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舌尖3》报道的陕州穿山灶、十碗席 ,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

 盟府秘阁 2019-10-23

核心提示:2月19日晚,《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开播,三门峡陕州区的特殊灶具穿山灶和陕州十碗席在其中惊艳亮相。

一个灶台七口锅,蒸煮炖焖加保温!由神奇穿山灶做出的陕州十碗席,荤素搭配、汤菜兼备、色泽鲜亮,也瞬间吸引了在电视屏幕前的万千吃货。节目播出后,“陕州十碗席”瞬间刷爆很多人的朋友圈。

那么,当时《舌尖上的中国》在陕州拍摄时有哪些幕后故事?这个神奇的穿山灶和美味的陕州十碗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2月22日大河报报道)

神奇穿山灶 地道陕州味

+

记者房琳任欢 通讯员 肖伟 文图

背后|为了拍摄,薛辉明拆了陪伴5年的灶台

一火通七灶,拥有200余年历史的神奇灶具——穿山灶;荤素搭配,曾被慈禧点赞的陕州十碗席。经过两次踩点考察,《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分集导演骆永红最终决定拍摄。

2017年10月11日,《舌尖上的中国》一支十余人的拍摄团队冒雨来到陕州区张汴乡曲村薛辉明家的地坑院进行拍摄。

“当时一直下雨,拍摄遇到很多困难。”陕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振宇介绍,穿山灶需要在露天砌成,还需拍摄在地坑院举行的一场婚宴,但连日大雨,加上时间紧迫,所有人都很焦急。

好在雨逐渐停了,之后的拍摄也顺利起来。薛辉明熟练地用泥和土坯砌着穿山灶,拍摄组则严谨地记录着薛辉明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看着砌成的穿山灶,摄像组中惊叹声不断。

“为了拍穿山灶如何烧火,摄影师跪在地上,趴在地上拍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杨振宇说,拍摄组共在陕州区拍摄4天,每天工作时间近20个小时。

而对于薛辉明来说,除了参与拍摄的荣幸外,也有一丝遗憾。“摄制组需要从‘起灶’开始拍,为了配合拍摄,需要拆了原来的穿山灶。”薛辉明说,该穿山灶陪伴了自己家人5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拆的时候就有点舍不得了”。

最后,薛辉明还是拆了原来的灶台,“为了更好地宣传陕州特有的文化,还是值得的”。

灶具|一个灶七口锅,主厨亲自砌才放心

穿山灶究竟有何神奇之处,能登上《舌尖上的中国》?20日,在陕州地坑院景区,一家专门制作陕州十碗席的民俗饭店,大河报记者见到这个独特的灶具。

整个灶身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前有烧火口,后有排烟口,灶身上方开七孔,分别摆放七口大锅。王占波告诉记者,穿山灶第一个灶火最旺,适合蒸煮,往上火力依次减弱,可炸可炖可焖,最后一个灶用来保温。

“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穿山灶一次可开七孔、八孔或九孔。”饭店的主厨王占波介绍,“穿山灶是制作陕州十碗席的关键,必须主厨亲自砌才放心。”

王占波说,为了卫生和牢固,如今的穿山灶都用青砖“外套”,而传统的穿山灶由泥和土坯砌成。经王占波改造后的穿山灶,还在烧火处增加了“火门”。火门打开时,灶内通风,经排烟口的抽排,七个灶可同时使用;当火门关闭时,灶内无风,只有第一个灶可以使用,实现了对热能的有效利用。

探秘|如此神奇的穿山灶,起源于何时?

三门峡市民俗专家、河南省作协会员贠石让告诉记者,关于穿山灶的起源暂未见到文字记载,但根据老辈人的说法,可追溯到清朝中期,穿山灶比陕州十碗席出现得晚,距今大约有200年历史。

“穿山灶属于地坑院文化,是为更快更便捷地做陕州水席而出现的,把最初的一个个单灶串起来,砌成穿山灶,这是老陕州人的智慧结晶。”贠石让说。

陕州十碗席:

十全十美 慈禧吃了都说好

+

记者房琳任欢 通讯员 肖伟文图

本报三门峡讯 4年等待,《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开播,一火通七灶的神奇穿山灶和汤菜兼备的陕州十碗席在其中的“华丽亮相”,瞬间便吸引了万千吃货的目光。220日大年初五,大河报记者第一时间来到了“陕州十碗席”的制作地——三门峡市陕州区,探访这道美食的制作秘密。

在陕州地坑院景区一家专门制作陕州十碗席的民俗饭店内,记者刚进院内,就看到主厨王占波和助手正抬着整屉的扣碗肉上锅。

王占波告诉记者,这道扣碗肉是陕州十碗席中最为复杂的一道菜,属于主菜之一,还需上锅蒸60分钟。

王占波说,当天自己制作的“陕州十碗席”包括:扣碗肉、小酥肉、杂烩菜、焖丸子、辣豆腐、海带丝、八宝饭、拌黄瓜、拌豆芽、拌粉条,共十道菜。菜品形状有丝、片、条、块、丁,花样丰富,颜色红、白、绿、黄、黑交相辉映,让人垂涎欲滴。如今的陕州十碗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改变,已经过多次改良,十道菜搭配均衡、营养丰富。

历史故事:

那么,为什么三门峡市陕州区当地会有这道美食呢?

三门峡市民俗专家、河南省作协会员贠石让介绍,因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寒冷,豫西地区的饮食多为汤菜,有着300余年历史的“陕州十碗席”也由此诞生。相传1901年9月,慈禧太后及德宗皇帝从西安回銮北京路过陕州,当地官员为取悦慈禧和德宗,安排当地名厨用十碗席进献。慈禧太后和德宗品尝纯正地道的十碗席后夸赞:“十碗水席,十全十美。”此后,陕州十碗席历久不衰。如今在陕州,十碗席仍是农村红白事时宴请宾客的标配。

(舌尖上的中国3——陕州十碗席)

主编:闾斌

责编:任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