阿富汗 斯坦被列人了许多地区的名单中。这个命令把阿富汗斯坦地区界 定在苏莱曼山区和赫尔曼德河西北及河度河上游之间。命令还提 到了阿富汗部落首领中存在着一定等级职位,而且向现在的阿富 汗地区和印度不断迁居。在13世纪的印度史中,尤其是在德里素 丹国王基亚斯丁 *巴尔班(1265—1287年)和卡尔基王朝(1290- 1321年)时期,阿富汗人在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中起过很大的作 用。
库尔特王国对阿富汗部落中的反抗者,如捷里的阿尔马尔、马 斯通加和加兹尼的阿富汗部落,进行过长期征讨。经过几年的激 烈战斗,库尔特王国才得以统治这些地区。13世纪末至14世纪 初,伊尔汗国向库尔特王国大肆征税。征税史把应征税数提髙到 10倍、甚至20倍。征税吏来到,农民闻讯举家逃走,全村皆空。 奴来制也有回德,许多倍着倍铐的俘虏和肆犯,从事强迫性的手工 业劳动。
伊斯兰教的马立克派在库尔特■王国统治层中占主导地位。虽 然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性,但仍处于伊尔汗派来的官员们监督之下。 马立克派统治者直接管理的地区R有赫拉特和古里地区,其他地 区,由归顺于库尔特的当地封建主管理。在库尔特王国的范围之 内,有古里人、塔吉克人。蒙古人的最大居民点在巴德吉斯。
库尔特王国的强烈独立倾向,常常导致同蒙古贵族之间的军
事冲突。库尔特王国拒绝向伊尔汗国激纳赋税和贡品,杀死伊尔
汗国派来的官吏。库尔特王国一方面与其他封建主建立联盟,另
91
方面利用人民群众对蒙古占领者的仇恨心现来维持A己的独立地 位它尤其是用加强伊斯兰教的措施,来提高咸信。例如大兴土 木,建造淸真//,向穷人发放施金,叫托钵僧捐赠钱财u它还大力 维护伊斯兰教准则,下令禁止酗酒和放荡行为,违苦强迫剃上胡 子,带上镣铐,勒令M奴隶一起劳动。l述政策和策略,保证r库 尔特王国M伊尔汗NJ战斗中的实力c
伊尔汗国不允许库尔特_ 1:国的独立性,抟多次进行征剿,特別 是进攻g都赫拉特。1270年,H克巴汗命令赫拉特的居民全部辻 出。从1298至1299年,奥尔杰汗围因赫拉特,勒索4万金币,并 将城市周凼地K冼劫一空。1306年,赫拉特再次被达尼史蒙德· 巴哈杜尔韦领的蒙占军队所包围,以后乂被布贾的蒙占年队包围。 围城共5个月。在激战之后,攻人城内,毁坏广城市建筑。1319 年,蒙古干:子亚萨乌尔兵临城下,破坏城啦和城郊而去。133S年, 赫拉特乂陷重SUU蒙古军队始终未能破城。
赫拉特这座政治、文化和商业名城,几经战乱,城内遭到严重 破坏,郊区变为废壚。俋争取独立的庳尔特人,对赫拉特进行f重 建工作。133〗一1370年在位的穆埃兹金·库尔特,建起了长达7— S公里长的城墙,从东面和北面环绕赫抆特」库尔特人修筑了卫 城、巴尔加赫立殿。恢复了集市和商栈。这些建筑表现r库尔特 人的卨超艺术。墙壁上装饰的美丽的图案,特别是吉f斯金时期 (1307 —1329年)修建的巴尔加赫宫的装饰最为出色。古里王国时 期修跬的大洁真寺也被重新修葺一新。
庳尔特王M不伹恢笈了蒙占人破坏的赫拉特的面貌,使之成 为中业的光彩夺目的城市,而H赀选了一个文化环境。1282年到 达赫拉特的作家萨伊夫(笔名萨伊菲).在这里接受了伊斯兰学说 92
和阿拉伯、波斯文学教育,写成史学名著《塔电女·哈拉威》。这部 书是他1307年人宫之后奉命写的一部从蒙古占领到当时的库尔 特史,有:t要的史学与文学价值。它E载了那种纷乱、唷闹而混乱 年代赫拉特及其相邻地区的错综复杂的历史。另一个史学家马乌 拉那,也是奉国王之命写成的著作《拉扎乌特·贾纳特 >,记载了库 尔特王阐的历史。宵廷诗人拉比(全名Sadrnd-din)的《库尔特 书》,记述了从赫拉特的库尔特家族兴起到〗302年的历史,因此也 是一部史书。可惜这部书佚失了,人们只族从残留诗篇中读到那 生动、精美的诗句。
