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上讲台的教师大都自认为自己学历很高,解决一个高中的小题应该不在话下,往往都是课下把题简单的一做,核对完答案就认为完事大吉了。结果课堂上经常会被题目憋的满脸通红,抓耳挠腮。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年轻教师不了解这些不等式!
1 会做≠会讲
老师会做题体现的是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但会讲题体现的是教师的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会做是硬功夫,会讲是软实力。会讲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会做是吃进去,会讲就是要吐出来。
2 会讲≠讲好
教师备课可能会把整个解题的过程都写出来,把答案和题目都进行详细对照,如何寻找题眼破题及归纳答题规律等。这些准备可能是教师自己进行的量身定制,在课堂上操作实施时,学生不一定能听明白。按照学生的实际进行施教才是关键。所以,会讲有多种途径,讲好可能只有一条,适合才是最好。
3 讲好≠听会
课上教师对一道题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讲的天花乱坠,精彩纷呈,任务完成良好。但只需轻轻问一句:“学生会了吗”?要牢记:课上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也不是“看客”,学他们的工作也不是“看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果学生能和教师一样淋漓尽致的在讲台上讲演一番,这就说明学生是真会了。
4 听会≠会用 “ 课上听得非常明白,就是课下不会做题”,不少学生都这样说。何为听得明白?除了英语课以外,老师们都是汉语讲解,课本上字都认识,哪些地方能不明白?所以,学生对听明白的意义理解是不一样。真正听明白第一层次要能把老师讲得例题课下完好无损的做出来。第二层次就是要稍作变形也能把题目解出来。而我们的同学往往连第一步都做不到,能叫听明白?所以,自认为听明白不一定会正确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