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苏秦列传》写道:“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张仪列传》写道:“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这里记载的苏秦张仪的老师鬼谷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名鼎鼎的神秘人物。对他的传说历来极多,也极为神奇。 打开搜狗百科,我们会看到:“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 看这番描述,这位鬼谷子不仅是无所不能的智者,也是平地飞升的活神仙。 但仔细研读史料,发觉上面所说的大多不靠谱。 其实,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鬼谷子这样一个人,一直也是争议不断。 《史记》对“鬼谷先生”的记述只有那两句话,最早引用其言论并提出“鬼谷子”这个称呼的是刘向的《说苑》:“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辨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这段内容却不见于传世各本《鬼谷子》)比刘向稍晚一点的扬雄在《法言·渊骞》里记载,有人问扬子:“仪、秦学乎鬼谷术 ,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乎?”东汉王充的《论衡》里有“(佞人)术则从横,师则鬼谷”的话,并且记载了苏秦张仪习纵横术于鬼谷先生之事,还有一则鬼谷子考验苏秦的故事。由此可知,在汉代,许多人都认为战国时代有一位鬼谷先生,他是掌握纵横术的理论大家,是苏秦、张仪的老师。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疑问,这几部著作提到他的只是片言只语,如果真有一位这样的鬼谷子,为何先秦作品中极少见到对他的记述。所以有人认为鬼谷子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根本就不存在。南朝的乐壹注《鬼谷子》说:“苏秦欲神祕其道,故假名鬼谷。”唐代的司马贞也说:“鬼谷子为苏秦自号。”他们两个认为苏秦就是鬼谷子。近人张心澂在《伪书通考》里说:“案《意林》注:鬼谷者,谓无其人,犹无是公云尔。斯说得之。”他认为鬼谷子根本不存在,就像司马相如《子虚赋》里的“亡是公”一样,是个虚构人物。 其实司马迁自己也说:“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苏秦列传》)那么,他是鬼谷弟子的说法,也就有可怀疑了。并且,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部《战国纵横家书》,证明《史记》的记载并不准确,张仪出道要比苏秦早很多,以他们的年龄差距,不太可能是同窗。 当然,更多人还是认为鬼谷子是真实存在的,他以隐居地为号,所以被称作鬼谷子。《史记集解》:“徐广曰:‘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為号。’”《史记索隐》:“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並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开始了造神运动,鬼谷子也就被神化了,陶弘景在《真灵经业图》里把鬼谷子列为神道真仙的第四等左第十三位。随着道教影响力的扩大,鬼谷子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所以,从晋代到宋代,渐渐出现了许多记载鬼谷子姓名的文献,但大多是一些编造神异的志怪小说,不足为信。比如晚唐五代的杜光庭在《仙传拾遗》里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誗(读chán),亦居清溪山中”。后来,元杂剧《庞涓夜走马陵道》说鬼谷子:“姓王名蟾,道号鬼谷先生”。这一名号后来又讹写作王禅、王诩、王栩等等,小说和评书中更是尊称鬼谷子为“王禅老祖”。 除了苏秦张仪,另有传说,孙膑和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弟子。更有甚者,有人把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徐福等500多位战国精英统统归入他的门下。 《史记》中只说“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并未提及老师是谁,他们被后世认定是鬼谷子的弟子,只不过是因为元杂剧《庞涓夜走马陵道》以及《孙庞演义》和《东周列国志》两部小说。明代的茅元仪在《武备志》里把尉缭子也视作鬼谷弟子。这三人都属兵家,原本属于纵横家的鬼谷子在元明时期被塑造成了兵家人物。至于其他人,更是后人的附会了。 还有,《鬼谷子》是否是鬼谷子的作品,也有很大争议。 最早著录此书的《隋书·经籍志》,明确承认它是鬼谷子的著作:“《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上文提到的乐壹,认为鬼谷子就是苏秦,所以《鬼谷子》当然是苏秦的作品。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以及新旧《唐书》等都赞成这种说法。他们的主要证据有:《汉书·艺文志》未收录《鬼谷子》,但收录了苏秦《苏子》三十一篇,《苏子》佚文有些很像《鬼谷子》的篇目或正文。 以上两种意见,都承认《鬼谷子》是先秦时代纵横家的著作。所以《四库全书总目》说:“旧本题鬼谷子撰。《唐志》则以为苏秦撰。莫能详也。其书为纵横家之祖。” 但《鬼谷子》这部书,在唐代之前没有收录在任何已知的先秦古籍以及《史记》、《汉书·艺文志》等文献中,所以很多人怀疑它是后人托名所做。柳宗元就认为《鬼谷子》是伪书,明代胡应麟、清代姚际恒更进一步从文章思想和语言习惯考证,认为此书是六朝时人所伪造,近代梁启超、钱穆等人也赞成这种说法。 近年来,出土的先秦秦汉文献增多,学界重新审视了《鬼谷子》的真伪问题,大致确定《鬼谷子》应该是先秦文献。先秦诸子作品在传承中,后世的门人弟子往往会进行一些整理和修改,所以《鬼谷子》中存在秦汉时代的语言也是正常的。而《汉书·艺文志》没有收录的古书也很多,《鬼谷子》未被收录并不能说明就是后世伪造,并且汉代文献中也不乏征引《鬼谷子》文句的例证。 我们历来有托古自重的风气,所以除了《鬼谷子》之外,隋唐以来托名鬼谷子的作品不下二十多种,诸如《关令尹喜内传》、《本经阴符七术》等等。这样,鬼谷子就从一位研究纵横术的理论家,变成了兼通用兵之道、五行数术的道教神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