库尔特王国同伊尔汗国的交往足复杂的。从14世纪开始,双 方关系紧张□库尔特囯上不朝见大汗,不缴纳赋税和进贡,也不提 供军队。后来,基亚斯金办助伊尔汗镇压了一次贵族的起义,双方 关系得到一些改善。但是,在伊尔汗阿布■赛义德于1335年死后t 穆埃兹金改变了态度。他在清真寺屎期的祈祷词中,用自己的 名宇祈祷,下令在钱币上铸A己的名字,以示库尔特的独立性。
1353年,伊尔汗闰衰落。库尔特人乘机和帖木儿交换使团。 但这种交往是不牢靠的。帖木儿不允许他身旁存在一个独立国 家。
、赫拉特的帖木儿王朝
跛子帖木儿大帝
]4卅纪最后30多年,阿富汗和其他许多地区,遭到另外一个
征服者的侵袭□他就足位仰伊斯兰教的突厥征服者帖木儿
93
U336—1405年)a他出生在格什民族地区,位于中亚撒马尔罕和 兴都库什山之间的绿洲河谷,即今天的沙赫里巴布兹(Shahri-i- Babz)的克浩加,伊格哈尔(Khqja Dghar)”&他的家族并非蒙古皇 亲宗室,而是属于突厥人巴尔拉斯部落。他的父亲塔拉海就是该 部落古康分支的酋长。1369年(明洪武二年),他娶察合台西国克 桑算端汗(Kazan Sultan Khan)之女赛雷麦尔汗奴姆(Serai Mulk Kha- rum)为后,为蒙古宗王女族,所以《明史》称为“驸马帖木儿'他 参加了许多经常改变立场的战斗。14世纪60年代,在锡斯坦的 一次战斗中,右腿负伤致跛,因而被昵称为“跛子”〇ang)。此后, 他以锡斯坦为中心,建立了一个游牧部落联盟的新国家,并逐步把 领土扩大到伊朗、小亚细亚、外髙加索、伏尔加河族域、西伯利亚、 天山地区、花拉子模和北印度。阿富汗也在帖木儿国家统治之下, 赫拉特成为这个国家的都城。
1370年,帖木儿进攻巴尔赫,这是他侵入阿富汗地区的开始。 帖木儿在库尔特国王的兄弟谢拉赫*穆罕默德的支持下,派军队先 后夺取了查姆、科赫西亚特、扶升贾之后,于138丨年将赫拉特团团 包围。在久围不下的情况下,帖木儿转而诱降,允诺不害民、不毁 城。但一经进城帖木儿便素取巨德赔款,迁走200名政界要人和 宗教颌格,移居帖木儿故乡格什,铁城门也被一同运走。赫拉特城 墙也被拆毁,并且禁止重新修建。
1383年,赫拉特的居民发动了反对帖木儿的建义。起义者向 卫戍部队发起进攻,被帖木儿之子米兰沙所镇压。帖木儿军队对 古里地区的征剿和屠杀同样残酷.并于1389年消灭了那里的库尔 特王国:在这个征剿过程中,对布斯特、坎大哈和喀布尔等城市大 肆烧杀,城市保卫者的尸骨成山。帖木儿军队所到之处,即为帝国 所直接占有;军队未到之处,也宣布为帝国属地。阿富汗人居往的 从兴都库什山向西南至印度河的土地,帖木儿并未完全占领,但帖 木儿将它赏賜给自己的孙子皮尔*都罕默德。帖木儿还委任儿子 沙哈鲁为呼罗珊、锡斯坦、古里和马赞达兰的统治者。这一地区的 中心是赫拉特。1398年,帖木儿远征印度t阿富汗人居住的白沙 瓦、巴贾乌尔和斯瓦特等地区虽被占领,但许多部都并没有屈服。
帖木儿无久居之地,他保持游牧军事贵族习俗而在马背上度 过一生。凡敢子抵抗他军队的城市和地E,都被化为废墟。他的 武士们曾用战败者的颅骨,堆起了高高耸立的尖塔。战敢者的头 骨也被作为盛敢美酒的酒杯。在蒙古人征战以后,部分恢复起来 的中亚经济,又遭到了帖木儿这个新征服者的破坏。
帖木儿梦想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军事大国,以保证对丝绸之 路的控制。他企图打通从中国到阿富汗、伊朗直到敢洲商路的控 制,并且封锁里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商商的通道。1404年下半年, 帖木儿集40多万大军,准备大举进攻中国,但次年2月暴卒于撒 马尔罕的竒姆肯特城附近。季子沙哈鲁嗣位后,放弃了恢略中国 的企图,帖木儿虽目不识丁,却能同第一流伊斯兰学者讨论宗敢 教义和历史、应用科学的许多问题,并且嗜好奕棋。他不仅擅长军 事技术,路且熟悉外交,非常老练地同远邦近邻进行谈判。他的陵 墓是伊斯兰艺术珍品,于1914年开族,历经500年搜长岁月而完 整无族。
阿亩汗人由游牧走向商居
