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陕州地坑院游人争吃十碗席 30元一位的大碗肉大馒头供不应求

 昵称62093167 2019-02-07

一直以来,就想着能在地坑院里吃一回用穿山灶做出的原汁原味的十碗席,这个春节来陕州地坑院赏灯,还真让我足足地过了一回瘾。 外链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陕州,地处豫西三道塬,自古先民掘地穴居,世世代代的陕州人生活在地平线下奇特的地坑院里。千百年来,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坚守着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陕州“十碗席”久负盛名,据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而且至今仍是地坑院里操办喜事、待客和过年过节的特别吃食。

“自家猪,自家菜,红白绿黄色泽鲜,七热三凉巧搭配,接待宾朋设大宴……”十碗席的主要食材看上去普普通通,家猪肉、萝卜、白菜、豆腐、粉条、豆芽、金针和田野菜等;别看简简单单的食材和简简单单的做法,那味道,却鲜香十足,胜过了无数山珍海味。

不要以为十碗席只是乡下人吃的粗茶淡饭,相传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路过陕州,品尝过这里的“十碗席”,竖起玉指连称赞,还给厨师发了赏钱。

十碗席,自然离不开穿山灶。穿山灶是陕州地坑院里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神奇灶具;一火可通九灶,灶身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第一个灶火最旺,适合蒸煮,越往上火力越来越弱,不同位置的灶头功能不同,可炖、可焖、可保温。

十碗席,铁锅烹,柴禾烧,有扣碗肉、小酥肉、辣豆腐、炖土鸡、杂烩菜、烩丸子、糯米饭、海带丝、豆芽菜、拌粉条,荤素搭配、汤菜兼备,有酸有辣,有咸有甜,香而不干,甜而不腻,补而不燥、爽而不硬。

十碗席每道菜的烹饪方法不同,火候要求也不同,需要分别放在穿山灶不同的灶眼上,才能保证每道菜都恰到好处。比如扣碗肉需要大火蒸,就放在第一个和第二眼灶上,而第三眼灶头的火力,更能确保小酥肉的酥香里嫩。

十碗席的起源与豫西地区的气候有很大关系,豫西山区雨水少,所以民间饮食多用汤菜、荤素和酸辣兼之,以抵御干燥寒冷的气候。尤其是在过年期间,十碗席是陕州人最隆重也最家常的年夜饭。

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外地游客来说,在陕州地坑院里吃十碗席的机会非常难得,今年春节期间只有初二到初六才有提供,每人仅需30元,游人们纷纷争相品尝。热气腾腾的大碗肉刚一端上桌,大家纷纷嚷着:“来一块!来一块!”,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桌菜就风卷残云似地被吃得净光。

我也特别喜欢色香味美的条子肉,入口香糯软滑,肥而不腻。吃一片肥美的大肉,再来一筷子清香的海带丝,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傻傻的,不停地说:“好吃!太好吃啦!”

吃十碗席当然不能少了大馒头,用柴火灶蒸出来的大馒头透着最本真的麦子味儿,越嚼越香,越嚼越甜。连我这个平时很少吃面食的南方人,竟不知不觉地吃了一个大馒头。

一碗碗土菜,纯真,质朴,原汁原味,唤醒了我舌尖上麻木已久的淳朴,也给陕州地坑院添了浓浓的年味。年味,这个词我们总是说得太多,其实我们每个人舌尖对于年味的记忆应该更真切、更难忘。

【三姐姐温馨贴士】陕州地坑院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

【作者简介】三姐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旅行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