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数基金实用投资指南(最新版)

 昵称37070155 2019-02-07

老规矩,先做下利益披露,我重仓持有景顺长城沪深300指数增强和华泰柏瑞量化增强(点击文章最后的“阅读原文”,可以直接申购),72小时内没有交易计划。

一、为什么选择指数基金?

把股市假设成菜市场,把股票假设成菜市场里叫卖的各类蔬菜瓜果,按照某个大家约定的规则,选一些瓜果蔬菜放在一个篮子里做成一个礼盒,这个礼盒就是指数基金。

正经点说,为了衡量股票市场的整体表现,人们编制了各种指数,按照指数的编制规则,买入对应的成分股,就成了指数基金。只要指数上涨,指数基金就会有与之对应的收益。

长期看,人类的各类资产中,股票的回报率是最高的,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充分论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长期来看,股市会变得越来越有效,美股是这样,A股也是这样,市场越有效,想赚取超额收益就越难。

除此之外,指数基金运营成本低,各类费用相对便宜;指数是永续的,成分股虽然有变动,但指数将恒久存在,这将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本金的永久性的损失;除非遭遇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指数基金很少会遇到啥黑天鹅,两个字,省心。

这几点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指数基金长期投资价值。

特别对我们大A股股民说一句,只要指数涨,指数基金就赚钱,买完指数基金,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只赚指数不赚钱了。

二、我的指数基金投资法则

1、战略底仓与定投

市场是有效的,好机会总是稀缺的,指数基金出现极佳买入机会的时间窗口,是非常短暂的,一旦错过,留给自己的就只剩下悔恨,因此我个人倾向于战略底仓与日常现金流定投相结合的投资方法。

对于自己看好的标的,进入自己认可的价位后,我个人一般先建立战略底仓。这部分底仓不会少于目标仓位的60% 。投资最大的风险有两个,一是本金的永久性损失,二是回报不足,对于自己看好的机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出现踏空而回报不足。

战略底仓建立以后,我会按照交易计划,利用现金流来进行定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最稳定的现金流就是工资,最适合的定投方法就是,每个月定期买入一定额度的指数基金,额度可以随着行情变化进行调节。

定投需要参考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指数的估值。衡量一只指数基金是贵还是便宜,不是看他价格的高低,而是看他的估值,比较熟悉的估值指标有市盈率(简称PE,市盈率=市值/净利润),市净率(简称PB,市净率=市值/净资产),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在处于历史估值中枢以下的位置时,进行定投,在历史估值中枢以上的位置停止定投,选择有步骤的卖出或赎回。

需要说明的是,做定投当然要参考估值,但真正重要的不是历史估值本身,而是历史向未来的延伸。

2、买指数就是买一篮子成分股

指数基金是成分股的集合,对我来说,挑选指数基金,参考的不是历史涨幅、历史波动率等等数据,我最关心的是该指数基金包含哪些成分股,这些成分股的整体价值自己是否认可。

我自己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就是好价格买好公司,然后等待价值实现。因此,越是好价格的好公司占比高的指数基金,我就越喜欢,比如说,我就一直很喜欢挂钩纳指100的指数基金,可惜目前还没有买。

3、重要的不是历史估值,而是历史向未来的延伸

首先估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指数,我采取不同的估值指标,例如,上证50用PB估值相对合理,沪深300和中证500用PE估值相对合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历史拉回到2012年的12月1日,此时中小板综和上证50同时进入了历史较低估值区间,中小板综PE为24.67倍,上证50PE为8.8倍。在此之前,中小板综最低PE为16倍,历史均值为40.32倍,历史最高PE为73倍;上证50最低PE为8.7倍,历史均值为19倍,历史最高PE为48倍。

用很多人的观点来看,从历史波动率,历史最低估值等等数据来说,最佳的选择应该是上证50。

但事实是,中小板综和上证50,此后5年的走势是这样的。


在这里举这样一个例子,并非是事后诸葛亮,而是想说,即使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也可以发现中小板综具备更好的成长性(从成分股的行业分布及成分股的业绩成长性进行分析,具体在此不做论述)。

再说一遍,重要的不是历史估值,而是历史向未来的延伸。

三、当前我看好的指数基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