帖木儿王朝统治时期,是阿富汗人深刻变化时期之一。帖木 儿及其后继者,并不是一味用残酷镇压来维持其统治的。他们还 利用并制造阿富汗各部落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拉拢地方贵族为 巩固其统治卖力。许多Hm汁部落&长参加了他们的笮亊征伐。
长期的征战,造成了以下后果:一些阿富汗部落长斯脱离生产 劳动,以军事为职业;一些部落贵族在战争中加强了权力,财富随 之增长;一些阿富汗部落向四处扩散,有的向印度迁徙和定居, i5—16壯纪在印定建立了王朝。
特别是一些参加印度征战而返回的阿富汗酋长,得到战利品 和土地赏赐,加强r上层封建化的过程。蒙古人、帖木儿军队征战 的整个地区的大破拓,出现了 i午多荒无人烟的地带,为阿富汗人从 山区到平原地区的季节性换地游牧,创造了空前未有的机遇。阿 富汗各部落逐渐由迁徙,进而占领了加兹尼地E、赫尔曼德河谷、 喀布尔河谷和库纳河谷。部分阿富?T1部落(如优素福查伊),由于 同喀布尔和加兹尼统治者发生冲突,便越过哈別尔山,分散迁居到 白沙瓦谷地。
13—14世纪,阿富汗人从游牧向农耕定居逐步过渡。这除了 蒙古、帖木儿军事征伐的外部因素之外,主要与阿富汗社会内部进 程有密切关系。“哈姆萨”(部落侬附成员)的数自,在这时期显著 增加。许多氏族和氏族公社,也变成部落的附庸哈姆萨”的增 加,不限于本部落,当地的非阿富汗居民和从印度迁来的居民,也 成为补充的屯要来源□部落族系的财产分化,导致了统治上层的 发财致富..新形成的部落联盟,已不仅是氏族联便,而是部落的大 联合r。在氏族内部,形成了享有特权的世袭氏族汗里赫”。 致个部落的首领^^“汗”,就出A这个统治阶层之中。
阿富汗邡落的封建化过程,不是孤义进行的。周围地区的封 建制度已确立的城市和绿洲,给它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表现在:它


使阿富汗部落越过了农奴占有制,从宗法氏族关系过渡到封建关 系;由于各部落居住区不同而表现为部落封建关系发展的不平衡 性。但是,阿富汗人在城市屮仍然不多,所以商业主要是在伊朗和 中亚到印度的过境贸易。在一些著作中,把居住在巴基斯坦西北 边境的一些阿富汗游牧部落,总称为“波文达”人,就是专门指这种 过境贸易的阿富汗商人。阿富汗人的手工业,相对地说,发展比收 薄弱。
沙哈鲁的统治
帖木儿死前,原打算立他在撒马尔罕的孙子哈里为唯一继承 人。然而,帖木儿暴卒后,一场争夺王位的战争随之而起。
开始时,是由两个儿子分享征服成果。一个是米兰沙,他获得 伊拉克、阿塞拜囅、莫甘、希尔凡和格鲁吉亚,怛1407年即死去。 另一个是沙哈鲁,他获得呼罗珊。1406—1417年,沙哈鲁占据/米 兰沙的领地,占领了马赞达兰、锡斯坦、河间地区、波尔斯和克尔 曼。总之,除叙利亚和胡泽斯坦以外,他重新统一了帖木儿帝国的 大部分地区。
14〇9年,沙哈鲁定都于赫拉特,将帝国以采邑形式分封给各 王子□他的儿子乌鲁格·別格(1409—1449年)被封为马维兰纳赫 尔。不久,便成为以撒马尔罕为屮心的地区独2统治者。另一个 儿子卡伊徳得到了加兹尼、坎大哈和喀布尔。吐火罗斯坦被赏赐 给了穆罕默德·贾汗吉尔。
沙哈鲁足艺术家、学者和诗人的保护者。由于他的提倡,赫拉 特很快成为中亚文明的重要中心□他倾注全力,建设首都。矗立 在城中的宏伟宫斯、阅书馆、花园和公园,给首都增添了光彩。上 妃高哈尔*莎德·阿加,协助国王治理国家,修建清真寺、穆斯林学 校。她的名字同马什哈德的髙哈尔+莎德清真寺联系在一起。这 个清真寺作为艺术品保存至今。在沙哈鲁统治期间(1405—1447 年>,经济繁荣,商业兴盛,农田水利及手工业都有发展^他没有进 行过大的侵略战争,军事行动主要是镇压起义、暴动和内部纷争。 卡拉*科尤恩的土库曼部落联盟是他的劲敌,但被他击败了。作为 一位开明的国王,他同中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这方面我们在本书 最后一'章将要集中叙述。
阿富汗的“文艺复兴”
从沙哈鲁开始,在一个世纪之中,由于统治者崇尚艺术和文 化,出现了文明开化局面。这个被称为“阿富汗的文艺复兴时代' 是以都拉特地区为中心的。
