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关节炎特效单味中药之雷公藤

 昼三夜二205 2019-02-07

目前研究雷公藤的报道很多,其根、叶及花均可入药。该药有清热、解毒、抗菌、祛风、利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该药采用的药用部位、剂量疗程有所不同,但均获显效尤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疗效最显著。


目前所知雷公藤所含成分达70余种,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甙类、醇类、糖类、有机酸、鞣质、微量元素等。已知萜类、生物碱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和兔疫抑制等作用。由于二萜类中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治疗RA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亦是雷公藤中主要有毒成分之一因此,在一些制剂中,将该成分的含量作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药理】主要为抗炎镇痛及以免疫抑制为主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抗炎作用不依赖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主要在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抑制滑膜的炎性渗出,并能对抗炎性介质,以达到消炎之目的。本药的免疫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胸腺等免疫器官实现的,此与类固醇的免疫抑制作用相似。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表明,本药对非特异性兔疫功能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向作用,此作用可能对维持机体免疫应答的动态平衡起定的作用,药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促进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及加速炎症恢复。本药可通过激活Ts,纠正机体异常活跃的细胞兔疫功能,使THTS比值恢复正常,从而产生免疫治疗作用,这可能是雷公藤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的重要环节。本药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血清免疫球蛋白明显降低。此外,还有抗凝、纠正纤溶障碍、降低血液粘度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疗效观察】
(1)韩尚苍等用桂林粉背雷公藤的茎、枝供药用,成人每天用干品25~45g,儿童酌减,以文火水煎3小时至4小时,早、晚饭后分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2例,缓解或治愈32例,占31.4%;显效52例,占51.0%;好转16例,占15.7%;无效2例,占20%;总有效率98.0%。中医分型为寒型者51例,显效以上者44例,占86.3%;中间型31例,显效以上者26例,占83.9%;热型者20例,显效以上者14例占70.0%。说明以寒型疗效较好。


(2)严碧玉等用带皮雷公藤2/3,去皮雷公藤1/3,制成15%雷公藤酊,每日3次,每次10~15m,饭后口服。不能饮酒者,用去皮雷公藤生药20g,每日水煎2小时,饭后口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65例,平均服药时间为46个月。临床治愈18例,显效95例,好转4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4%。


(3)于德勇等采用去皮根之水煎剂,文火煎1~15小时,分2次服。开始剂量每日9g,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加量,最大量不宜超过25g,一般用量15~20g。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1例,缓解9例,显效27例,进步6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本组病例服雷公藤均达3年以上,临床观察除对生殖系统有影响外,其他心、肝、肾未见明显受损。因此,作者认为如病情需要可以长期服用。


(4)陈林囡等用雷公藤叶与根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8例,其中叶制剂组36例,总有效率86.1%,总显效率41.7%;根制剂组32例总有效率93.8%,总显效率28.1%。叶与根制剂疗效对照,经X检验,一者无显者性差异。以上说明雷公藤叶与根制剂疗效相当,且在该文所用剂量下口服给药二者副作用基本相同,这对加快对雷公藤地上部分的药用研究,充分利用药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5)宋跃进等用雷公藤滴丸(每丸含雷公藤内酯醇5.5μg,每次4丸,每日2次口服)及雷公藤片(每片含雷公藤内酯醇33μg,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各90例,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症状和体征、晨僵时间、握力、20米行速、实验室检查均表现明显进步,经统计学处理各项均呈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经8周治疗,雷公藤滴丸组总有效率90%,显效率33%;雷公藤片组总有效率84%,显效率24.4%。两组疗效上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滴丸组明显低于雷公藤片组,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


本观察还显示,两组均对痹病寒热错杂型疗效较优,对瘀血阻络型疗效次之对气阴两虚型等虚证型痹病疗效不足,提示仅用雷公藤制剂治疗虚证型痹病是不够的,需进一步辨证论治加用补益之品。本文临床观察滴丸所用剂量日服雷公藤甲素约44μg,较片剂日用量132μg减少约2/3,而疗效较片剂略高,说明雷公藤滴丸一方面保持和提高了药物疗效,另一方面又因大幅度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明显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其安全性明显优于雷公藤片,临床上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6)张梅涧等用雷公藤总萜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6例,暂时缓解7例,占66%;显效30例,占28.3%;有效64例,占60.4%;无效5例,占47%;总有效率95.3%。该研究将雷公藤总萜片与雷公藤片作对照,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意义,说明两种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有相似肯定的疗效。两药对心、肝、肾、骨髓等重要脏器及对月经的影响轻微,二者无差异;但雷公藤总萜片对消化道的副反应明显低于雷公藤片,二者有极显著差异P<0.001。作者指出雷公藤片为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制品,经分析硏究对消化道刺激的部分未能清除,而雷公藤总萜片采用乙醇提取,低极性有机溶剂处理,清除了对消化道刺激的部分,从而大大减轻了副作用。该研究还表明雷公藤总萜片对中医的寒、热及寒热错杂各证型均有较好疗效。


(7)舒达夫等用雷公藤醋酸乙醋提取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70例,近控49例,占18.14%;显效101例,占37.40%;好转104例,占38.51%;无效16例,占5.12%。总有效率,早期病例为100%,中期病例为94.93%,晚期病例为90%。平均近期显效率达94.07%。对关节减痛率、消肿率及晨僵有效率依次为95.54%、93.16%、93.70%。功能障碍改善率为83.10%,类风湿因子转阴率达49.21%,血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半数恢复正常。有效病例般在服药1~2周开始显效,2~3个月达到最大疗效,以后按剂量递减,可长期小剂量服用以维持治疗。该药较皮质激素见效慢,但持久稳定,没有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副反应。


(8)陶学濂等用小剂量雷公藤多甙(每日30mg)治疗3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程12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疗效评价进步率为80.6%。与常规剂量(每日60mg)雷公藤多甙治疗12周的结果相比,大部分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进在两组间无差别,两组疗效评价进步的百分率亦无显著差别;而小剂量组的副作用仅有皮疹及轻微的消化道症状,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减轻,无例因副作用而停药或减量,因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雷公藤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系统的反应,其次是肝功能异常,女性月经紊乱、停经,男性精子减少、死精或无精,少数病例伴有皮肤、粘膜副反应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除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外,其他各种副反应停药后般均可消除;而对生殖系统的损害,有些病例,尤其是用药剂量大或服药时间长者,即使停药也难以恢复。故目前认为对儿童、未婚者及希望生育的育龄妇女要慎用本药。


近几年对雷公藤的最佳给药剂量进行了广泛探索,并对雷公藤进行了剂型改革,研究结果表明,其新剂型如雷公藤滴丸、雷公藤总萜片、雷公藤缓释片具有与雷公藤煎剂和雷公藤片一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但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显著减少,这对类风湿关节炎这种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将具有明显优越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