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规》14:子可爱,不可辱

 道德经学用 2019-02-07

我有一位安徽朋友,她从上中学开始,只要单独和男生待在一起,就紧张到出汗、窒息的程度。

到她工作以后,甚至不能单独和男性领导说话——她这个问题,已经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了!

 

在学用道德经的分享中,当她逐渐宁静下来以后,慢慢回忆起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直到她把这段尘封的往事讲出来,痛哭一场,打开心结以后,我们才知道,原来今天她这个样子,背后是有原因的!

 

她小时候是一个特别快乐、喜欢说话的孩子,非常爱学习,甚至少读一会书都难受,所以成绩一直很好。

初二时,一天下午,一个每天都碰面的男生送了她一个本子,并约她到小树林散步。当时,两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聊了一些学习的事情。

 

当天晚上,她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时,迎面而来的却是父亲一记响亮的耳光!

父亲怒气勃发,让她跪在地上,质问她怎么有脸在学校谈恋爱?

 

当时她觉得父亲冤枉自己早恋,这是对自己最大的侮辱!她心里发狠一样告诉自己:

“你要记住这一天,永远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时刻!我一辈子都不会再找男朋友,一辈子都不会结婚,我一定会让你们着急,我恨天下的男人!”

 

这件事过后,她开始觉得在学校里抬不起头!

有一次班里轮换座位,她的同桌换成了一名男生,当时她立即开始紧张、冒汗甚至窒息,最后班主任不得不给她换了个女同桌。

 

再后来,她无心在学校学习,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她,成绩也直线下滑,最后只能转到其他学校,躲开熟悉的环境,勉强完成了学业……

但这一见到男生就紧张到窒息的毛病,却没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直纠缠着她直到成年。这个心结直到她学习传统文化以后,才逐渐打开。

 

在《父母规》第四篇《父母戒》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可爱,不可辱,伤其尊,难弥补。

苟伤尊,怨恨怒,加以时,亲情无。

 

为人父母者,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个人的自尊若受到伤害,就相当于灵魂上有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若不能及时疗愈,长久以往,伤口必然会发炎、腐烂,严重的会转变人格和性情!

 

我另一位朋友,小时候特别淘气,是班上的捣蛋大王。

有一天,他同学的书包找不到了,就告诉老师说是他拿的。老师问他,他没拿过,当然说不是!

可平时被他整过的一大帮同学,众口一词说是他拿的,这下老师气坏了,直接把他家长“请”到了学校!

 

家长来了以后,他还没来得及解释,就当着老师同学的面,挨了两个大耳光……

当时,他没哭!但从此以后,他绝对不能被冤枉,哪怕别人随口一句话带出了一丁点疑问也不行,他都会瞬间爆发、暴跳如雷!

 

其实,孩子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即使是,在关键时刻的有效教育,往往能让一个人的命运发生变化!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护好孩子的向善之心!

 

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打骂孩子,打骂只是方法,重要的是:目的是什么?我们自己的发心又是什么?

中国古人讲“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说为人父母可以随便打骂孩子,而是说只有当孩子的行为实在出偏得厉害了,普通教育方法无效了,那就只能用强力手段来扶正、修剪了!

 

所以,父母在必要时当然可以使用怒目金刚的霹雳手段,但前提是我们始终要有低眉菩萨的慈悲心肠。

 

更要命的是,很多父母打骂孩子时,是带着自己的情绪的。

有时候,很多事情本来与孩子无关,只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憋着一口气,这时正好撒在孩子身上而已。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是摆明了大人欺负小孩,这种恶因一旦种下,“苟伤尊,怨恨怒,加以时,亲情无”——最后的恶果一定会加倍回到我们自己身上的!

 

所以,《父母规》中接着说:

情绪起,要处理,勿转迁,伤孩子。

怨恼烦,代相传,今到我,誓愿断。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修自己的心!

我们的情绪,就是自己内心的来电,情绪会忠实地告诉我们自己心灵的状况——当怨恼烦的负面情绪升起时,就是内心拨打的求救电话,说明我们心中的正能量已经消耗殆尽了。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传承,如果我们不能觉知自己的内心,不能改变时时升起的怨恼烦,那么我们的处理方式就会通过“家教”一代一代传下去,以至于一个家族不停地在因果里打转,而无法摆脱这种纠缠!

 

人生有两个CEO,一个掌管正能量,一个掌管负能量,让谁做自己思维的CEO,这个确认键,要我们自己按。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决定命运。

改变思维,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改变孩子的命运,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

 

逯欣心

201927日,第34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