继任国王的乌鲁格‘别特颇似乃父风格,扶持文化事业,把科 学研究看得高于一切。他本人致力于天文学研究,是精确天文表 的作者,镇称为“天文学家一国王”。他因在撒马尔罕修建天文台 而闻名于世。他还修建了许多宗致学校和公共设建,井建立了以 他命名的慈善捐赠机构。不幸的是,他的统治时间很短,他的儿子 阿不杜拉,拉吉夫亲手杀死了他。但斌父君的统治者,不到半年即 被其父的忠实仆人所杀。其后的统治者都是短暂的,这种混乱局 面一直特续到苏尔丹·侯赛因·贝卡拉U468 —1506年)。-
在苏尔丹·侯赛因·贝卡拉的宫廷里,居住着许多著名学者、诗 人和艺术家,进行研究和创作。他的宰相之一贝扎德,诗人阿不杜 拉·扎米,历史学家米尔克宛和恒达米尔,还有阿里·拉瓦伊等知识 和艺冰的保护人。在这些灿若群星的文化人中,贝扎德和扎米最
为突出。
贝扎德,真名是凯马鲁德丁,1440年生于赫拉特,担任艺术学 院院长。他的画突破传统的奢华风尚,善于运用线条的微妙笔法 而使绘画重现生机。他有些画是创新的,有些画受中国画的影响, 因而在风格上焕然一新。他从中围画吸收了许多表现手法,如用 龙和其他神话中的动物来装点画面,给人们时艺术意境犹如卷云 行天。1510年萨法维王国攻占赫拉特之后,贝扎德去大不里士, 担任那里的皇家图书馆长。由于他的努力,萨法维王国f都大不 里士成为艺术之城,他的艺术风格在这里扎下根。他的艺术风格 同样传播于巴布尔和胡马雍统治的印度。据说贝扎德七十多岁时 艺术生活仍然活跃,那时他正在作一幅骆驼之战的画。
扎米的全名是纽鲁德丁·阿不杜拉·拉赫曼·扎米,15世纪著 名苏菲派的神秘主义诗人和学者。他于1414年生于赫拉特,天赋 很高,是位多才多艺的高产怍家。他不附权势,厌倦奉承,传世之 作达60部之多。他不为金钱所累,愈老弥坚,成熟之作,多在生命 的最后15年。他是那个时代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1492年当他 78岁去世时,几乎所有王室成员、宗教界名流、著名学者,以至各 地许多农民都来参加他的葬礼,以表示对这位非凡人物的崇敬。 他的《光芒》(Uwaich)在神秘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这部作 品写■成于M70年,当时已66岁高传〇罗马的格利高历大学教授 侯本对此书作了如下评价:此作品的重大意义和特殊之处在于:扎 米以学者的风传,来表现伊斯兰敬长心目中的神学和神秘主义信 条C
这次文艺复兴是日益笃信伊斯兰文化的文艺复兴。修缮和改 建赫拉特大清真寺的宏大工程,是它的标志性象征。焕然一新的 大淸真寺,成为有影响的伊斯兰文化中心。H足在这电,才有流动 的水作为饮用水,fTu其他建筑及居往抗屋屮,尤此种设施;。文献资 料证明,有一次鼠疫流行时,由于水污染而夺占成爷上万市民的牛 命。
赫拉特和帖木儿国家的经济
赫拉特不但是文化和政治中心,而且继续作为贸易中心而发 挥它的作用。商店和手T业作坊遍及大街小巷及集市。当地和全 H的产品和牲畜,品种繁多y手丄业行会(“费尔卡”或“阿斯纳 夫”)和专门营销各种手工收产品的“吉美”市场,相互冇密切交往。
赫拉特是丝綢之路上的重要R际贸易城市。它同巴尔赫、坎 大哈、加兹尼、喀布尔等联系中国、印度、伊朗和欧洲的贸易商城相 比,占布头等地位。帖木儿:+:朝从赫拉特向中国、印度,甚至莫斯 科公N派出使臣,其他H家使臣也来到这甩。这些来往的使臣,既 具有外交性质,也有贸易性质。向这里输人的主要是奢侈品、瓷 器、细呢料;出i丨物品中,筲先处巴达赫尚的红宝石,还有黄玉、天 青^、绿松石等输往近东闻家和欧洲。苹果和茜草是加兹尼的特 产,tr要输往印度
在赫拉特城周围,有星罗祺布的小镇和居民点:郊K分为九 个K(—如留克-条水渠灌溉的上地为一“布留克水渠^最 活跃的镇奧巴、沙菲梁、福申志、库苏维叶、巴格吉斯=在伊斯 菲扎尔锐的集巾_L,设冇1200个小摊点。这吟镇上,建有澡堂、桥 梁,矿枭的附近,建有旅馆。
不仅赫拉特,/十:帖木)LJ.困各地,农业也相当发达。开黾的可 耕地显著增多,坎儿并等水利灌溉"1〔程,纵横贯通许多地区。整个 经济虽未达到蒙古人人侵前水平,但专业化提高了。萨亚乌为盛 产葡萄的专业化生产地区,半年可达3万哈尔瓦西。®巴格吉斯 以黄连木出名。黄连木主要用于赫拉特建筑木材和燃料。巴格吉 斯还供应牲畜和谷物。位于丘陵山区的奥巴拉,土地肥沃,盛产农 产品,还出产白色大理石和热的矿泉氷。沙菲梁不仅有溫泉,而且 铅矿及苹果、杏、半、桃、香瓜等优质水果也闻名全国。
帖木儿王国的危机
采邑制在帖木儿王国后期进一歩发展,导致了地方封建贵族 势力的加强。大的采邑主虽承认中央权力,但他们拥有自己的军 队和再分封采邑的权力。拥有整个锡斯坦的大釆邑主艾米尔哈里 尔,可以把诙地区的土地,任意分封给王室成员和官吏、半官。15 世纪末,艾米尔霍斯洛夫以采邑主身份,把阿姆河和兴都库什山之 间的土地,实行再分封,而他本人拥有3万名亲兵。
税收问题日益严重。大封建主在自己的军事采邑上直接征 税。15世纪前30年,喀布尔的舍赫‘阿里汗就在占领的旁遮普几 个地区拥冇直接征税权。赏赐豁免税是削弱国库税收和滋长封建 分立主义的根源之一。许多地方封建贵族获得这一特权而势力曰 增。享受此种特权的还有穆斯林的宗教机构和上层神职人员的领 地。还有一些土地多、收人大的私人大领主,也有全部或部分免缴 赋税的豁免证书。前面提到的诗人阿不杜拉■扎米,由于豁免权每 年从赫拉特的领地上得到10万第纳尔以上的收人□政府力了充
①哈尔化西,字酊丨:的息思 >厂一驴驮子”,实际電费约为163—300公斤(不同地 区軍黾不同乂
实国库M增加了土地税、人头税、逋艺税等大量苛捐杂税以及无偿 劳役。
税收官吏的专横和剥削的加强,是封建社会的两大毒癌。它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并激起群众反抗。开始是自发性的,杀死税收 官事件时有发生。统治者为此撤换了令人痛恨的官员,并降低税 额。M57—1458年,在赫拉特人民起义之反,马哈迈德·米尔扎下 令将勒索的钱归还居民。后来,由于王室税吏滥用职权而多次引 起人民起义。居住在现在巴基斯坦西部的普什图部族瓦吉尔人举 行抗税暴动,离局被迫兔征该地税收,并惩罚贪污税宫。伊斯马仪 和苏菲派影响下的胡卢菲特教派,在赫拉特居民有众多的信仰者。 他们相信救世主马赫迪。〗427年/歲教派成员阿赫迈德·卢尔,茌 赫拉特大清真寺剌伤帖木儿®王沙哈鲁,以报帖木儿杀死教长德 卢拉赫·阿斯杰尔巴基之仇。剌客当场被砍死。随之而来的是对 该派教徒的残酷迫害T 一些教徒被绞死。
帖木儿王闰既土崩于下层,更瓦解于上层,处于危机状态。15 世纪中期,地方封建主和部落酋長纷纷反对赫拉特的帖木儿王朝。 他们拒绝纳税,发动多次叛乱。1506年,强大的地方政权首领、统 治巴尔赫、梅尔夫、阿比维尔德的苏尔丹*侯德因起义,但死于进军 途中。此时帖木儿乇围内部争夺权力斗争加剧。占领巴尔赫、赫 拉特和呼罗珊的射巴尼政权,在15iO年被伊斯马仪打败。伊斯马 仪(1502—1524年)是伊朗萨法维王朝的奠基人。16世纪末,萨法 维王朝统治了赫拉特。帖木儿的六世孙扎希尔丁 *巴布尔,从喀布 尔、坎大哈东扩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这两个王朝对阿富汗的 争夺,形成了第三次历史交往c
三、莫卧儿王朝和萨法维王朝
对阿富汗的争夺
阿亩汗的混乱时期
16—18世纪,阿亩汗处于莫卧儿王朝和萨法维王朝的占领与 争夺之中。停滞、衰落、黑暗是经常用来形容这个时期社会面貌的 词汇。
东方的印度莫卧儿王朝,占领着楠格哈尔、锡斯坦、喀布尔、赫 拉特、加兹尼和坎大哈等阿富汗大部分地区。西方的伊朗萨法维 王朝在坎大哈地区同莫卧儿王朝展开最激烈的争夺。1552年,莫 卧儿王朝占领了通往印度的战略要地与商路中心u 1649年,萨法 维王朝夺取了坎大哈D居住在这里的阿富汗部落吉里查伊和阿布 达尔,时而支持前一王朝,时而支持后一王朝。他们既参加不同统 治者的军事征战,也同其他部落和农耕居民争夺牧场与可耕地。
混乱的原因不仅在于征战纷繁,停滞的原因也不全在于外敌 人侵。处于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阿富汗,由于1明8年达伽马发现 经好望角从欧洲到东方新航线,航统由阿富汗腹地的丝绸之路严 重受阻D阿富汗失去了同远方国家,特别是与西方的交往,也阻止 了先进思想和财富的流人。莫卧儿王朝和萨法维王朝插手阿富 汗,不关心社会进步和对外交往,航阿富汗处于封闭的社会之中。
国内贸易由于国家分裂而无法扩大市场。局部的以物易物和 自给物品交换成为主要形式。阿富汗的农村公社成为停滞、缺乏 活力、贫穷、顺从的落层社会机构。这些细小的自给自足的机构 中,几乎拥有社员所需要的起码物品。每个公社有自己的堡垒,有 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体。那是他们的世界,与外界很少史往。政 府除r征税外很少改变他们的运行机制Q公社有自己的文化、经 济和自治行政制度。汗+马力克和部落的“吉尔加”是行政和会议 组织。马力克和卡兰塔尔是公社的各种事务的主管人。吉尔加主 管法律,由全公社人选举产生,成员多由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老 者担任。
形式上宗法式的社会制度,是阿富汗部落封建主义的特点。 作为公社、乃至部落会议(吉尔加),逐渐变成了贵族剥削奴隶和自 由民的权力机构。地域性部落联盟内部,仍保留着军事组织。部 落占有土地后,根据人u、家族族长知名度和夺取土地功劳的大 小,进行分配。大部分土地为贵族所得,这些人逐歩转化为封建土 地所冇者。
阿富汗封族化过程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16—18世纪,瓦吉 尔特牧部落刚刚解体,而哈达克部落和哈里部落则发展迅速。在 远离原始居民点和强占土地的过程中,小块土地的农民私有制也 产生了。穆斯林h层成为大土地所有者以后,便把自由民验徒都 作为剥削对族。因此,16世纪阿富汗人的反抗运动不侣莫卧 儿王朝和封建化贵族,也指向了封族正统伊斯兰教派,因而带有教 派运动的特点D
罗沙尼特运动
1560—1638年的罗沙尼特运动是反封建运动的突出事件。这 次运动的思想家和领导者足巴亚济德+安萨尔^ 1525年,他生于 旁遮普。他问阿富汗商队一起经过广屮亚和卬度,熟悉伊斯兰教 和印度教U他自称受神启示的圣人——“人世长老”(比尔*伊■罗 沙尼),信奉他的教义的信徒因此被称为罗沙尼特。
安萨尔的基本教义是:神与人之间无绝对界限,神惠及整个世 界和所有人,人不分民族、宗教、财产状况及继承权,在神的面前一 律平等。他相信轮回转世,认为争取人世平等是一切阿富汗人(奴 隶、自由民)和非阿富汗人“超升”的共同之路。他把人分为信教和 不信教的两类人。对不信教者要没收财产,并转其在教徒中分配。 他用阿富汗人的地域原则,代替了部落的氏族原则。他用诗歌和 散文来表达他的教义,其代表作是《最仁慈的信息:K
16世纪60年代,巴亚济德‘安萨尔从传教转向组织起义。他 所领导的罗沙尼特运动基本上是一次农民反对部落贵族和穆斯林 上层的社会政治运动。由于它还带有明显的反对莫卧儿王朝的性 质,因而一些不满莫卧儿王朝的阿富汗部落贵族也参加到起义队 伍中来。罗沙尼特运动席卷了吉拉特、楠格哈尔、加政挺、喀布尔 及其毗邻地区,并向开伯尔山U扩展。它破坏了传统的商路和莫 卧儿帝国的军事交通线。
罗沙尼特运动实践了巴亚济德,安萨尔的纲领◦它政善了半 自由人和部落一般成员的生活状况,解放了奴隶,没收了部落贵族 和穆斯林上层的土地财产,除1/6归教派领袖储存外,其余部分在 成员中分配。但对反抗者处分过苛,甚至处死俘虔。哈里尔、穆罕 默德査伊,平原上的莫曼德、胡吉亚尼等社会矛盾尖锐的部落积极 参加了运动。
莫卧儿王朝为了巩固西北地K的军事和经济地位,用了半个
多世纪来镇压时断时续的罗沙尼特运动。巴亚济‘安萨尔和他勇
敢的儿子加拉尔汗死后,孙子卡里姆达德继续战斗,于163S年牺
105
牲&罗沙尼特运动削弱了莫卧儿王朝的力量,它是宗法氏族解体 条件下的一次地域性基础上的阿富汗人联合行动。这次以宗教思 想为旗帜的武装起义,对阿富汗的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胡什哈尔汗·哈塔克的起义
部落联合和团结思想,是阿富汗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是 第三次历史交往的积极性产物。这种思想在哈塔克部塔领袖胡什 哈尔汗+哈塔克(1613—1691年)领导的新起义中,得到了广泛反 映。
哈塔克部落位于印度河与白沙瓦之间的交通要道上。1641 年胡什哈尔继位为该部落酋长。由于他参加莫卧儿王朝在巴尔 赫、巴达赫尚和德干的征战,得到大片封地。这个部落已族定居, 从事农耕和手工业,向外销售食盐^在胡什哈尔的命令中,可以发 现土地登记的内容,包括丈量可耕地面积、规划荒地面积的开垦、 根据家庭人口确定分地数量。
17世纪40—50年代,胡什哈尔同莫卧儿帝国关系日趋紧张。 沙杰汗收回原封地,并转赏给素福査伊部落。奥朗则布又废除了 哈塔克部落的印度河过境税征收权^ 1664年,奥朗则布先后两次 监禁胡什哈尔,罪名是有谋反嫌废。莫卧儿皇帝把胡什哈尔逼上 了起义之路。1672年,胡什哈尔经过准备之后,领导起义军在库 路尔河谷打数了奠卧儿的军队。1673年,胡什哈尔联合阿福里废 部赫,占领诺士拉堡。1674年,起义军多次打嫌奥族则布的计伐 军。
胡什哈尔是一个无畏的军人、杰出的诗人和演说家,是一个宣 传和桿卫部落联合和民族团结思想的爱国者。他号召阿富汗各部 106
落结束内讧、捐弃前嫌,维护阿富汗民族的荣誉、勇敢和自束感,团 结起来反对莫卧儿王朝的压迫。“弟兄们啊! /在战斗中不能分离 ……/弟兄们啊! /战斗中要紧紧团结在一起”,这就是他用诗对民 族团结的热烈呼吁D这是一种超越出部落范围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唤起了人民的热情。在他的领导下,从白沙瓦到坎大哈广阔土 地上的许多部落,都参加了起义D有资料说明,到1675年拥护者 约有30万人。
奥朗则布在同起义者作战中连吃败仗。只是在他收买了某些 部落酋长之后,部落联盟出现了分裂,才得以在1683年镇压了起 义。胡什哈尔之子阿拉拉夫被捕,继承他的阿夫扎尔承认了莫卧 儿王朝的继承权。
胡什哈尔在普什图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6世纪以前,誉 什图文学尚为人鲜知D英国学者研究证明,同阿克巴同时代的巴 亚济德·安萨尔是第一位普什图诗人。安萨尔的弟子阿赫迈德伊· 德尔维扎赫,也被认为是另一位时族著名普什图诗人。他们的诗 都有朴素、直率和清晰的风格。但是,胡什哈尔是当之无愧的誉什 图文学之父。特别是在起义后期,他辞去领袖职位,用诗歌作为武 器,杷余生献给了反抗莫卧儿王朝的民族事业。他同那些支持莫 卧儿王朝的阿富汗人进行辩论,说服他们不要受敌人诱惑。他教 育人民不要顺从和奢侈,而要像狮子一样自由生活。他把祖国的 土地看作比赫香还香,祖国的水比琼浆还甜。他希望杷自己葬在 他的故乡阿考拉,他爱那奥的花和田园风光。他的愿德在1691年 他去世时得到回报,束今仍可以在这奧看到他长眠墓地上的大理 石墓碑,上而用普什图文诱刻著这样的铭文:
“我拿起剑来族护了阿富汗的尊严,
我就是胡什哈尔■晗塔克,这个时代最高尚的人。”
坎大哈和赫拉特的当地王朝
阿富汗人不但进行了反对印度莫卧儿主朝的武装起义,也同 统治他们的伊朗萨法维王朝开展了武装抗争。
坎大哈是这一抗争的中心地区。这里是商业贸易重镇和军事 战略要冲。城外居住着吉里查伊、阿布达里斯、长卡尔、塔里纳、巴 布里等阿富汗部落。城内为吉里査伊部落^萨法维王朝在 1698—1704年把税率增加了一倍,而且加强了对逊尼派的迫害。 基督教徒古尔金汗于1704年任坎大哈总督后,推行恐怖政策,引 发了坎大哈市长、霍塔克斯部落酋长米尔·瓦依斯汗的起义。1709 年,他乘伊朗大部分军队出城收税、城内空虚之际,在宴会上杀死 了古尔金汁及其亲信,宣布独立。为了维持其统洽,萨法维上朝于 1709年9月、1710—1711年、1713年多次派军队征讨,都以失败而 告终。米尔*瓦伊斯汗没有用“王”的呼号,而喜欢人们用“穆沙尔” (首颌)来称呼他。尽管如此,史学家仍把他管理坎大哈省时期 (1709—17〗5年)称为“霍塔克斯王朝”。
坎大哈的吉尔杳依人独立国的成立,鼓舞了北高加索、格魯吉 亚、阿塞拜顆、库尔德斯坦等地的反萨法维土朝的起义。1716年, 居件在赫拉特的阿富汗部落(主要是阿布达里斯人)也举起义旗。
这次起义酝酿C久。先是赫拉特阿富汗领袖邀请木尔坦的阿 不杜拉·萨查多依及其儿子阿萨杜拉只议起义率宜,不料在路上被 捕。不久,阿不杜拉父子牙机逃往赫拉特,开始准备起义。但被伊 朗驻赫拉特总督呵巴斯■库里汗·沙姆卢所侦破,随即将部族领镇 仝部逮捕。不过,阿巴斯终究没肴保持住总督职位。贾法尔汗-乌 斯塔贾卢被任命为新总督。阿不杜拉乘伊朗兵变之机,越狱逃到 沙赫山中,然后率起义军占领伊斯菲扎尔,俘虜总督贾法尔汗,最 后夺取了赫拉特。起义者把独立政权扩大到巴德吉斯、库苏维叶 和古里地区。这样,在坎大哈之外,又形成另一个阿富汗阿布达黾 斯人的赫拉特国家。
这两个当地王朝本来Pi以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莫卧儿王朝和 萨法维王朝的压迫,解放外国奴役下的祖N各地。但是他们对彼 此的势力增长而心怀妒嫉,不但不去合作,相反在法腊斯发生率事 冲突,致使阿布达里斯的年轻领导人阿萨杜拉遭到杀害。
米尔‘瓦依斯汗的继任者米尔·马穆德本来可以以坎大哈为基 地,结束莫卧儿王朝在阿富汗的统治,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壬朝。 但是野心勃勃的马穆德,却立志远征伊朗。他虽然在1722年的占 尔纳巴德(离伊朗首都伊斯法罕不远>战役中,结束了萨法维王朝 的生命,成为克芘曼、法尔斯和伊拉克等地区的统治者D然而他脱 离了与阿富汗本土的联系,在军力物力奇缺的是件下,内有起义者 的冲击,外有奥斯曼和依国强敌的威胁。1725年其从弟阿什拉夫 继位,形势更为险恶。死灰复燃的萨法维王朝利用突嫉阿夫沙尔 部落酋长纳迪尔‘古利汗的力量,终于在1729年杀死阿什拉夫。 1730年阿富汗人被赶出伊朗i在伊朗史上留下“阿富汙人寇时期 (1722—1730 年)”这一篇章。
(
三次历史交往的结果
蒙古帝国、帖本几王朝和莫卧儿、萨依维王朝这」次充满战争 征伐和独立起义为形式的交往,是阿富汗这一时期的总特征。
这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征服、被奴役时期,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反 抗和起义时期s经过了无数的痛苦和牺牲,经过了库尔特王国,经 过了胡什哈尔起义,又经过了“霍塔克斯王朝”和阿布达里斯人的 赫拉特国家,阿富汗人一步一步走近了数立之路。
数古人、突厥人等游牧文明同农耕文明之间的历史交往,在阿 富汗和其他地区一样,其后果都是双重的。一方商是人民遭杀戮, 生产被数坏,文化被摧毁;另方面是政治组织和民族构成被改变, 东西方交通与文化交家被恢复、而且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丝绸 之路南路的阿富汗,再度成为东西方交往的枢纽地区D有的史书 对这些历史交往的负面作用过分看重,对破坏性叙述有夸大之处, 具有一定片面性。事实上,征服战争是短暂的,生产的恢复不久便 开始了。何况反压迫、反奴役的独立斗争,随之而家,而且社会进 步与文明交往之路,人类的活动范围,都在扩大和深人。
从历史的观点看,歌德《给祖莱卡》的哲理性诗句特别德得我 们園味:
“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
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
难道不是有无限的生炅
曾遭到帖木儿的蹂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